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航空经济与文化旅游交汇之花
2015-01-30赵冰波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河南郑州451000
赵冰波(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河南郑州451000)
绽放航空经济与文化旅游交汇之花
赵冰波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河南郑州451000)
摘要: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牵手,是河南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一是浓墨重彩航空港文化元素,拉长河南文化旅游链条;二是航空港要增添体验旅游新内涵;三是文化旅游与航空经济交汇要催生新的文化产业;四是围绕郑州航空港配置文化旅游航线及配套服务;五是集聚航空港现代文化产业,实现河南文化旅游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经济与文化交汇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赋予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使命的中原经济区是国家两大发展战略,让两大国家战略结合,让航空经济与文化旅游交融,意义十分深远。首先,航空港能带来快速发展机遇。郑州航空港是国内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能够从群雄纷争中脱颖而出,是国家的厚望,更是地处要冲、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前景远大所致。河南有了航空港,一定能够成为继古代丝绸之路后现代空中“丝绸之路”的一个新起点。其次,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河南独具禀赋。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的五大定位之一,是既有国家战略中唯一被赋予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使命的区域。从夏商周到北宋,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或迁都至此,河南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有3000年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社会的绝大多数时间段里,中原文化都占据核心位置,具有强势的话语权,历史脉络完整贯穿是河南的突出优势,任何地域都不能替代。所以,中国可以有不止一个区域来传承“华夏文明”,但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河南是唯一。让两大国家战略碰撞、交织、融汇,所产生的能量十分巨大,两大战略互动互补、相得益彰,意义远大于1+1=2的效果。
一、航空经济与文化旅游交汇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1.从理论层面讲,经济与文化是一对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郑州航空港崛起能够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文化旅游繁荣能够提升航空经济的文化内涵。
2.从实践层面讲,中原文化与郑州航空港口具有不解之缘。第一,郑州航空港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41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涉及郑州与开封所辖的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是郑汴一体化区域的重要构成,裴李岗遗址、郑汴古都、黄帝都城、诗经郑风、法家学说、宋代儒学、活字印刷、清明上河、木板年画、杨家将、开封府等文化遗存如一大把珍珠镶嵌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再放眼周遭,殷墟、周易、道德经,少林、龙门、太昊陵,杜甫、韩愈、白居易,中原文化精髓琳琅满目。可以说,郑州航空港是脱胎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深层的宁馨儿,甫一出生就自动带着中原文化的烙印。第二,航空港发展能为文化旅游带来巨大客源。一是航空经济客源。航空是当代最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可以使人们“飞跃重洋”且“朝发夕至”。随着郑州打造高效率的交通网络,随着大批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在郑州航空港集聚,将为河南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也必然会从四面八方飞来巨大的航空经济建设大军,他们既是企业员工,也是潜在的文化旅游、文化鉴赏者。二是文化旅游客源。密集的航线为郑州架起通向世界的“空中丝路”,旅游为航空提供了客源保障。随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深入和郑州航空港的蓬勃发展,海内外旅游客流如春潮涌动。2014年,郑州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580.54万人次,同比增长20.29%,增速在全国大型机场中排名第一[1]。第三,航空港成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新引擎。2014年航空港实验区生产总值411亿元,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9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2亿元,增长21.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79亿美元,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2]。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已增至17家,通航城市增至90余个,除非洲外,郑州发出的货物已能通过航空直达世界各地。郑州航空港犹如巨大的引擎,既带动河南临空经济井喷式发展,也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动力。临空经济包括文化、旅游、教育、科技、交通、物流等重大项目,能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锻造坚实的物质基础,临空经济的财富积累,能成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经济支撑。河南迟迟不能成为文化强省,资金缺乏是重要原因。开封是中原历史文化的缩影,北宋开封城无与伦比,强大的经济营造了东京梦华,兵燹与水患又使开封繁华褪尽,一篇《从开封到纽约》诉不尽开封辉煌如过眼烟云的窘境。如今,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核心区,旅游与航空在推动开封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依靠临空经济的物质成果,开封的许多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一定能快速实施,航空港的巨大引擎一定能够引领河南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的列车风驰电掣。
二、航空经济与文化旅游交汇的对策建议
1.浓墨重彩航空港文化元素,拉长河南文化旅游链条。第一,航空港建设要融入中原文化元素。机场经济是同心圆,餐饮、服务、会展、金融、物流等许多相关产业都会围绕机场布局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个新兴城市,机场就是这个新兴城市的窗口。世界许多大机场都竭尽全力地渲染所在城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所以,郑州航空港建筑造型一定要厚重大气,凸显中原人文精神,闪烁历史文化光辉;广场、雕塑、步行街区、建筑装饰一定要彰显中原文化元素,身在其中要让人犹如置身璀璨的中原文化长廊,秦砖汉瓦目不暇接、唐风宋韵扑面而来;企业、商场、物流、广告及酒楼茶肆,形式到内容都要洋溢中原文化的吸引力。第二,拓展文化旅游线路,打造航空港文化旅游新景区。河南航空港要与文化旅游交汇,就必须要设计好中原独特的旅游线路。一是四大古都线路。郑州是中国源头,安阳是文字始祖,洛阳是礼仪记忆,开封是文化巅峰,四大古都构成华夏文明支点。二是老子文化线路。周口是老子出生地,三门峡是《道德经》诞生地,洛阳是孔子向老子问礼处,三者涵盖了老子文化的精髓。三是赵匡胤文化线路。开封充满了赵匡胤的传奇与神采,双龙巷是故居,卧龙街是避难所,另有陈桥兵变遗址、骑马上金殿传说、杯酒释兵权史记、千里救京娘演义等。总之,要让郑州航空融入历史文化,让古典风韵与时尚审美相映,让历史的静止与现代的律动组合,使海内外游人在飞机穿梭中进入古代圣贤的维度。
2.让航空港增添体验旅游新内涵。第一,体验旅游与国际接轨。当前,体验异域文化氛围是旅游消费的主流,特别是入境游的欧美旅客更是如此,他们旅游的目的,除观光名胜古迹之外,对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尤感兴趣。要创新思维,让郑州航空旅行与文化体验结合,让游人体验中原文明博大厚重的同时也能充分感受河南临空经济的波澜壮阔。第二,航空港为文化旅游增加时尚元素。新加坡樟宜机场的一大特色是免费服务项目众多,像足部按摩、网络服务、电影放映、3D电子产品体验等,机场内有主题花园、科学博物馆等。郑州机场应学会借鉴并要因地制宜有所超越。除了机场设施、功能、商品、饮食、环境诸要素渲染中原色彩外,服务软实力更要凸显中原历史文明。比如,当旅客需要在郑州机场停留5小时以上时,应当让其享受一次郑州市区的免费参观。倘若因各种主客观因素使旅客滞留机场24小时以上时,还可以让其享受少林寺或开封的免费文化大餐。这样既能抚平其心中的焦虑,也能扩大对中原文化的宣传,提升郑州及河南的美誉度。
3.文化旅游与航空经济交汇催生新的文化产业。第一,利用资源加快同航空与文化旅游相关的产业建设。我省不少城市与航空有不解之缘,郑州上街区的河南飞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是我国开放低空领域后河南第一家获得运行合格证的民营通用航空企业;安阳因拥有4420平方公里的3000米以下低空开放空域可以常年飞行,正准备打造“中国航空运动之都”;开封伞塔曾是亚洲第一高度,开封空降师是我国15空降军的摇篮。上述基地、物质及人力资源,不仅是开展航空运动、生产制造、应急救援、商务飞机租赁、私人飞机维护、航空人才培训、航空科普教育等业务的基础,而且是建设航空港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与项目的优越条件。第二,催生航空旅游文化产业。郑州上街航空企业结合安阳航空运动基地、安阳航校、开封伞塔可以发展综合航空体验、航空旅游、航空展示、航空培训和休闲度假为一体,把航空产业与飞行梦想融合的航空文化产业;可以引用外地资本建设空中观光环线项目、航空文化园项目和航空博物馆项目,建设航空旅游观光和航空文化传播的特色主题公园,设计制作打上航空印记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影视、书籍、动漫、纪念品等。要借助空降师的设备与技术,开展军地合作,催生中原大地军民共建的航空文化产业,让中原天空绽放绚丽的军民鱼水情之葩。
4.围绕郑州航空港配置文化旅游航线及配套服务。郑州航空港异军突起,使郑州航线大幅度加密。航线加密带来的滚滚客流,给游人交通换乘、旅游集散和线路设计及配套服务带来挑战。要在机场筹建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编制与航空港配套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沿黄旅游带休闲度假项目集聚式发展。尤其是要顺势而上,精心配置中原文化旅游航线。第一,开拓国际航线。要扩大中俄双边旅游,推动少林、太极、清明文化旅游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中韩文化同源,要深度开发韩国市场,促进两国交流,让中原文化在韩国大放异彩。第二,搭建更为广阔的旅游文化平台。河南连续成功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中原文化港澳行等重要的文化活动,要借航空港高速发展、航线密布的东风,走出去、请进来,筹办更多高规格的文化活动,让中原的壮美风光、中原人的博大情怀、中原历史文化的厚重绮丽家喻户晓。
5.集聚航空港现代文化产业,实现河南文化旅游跨越式发展。第一,在加快全省文化产业实验区建设。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的同时,重点发展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开封清明上河园、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和郑州动漫基地等,培育重量级的文化产业,形成航空港周边独特的文化产业园区,让中原文化成为航空港的独特内涵,让郑州航空港带动河南文化旅游比翼齐飞。第二,实施知名品牌提升工程,铸造精品。《梨园春》《华豫之门》《汉字英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是金字招牌,要全力提升品质,创造国家精品。古都、文字、武术、姓氏、宗教等文化旅游品牌,南阳玉雕、禹州钧瓷、洛阳唐三彩、开封木板年画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小樱桃》《少年司马光》等动漫品牌,都是中原文化的骄傲,要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形成品牌效应。第三,创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景点。都说中国旅游看三南,云南有西双版纳,海南有三亚,分别以“热带动物王国”与“东方夏威夷”著称,唯独河南没有足以振聋发聩的世界级景区景点。要建设文化强省、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必须使航空经济与文化旅游交汇,在发展郑州航空港的同时,高起点、大手笔地打造开封世界级文化景区。开封城区地表下埋藏着不同时期的六座古代城池,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在开封城地面下选择三个点(宋代城门、宋代州桥和宋代建筑)开发,再现城摞城景观,形成城摞城文化产业。要修筑地下通道,开通环保旅游车。两旁有酒楼、茶肆、勾栏、瓦舍等,与水系游览和地下商场购物无缝对接。独一无二、气势恢宏的开封城摞城奇观,一定能够倾倒五洲四海宾朋,试想,游人刚才还乘飞机在云蒸霞蔚中穿梭,瞬间就梦回千年,漫步在地表下的北宋东京城街头,这该是多么神奇的转换。
参考文献
[1][2]杨凌栾姗.2014:郑州航空港建设突飞猛进[N].河南日报,2015-01-30(01).
[责任编辑张敬燕]
作者简介:赵冰波(1955—),男,河南开封人,本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收稿日期:2015-09-20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5)06-00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