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与执行途径

2015-01-30袁玲儿李奂莹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政策

袁玲儿 李奂莹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与执行途径

袁玲儿 李奂莹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生动而具体的政策,必然有其既定的政策目标。从政策科学的视角,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执行工具,进而充分发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整体效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政策目标;执行途径

在政党政治的背景下,通过执政党的提议和倡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政策命题进入公共视野。作为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而要达到既定的目标须通过执行。从政策科学的视角,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执行工具,进而为更加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生动而具体的政策,必然有其既定的政策目标,所有政策议题的产生、政策活动的展开、政策资源的使用,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一政策目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首先在于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于当代中国,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感召力。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把文化及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力量资源。[1](p8)文化软实力具体包括理论指导力、思想凝聚力、道德教化力、舆论导向力、法治整合力、艺术熏陶力等内容,其核心部分主要是文化价值观及其政治价值观的认同和影响力。[2](p16)在文化软实力构成的诸要素中,首要的就是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探索和艰难的甄别作出的选择。近现代以来,在长达百余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思想武器,一种能够重新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理想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真理般的普适意义,义不容辞担此重任。事实也雄辩地证明,正因为有了这一强大而科学的思想武器,中华民族才从四分五裂、任人蹂躏的耻辱中解放出来,并逐步走向当下的繁荣与富强。在当前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炸弹民主”、“普世价值”等西化战略频频出场,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遭遇了各种力量前所未闻的冲击和挑衅。实践表明,“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思想下手的”[3](p318)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政策目标,就是应对和化解这一危机,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于当代中国,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感召力。必须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分层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运用生动的形式、鲜活的内容、群众的语言、科学的手段,深入浅出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和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和信仰,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坐标和实践的指南”。[4]在改革攻坚期和社会风险期叠加的今天,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理论自信,坚定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廓清迷雾,在情与理的沟通中产生共鸣,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聚人心、引方向的强大推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其次在于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在当前世情、国情、社情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接受长期执政的严峻考验。一个政党能否长期执政,不是取决于组织庞大和党员人数众多与否,关键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拥护程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其执政使命之艰巨,面对的困难之多、风险挑战之大,世所罕见。为了维护和巩固已有的执政地位,继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执政使命,中国共产党需要竭尽全力完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执政工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显著的政策目标就是为这一伟大的执政工程添砖加瓦。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人民群众对党执政地位的内心信服和认同。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性质、宗旨、作用的了解,对党的执政理论、执政目的、执政信念的把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会,为党的长期执政赢得合法性。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通过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帮助人民群众逐步向党的旗帜靠拢,或者以其他各种途径支持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拥护中国共产党,为党的长期执政赢得源源不断的生力军。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扩大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效果。最大限度地集聚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能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效果,进而赢得了长期执政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再次在于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5](p5)近几十年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唯一正确选择。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理论和现实的困惑和疑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重要政策目标,应是有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真解读、辩证分析作为发展中大国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例如利益固化、腐败易发多发等,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够向人民群众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既致力于回答“怎么看”,又着力说明“怎么办”。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蓝本可抄,它不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倒退和消失,相反却是当代中国富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增强道路自信。[6](p135)而这种自信来自对科学理论的信任,对历史发展成就的科学总结,对自身发展优势的准确把握,对世界大势的洞悉。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人民群众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当前现状、未来趋势,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增强人民群众的能力和勇气。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人民群众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这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往直前的强大的助推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最后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夯实中国梦大众认同的基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数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境地,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一直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理念,与时俱进地发展着。经过9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主旋律。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一系列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政策目标。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帮助人民群众从理论上来把握自然发展、社会发展、思维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诸多规律,理解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7](p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8](p18)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破除把人作为发展手段的陈腐观念,增强人民群众的整体先进性。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面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有助于人民群众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理论素养。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执行途径

政策执行作为整个政策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政策的落脚点。能否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政策工具是政府能够用以实现特定政策目标的一系列机制、手段、方法与技术,它是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9](p7)在国家的政策执行由“简单化”向“精密化”发展的新时代,作为一项生动而具体政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切不可忽视选择合适的多样化的政策工具,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现形式通俗化、受众认知自觉化、传播范围全面化,达到政策的预期收益。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执行途径,首先在于为社会大众提供必要的、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读物,以占领出版市场。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社会生态处在被重塑与建构之际,就必须精心编辑出版一批集思想性、理论性、可读性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精品,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满足社会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推出更多更好有针对性的通俗理论读物,体现“三贴近”,满足多样化。以清新文风和创新表达推动大众化,将“官方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将“基本原理”转换成“常识道理”,努力探索采用典故、长短句、顺口溜和挂图等表现形式去“学术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心灵。打造一批数字化通俗理论读物,以适应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完善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人民出版社承建的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和传播工程。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电视理论宣传片,使电视理论宣传“接地气”、“解心气”,真正贴近百姓,关注现实。直面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层层剖析明辨是非、澄清认识,切实让科学理论在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创造并灵活运用蕴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哲理的卡通、微电影、电视剧、小品、戏曲、音乐、舞蹈、相声等影视文艺作品,从多个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伟大思想,深化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了解,让人们在满足视觉、听觉享受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熏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执行途径,其次在于加强网络的合理管制,以占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传播制高点。互联网社会的到来,网络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全面、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推进。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多元性和互动性等多性并存的特点,导致了部分网民道德意识淡化,社会价值观模糊,甚至对西方思想文化盲目崇拜。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10](p17)由于中国网民人数多,结构复杂,尤其是部分网民对海量信息缺乏足够的鉴别力和判断力,导致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出于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散布各种虚假信息煽动人心,严重损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公信力,扰乱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运用合理管制这一政策工具,切实引导和规范网络信息的传播。建立健全完备的网络法律和法规,保障国家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为打击各种违法乱纪的网络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领域的发展提供健康、有序的空间。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构,及时疏导和反馈不利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舆论,回击和阻止国内外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对我国的渗透,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凝聚社会共识。只有善待、善用、善管网络这一隐形资源,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潜在效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服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执行途径,还在于必须注重政策宣传,以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针对性。政策宣传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政策工具,其通过各种舆论活动包括告知、传播、教育、劝诫潜移默化地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影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政策宣传,在步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产生明显效果。但是,“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11]](p106)当下,政策宣传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通过宣传让人知晓,通过解读让人理解,通过认同让人遵从,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和行为标准。一是政策宣传的“分层化”理念。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宣传者要深入学校、社区、工厂、农村等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不同受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找到每一个群体乃至个体理论需求的关键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分层推进。在重点抓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的同时,更要高度关注一些特殊群体、边缘群体。不仅要抓好城市,还要覆盖农村,减少理论传播的“空白地带”,特别对一些模糊认识和混乱思想应作重点宣讲,最大限度扩大社会认同,形成社会共识。二是政策宣传的“生活化”理念。理论对大众需求的满足,取决于理论能否解答大众所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本身与问题是否“对症”。这从新的视角向我们提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回归生活,关注民生,重视人们的利益关切。政策宣传应从注重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多向交互,彼此沟通获得丰富的价值体验,增强群体归属感,焕发出理论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政策能释疑解惑、凝聚人心,才能成为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巨大推动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三是政策宣传手段的“多样化”。继续运用传统的宣传手段,送理论下基层、进社区,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要求提供适合的宣传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双向互动模式。尽快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树立与人民群众平等沟通交流的信息传播理念,开辟新颖的、全方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传播系统,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网上覆盖面。

[1]高乃云.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及路径建构[J].求实2012,(10).

[2]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R].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张博颖.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新华日报,2007-11-12(B7).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4.

[6]黄俊,肖东波.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

[7]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8]寇清杰.在认同中凝聚共识和力量[J].红旗文稿,2014,(6).

[9]吕志奎.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执行研究的新视角[J].太平洋学报,2006,(5).

[10][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南出版社,1998.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郭美星

B15

A

1008-4479(2015)01-0034-04

2014-08-25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研究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N089)的阶段性成果。

袁玲儿(1964-),女,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奂莹(1989-),女,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政策
政策
政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助企政策
政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