APP下载

公益志愿组织发展的思考

2015-01-30唐旻星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志愿救援公益

唐旻星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

公益志愿组织发展的思考

唐旻星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

发展公益志愿组织有利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治理格局,有利于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增加和谐因素,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稳定。从约束条件看,我国社会公益志愿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数量上很不足,活动内容上形式单一;志愿者行为在理念和能力上有待扩展深化和加强专业化;有利于形成社会公益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较薄弱。在发展中要注意把握好独立自主与争取行政资源的关系、专业化建设与走向联合的关系。

社会组织 公益志愿事业 现状 思路

在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剧烈分化与演变,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日渐显现增多。公益志愿服务组织的涌现,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和体现,是民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主观愿望的表现,体现社会发展活力,激发社会正面能量,有利于促进社会结构稳定。发展公益志愿服务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救助、慈善帮扶等志愿工作,是补上社会建设“短板”、弘扬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一、公益志愿组织的三种形式

国内公益志愿组织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依附于行政体制而存在的枢纽型公益组织、由半官方或民间企业基金会支持的公益志愿组织、草根型公益志愿组织

1.依附于行政体制而存在的枢纽型公益组织

主要指红十字会、工会、青年团、妇联、慈善总会等主导或下属的公益志愿服务组织。比如共青团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民政局慈善总会下属的志愿服务组织、红十字会下的艾滋病宣传教育青年志愿团队,志愿活动存在比较明显的形式化、行政化倾向。这类组织拥有丰富的体制资源支持,多数公益慈善活动由政府部门指派而定,为完成任务而进行,从事志愿活动的“志愿者”缺乏自觉自愿的热情,和为公众利益而做的内在趋动力,难以体验公益奉献的自豪感和愉悦感。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思路是通过资源导向,来调控公益组织的发展进程。但由于其体制身份,缺乏公信力,也缺乏创新支持。

2.由半官方或民间企业基金会支持的公益志愿组织

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华夏基金会为主体的大型基金会,对近年来公益志愿组织规范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现代化进程中,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将会催生大量民间组织的涌现。这些握有雄厚实力的大型公益基金会一方面起到孵化器平台作用,为许多新生志愿组织提供培训资源和项目支持,同时通过公益实践锻炼,一批具备专业资质,又富有实践经验的志愿组织可以迅速参与到社会事业建设中来,并成长壮大起来。

3.草根型公益志愿组织

目前我国大量存在的公益志愿组织,是各种力量分散、数目众多、各自为战的草根型公益志愿组织。这类公益志愿组织大多没有健全的机构,足够的全职人员,许多都没有进行社团组织注册,也得不到持续稳定的财力支持,基本靠核心骨干的热情和能力维持,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在社会体制转型期,在诸如公平、教育、健康、安全等领域,政府需要解决的公共治理问题越来越多,但限于自身社会功能缺失而难以触及,这类民间组织实际承担了这方面相当大一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草根公益代表了一种民间性的独立自主,从性质上区别于官办公益。草根公益组织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组织不规范、发展方向不明确、随意性强。如何推动这类组织的蜕变,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二、公益志愿组织发展面临的难题

研究社会公益志愿组织发展存在问题和有利方面,着眼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角度,厘清发展方向,探索发展思路,从体制机制、发展理念、文化氛围、社会环境等方面对社会公益志愿组织发展展开积极分析和探讨,有益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组织发展的脉络与前景,更好地促进和发展公益志愿组织。

1.公益志愿组织普遍缺乏资源支持,面临发展瓶颈

与官方、半官方公益志愿组织相比,民间公益志愿组织更具有活力和创新热情,而普遍缺乏资源支持,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普遍遇到瓶颈制约。某基金会在筛选民间公益志愿组织作为合作伙伴时,标准定位于正规注册的机构、有三个以上全职员工,即使这样,在全国一些省份甚至找不到一家符合条件的志愿组织。国内民间公益志愿组织的发展道路还很短,与国外有四十多年发展差距,未经注册、缺乏全职员工、培训资源、资金技术等等,是目前大多公益志愿组织的现状。

2.缺乏体制机制认可,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在社会组织注册条件放宽以后,公益志愿组织登记注册的门槛降低了,但新的问题是:注册组织全职工作人员的工资依靠组织难以解决,缺乏经费来源;政府购买服务需要通过独立第三方审核,要求审核方在相关服务领域具备足够专业和效率,实际难以落实;志愿者个体身份得不到体制认可,多数供职于企事业机关单位的志愿者日常培训、公益活动所需时间无法保证。在西部地区某市周一上午举行的一次应急演练活动中,各参演单位按本职工作进行了动员参与,而一只志愿组织却因大部分成员无法跟本单位请假而取消参演。

3.志愿者行为在理念和能力上面临挑战,有待扩展深化和专业化

目前公益志愿组织的主要活动集中在爱心捐助、公益宣传、助困助学等方面,技术含量和组织化程度要求不高。在灾害救援、社区服务、医疗救助等新的服务领域,志愿者组织的理念和业务能力还急需要扩展和加强。比如,国外能提供灾害应对专业培训课程的组织很多,包含护理、搜救、紧急救助等很多方面。在国内了解应急管理并专业从事应急管理的人员少之又少,各种相关的培训证书目前还没有一家被国际认可。

4.公益组织生态土壤贫瘠,社会理解程度不高

由市场经济发展所主导的社会转型中,突出功利性的文化理念,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价值观,不利于公益志愿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在一些大型抢险救灾事件中,媒体口径仍以宣传政府行为为主导,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公益志愿组织的付出和努力,志愿行为所获得的社会理解程度还不高。政府部门对公益志愿组织的扶持开始进入物质资金阶段,但对制约公益组织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认识不足,难以触及。社会缺乏知晓率高的、标杆性的、公信力强的、群众基础好的公益志愿组织,来做典型倡导和示范带动。在中西部大多数中小城市,一位公民想要加入一个公益志愿组织,他甚至都不知道要去哪里才能找到这样的组织。

公益志愿组织的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境和制约,但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社会变革趋势下,仍展现出大有可为之势。公益志愿组织已从当初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体现,也是公民道德意识变革的必然结果。以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为标志,民间公益志愿组织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以灾害救援为代表的一大批民间公益救援志愿组织进入公众视野,成为政府救灾工作的有力补充。随着救灾工作的逐年深入展开,像壹基金救灾联盟、华夏联合救灾、蓝天救援等公益志愿组织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大灾害现场,承担主力军作用。同时,通过他们自身的队伍体系、运作方式规范化建设,也带动了全国各地民间公益志愿组织的壮大发展。以深圳公益救援组织的发展为例。2014年4月13日,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宣布正式成立。这个组织的前身是深圳山地救援队,多年来,他们坚持以突发灾害救援为已任,始终保持与政府的密切合作。在深圳政府有关部门及壹基金民间力量支持下,2012年起,开始由单一山野地形救援组织向城市综合性救援队方向转型,确立了按照联合国INSARAG(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国际城市轻型救援队认证标准的建设目标,先后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派出48名队员参加并全员通过完成了国家地震局初级地震救援技术培训课程,为队伍向城市综合救援队转型夯实了基础。同时还积极与相关专业组织、协会开展合作,引进人才,陆续开展了水上救援分队、心理辅助救援分队等队伍的筹组建设工作。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的正式注册成立,是民间公益志愿组织成熟发展的一个典范。

三、公益志愿组织发展需要处理好两方面关系

公益志愿组织发展面临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但要注意把握好两方面关系:一是坚持自主发展与积极争取行政资源支持的关系,二是专业化建设与走向联合的关系。

1.自主发展与争取行政资源

公益志愿组织的生命力根本上来自于组织的自主性和志愿性。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组织管理改革的推进,退离休官员不得担任社会组织或公益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社团注册无需主管单位等规定已在许多地方实施。公益志愿组织的发展获得了广阔的制度空间。但强调公益志愿组织自主发展,提出“去行政化”,不等于不要行政管理。从现实来看,尽可能寻求政府行政资源的支持,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益志愿组织能够走多远。

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公益志愿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如果能够得到政府及各级行政系统的全力支持、政策引导、舆论呼应等,其进程将会大大加快。比如,退离休官员虽然不能兼任法定代表,但热心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调动社会资本,协调沟通,推动发展,不但是可取的,而且是应该鼓励的。又比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如果能够得到政府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和许可流程支持,将能顺利得以实施。公益志愿组织的主动作为,不仅体现在组织内的活力激发,还体现在组织外的资源拓展,包括拓展与政府、企业的关系资源、资金资源。公益志愿组织的负责人认为仅凭公益行为的理念倡导能够支撑组织长远发展的想法,往往过于理想而不切实际,在现实中难以使组织得到切实发展。

从政府角度看,一方面政府要将公益志愿组织的功能还给社会,不越俎代庖,包办代办,或者管得太死,用行政思维办公益事业,另一方面,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要有所创新,更好地扮演支持和培育公益志愿组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的角色。

2.专业化建设与走向联合

专业化建设,既适应和满足公众服务的要求,也是促进公益志愿组织发展的有效手段。各个公益志愿组织立足自身优势资源,根据公众需求细分,在不同平台中各有分工,扮演各自角色,发挥所长,能够不断增强本组织的公信力。同时我们看到,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公益志愿组织正在走向联合。

2008年起的国内多次大型救灾实践表明,公益志愿组织正在从小圈子走向联合。这是公益志愿组织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一些握有雄厚资金的基金会也为此提供了可能。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鲁甸地震救灾,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等支持下,国内几十家公益救援组织参与行动。一方面,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在灾区做不同项目,比如医疗包扎救护、灾后预防疫情,都有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由于灾区有各式各样的细微需求,一家组织单独去做、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没有办法有效发挥社会组织的价值。各组织从实际出发,在灾区中发现需求、提供服务,分工合作,实现联合,让零散的、无序的志愿力量,能够集中起来变成有序力量,更能取得综合的实际效果。目前,中国扶贫基金会正在组建成立全国性的人道救援网络,希望将这种支持民间公益志愿组织发展和提供救援培训形成常态。

每一个公益志愿组织本身就是一个联合的结果,先是一些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志愿者成为核心,然后吸引更多没有经验的、不明确分工的志愿者,从而形成一个公益枢纽和平台。而各个公益志愿组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联合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联合。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为例,两者都是由基金会作为资金和技术提供方,民间公益志愿组织获得资源支持。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网络在26个省份选出30家合作的公益志愿组织,通过志愿者培训或项目支持,让减防灾的知识和应急能力深入社区,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提升。其加入组织成员侧重于缓解、减轻灾后的痛苦。而由三十余家公益救援队组成的壹基金救援联盟则侧重于生命救援,灾害现场第一时间的紧急救助。

[责任编辑:竹效民]

N23

A

1674-6287(2015)01-0058-03

2014-11-20

唐旻星,新疆伊犁州委党校,编辑。

猜你喜欢

志愿救援公益
以志愿,致青春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公益
公益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公益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