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跨境民族文化传承研究
——以东兴澫尾村京族“哈”文化为例

2015-01-30何红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东兴市京族方队

何红梅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广西跨境民族文化传承研究
——以东兴澫尾村京族“哈”文化为例

何红梅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广西京族是典型跨境民族,也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独具民族特色的京族“哈”文化在中国多元文化并存的大背景下与汉族、壮族、瑶族等接触交往中与多种民族文化碰撞与融合,并不断丰富和传承自己文化内涵。以东兴澫尾村京族“哈”文化为例,京族跨境民族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使得京族的传统文化如何同当地文化进行有机整合,促进本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哈”文化;哈节;京族;传承;澫尾村

京族的祖先在十六世纪初从越南涂山等地迁到中国广西江平镇,并在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岛屿上与汉族、壮族共同建设家园,这三个岛屿也称之为“京族三岛”。他们大多数是阮姓,是越南的后裔,形成独具特色的跨境民族。1958年5月,根据其本民族意愿,并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有“心向北京”之意。现今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属的东兴市境内,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澫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也是中国跨境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京族人口为2.8万多人,其中,广西东兴市京族人口1.9万多人,是我国京族唯一聚居地。京族文化发展至今日,经历了与广西的汉族、壮族、苗族、瑶族等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族文化,尤其以“哈”文化著称。为探寻广西跨境民族文化传承状况,今年笔者来到东兴市澫尾村,进行走访访谈和深度田野调查,采集到了京族“哈”文化的第一手材料,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中国多元文化并存的大背景下,以东兴澫尾村京族“哈”文化为例,京族跨境民族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使得京族的传统文化如何同当地文化进行有机整合,促进本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广西跨境少数民族京族“哈”文化历史成因

京族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哈”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即哈节。“哈”京族语,“NGOI MAM”,“哈”或“唱哈”,京语即唱歌之意,哈节是京族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吸引了周边各地的民众前来参与。从文化的视角而言,“哈”文化传递的是对海的敬仰,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演进,构成了京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祭祀神灵、团聚乡民、交际娱乐庆祝为主要内容,凝聚着京族人民的感情、意志和追求,是京族的重要标志。京族哈节是京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这就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传承来实现民族文化传递。早在2006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申报的京族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X-7)。

京族人以海洋渔业生产为主,信奉海神。面对辽阔的大海,京族人们喜欢通过唱歌传达自己的意志和情感,这就是“哈”,产生了“哈”文化。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们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哈节,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在京族聚居的村边修建上乘木料建成哈亭,哈节就在哈亭内举行,哈亭坚固美观,独具民族特色,哈亭大殿屋脊正中雕刻有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哈亭大门两边柱子上龙飞凤舞地篆刻着平安如意的对联,给人以大气与神圣之感,里面可以容纳五六百人。哈亭正堂中设有神台,上面供着全村共同敬奉的神位和祖先牌位。为了来年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前来唱哈,主要内容为:请神听歌,反映生活情趣、历史故事、古诗词等。每年澫尾村京族哈节都会在热闹、祥和气氛当中举行迎神、祭神、哈宴、送神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仪式,“哈”文化始终贯穿了每一个环节。从中我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哈”文化作为跨境民族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哈节最早是在越南形成,民间流传着相关的故事和传说。目前在广西京族三岛广为流传的传说是:传说四五百年前,有一条巨大贪婪恶毒蜈蚣精盘踞北部湾的白龙岭下,它作恶多端,时不时把过往的船只掀翻并吞食船上的人,人们谈之变色。天上的神仙决定来拯救苦难的人们,他化成一位老人搭船过海,当船驶到白龙岭下时,毒蜈蚣精兴起了大风大浪,眼看他们就要被吞食了,只见老人把事先烤得滚烫的大南瓜扔进蜈蚣精口里,蜈蚣精吞下大南瓜,疼得失去了知觉,老人连忙把蜈蚣精砍成三截,变成了三个土地肥沃郁郁葱葱的岛屿,从此人们在这三个岛屿上安居乐业,称三个岛屿为澫尾、巫头、山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京族三岛”。京族人非常感激神仙,把他尊奉为“镇海大王”,在村边修建最好的亭子供奉,每年都到海边迎接“镇海大王”来享祀,这就是哈节的来由,“哈”文化也由此演变而来。

二、独具民族特色的京族“哈节”文化

澫尾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2015年7月24日,是中国农历六月初九中越两国的京族民众和游客欢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澫尾村,庆祝京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哈节”。这一天,生活在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的京族民众迎来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哈节,东兴市江平镇澫尾村的京族儿女们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早早就聚集在哈亭,喜迎一年一度的“哈节”。2015年的“哈节”将持续7天7夜。在此期间,京族儿女们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将先后上演迎神仪式、万人餐、京族独弦琴演奏、文艺晚会、山歌会、原生态文艺、祭神、乡饮、祝酒、送神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以独特的方式传递“哈”文化。

(一)迎神

京族人们在哈节前都要把屋里屋外清洁干净,布置得焕然一新。7月24日上午9时30分左右,由当地着京族盛装的村民组成祭祀队伍,组成声势浩大的集队,伴随着悠扬的独弦琴声和喧闹的敲锣打鼓声,迎神队伍举旗擎伞抬着神座从新修缮的哈亭出发,队伍后面尾随着十个穿着盛装的方阵队伍,分别为长老方队、彩旗方队、独弦琴方队、喃字方队、哈哥哈妹方队、腰鼓方队、中国大学生、越南大学生、越南贵宾方队等。一路上,祭祀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不少村民和游客不由自主地跟随着祭祀队伍,来争相一睹这个具有浓郁海洋文化特色的祭祀仪式。队伍一路鸣炮敲锣打鼓,浩浩荡荡来到金滩海边恭请“迎神”。迎神仪式上,万人集聚海边迎神的场面蔚为壮观。年长的主祭人庄严地面对大海宣读祭文,依照古老的祭海习俗,上高香、敬五谷五果,万人同祭海神,祈求风调雨顺。2015年的“哈节”比往年在方队上增加了喃字方队和小独弦琴方队。所以今年的方队阵容相当强大,哈亭长苏明芳说:“今年我们还增加了在祠堂里面对歌这个内容,全方位展示我们京族文化特色。”

(二)祭神

2015年7月24日下午三点钟在澫尾村精致宽敞的哈亭里坐满了村里有名望的长者,年轻人则围在哈亭的前面,隆重的祭祀仪式在哈亭里开始了。先由村里最有威望的长者穿着黄色的长袍,带领人们迎接“镇海大王”以及来自海上、天上的各路神仙、祖先们一一请入神位,并庄严诵读祭文。然后向诸神献上贡品、敬酒、敬茶。在祭祀之后进行歌舞表演,表示与神共娱乐。内容有反映人们生活情趣、脍炙人口的歌舞表演、古代诗词传颂等。典型的节目有:弹奏独弦琴,唱《进酒舞》,跳《采茶摸螺舞》、《天灯舞》、《对花屐》等。祭神是京族人们对仙人及逝者思念、怀念、信念的一种寄托,体现了祈求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是“哈”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三)哈宴

祭神之后长者们纷纷入席一桌八人的哈宴称为”坐蒙”(又称“哈宴”)。人们在热闹祥和的气氛中进行哈宴,酒水和菜肴大部分由各家自备,人们聚在一起一面品尝美味佳肴一面听“哈妹” 唱哈。内容有神话传说、人生哲理、民间故事等。哈宴上主要由一个“哈哥”即“琴公”和两个“哈妹”即“桃姑”“唱哈”。穿着艳丽的京族盛装的“哈妹”,作为主唱站在哈亭的殿堂中间,一边唱一边敲着两块精致的小竹片,另一位伴唱的“哈妹”坐在旁边地上,进行伴唱同时用竹梆子和着节奏。“哈妹”每唱完一段,“琴公”就根据曲调一节独弦琴,一直到唱哈宴结束。

(四)送神

送神是哈节的最后一个环节,哈宴之后就要送各路神仙回各自的地方了。这个环节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念《送神调》来进行,旁边还必须“舞花棍”,以此表达对神的尊重与道别。送神后整个“哈节”的仪式便圆满结束了,人们带着美好的愿望继续生活,哈文化也由此而传承下来。

每一年东兴澫尾村京族的哈节都约而至,节日祥和欢乐的气氛中举行,哈节期间人们精彩纷呈的活动,例如龙船对歌、独弦琴表演、斗牛、比武、原生态文艺活动等成为哈节上热闹极富特色的重要节目,哈亭里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民众也来共同欢庆,历时5天左右,京族和当地的各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和氛围中传递传承和认同着京族的“哈”文化。

三、京族跨境民族“哈”文化的传承

广西东兴市澫尾村京族既跨海沿边,又是跨中越国境的少数民族,长期在共同生活环境、文化传统和经济生活中,渐渐发展成为有着共同意志、思维习惯稳定而发展的单一民族。在多年边境边贸中,为建设和发展中国西南边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澫尾村京族人民不仅仅靠海生活,而且面向大陆发展,在与汉、壮族、瑶族等接触交往中与多种民族文化碰撞与融合,并不断丰富和传承自己文化内涵,有着稳定的共同文化基奠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如今的京族在中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无限的财富。

(一)跨境民族“哈”文化传承认同感

“哈”文化深嵌于澫尾村京族人们的经济生活和传统文化之中,植根于特定地理海洋文化环境中,彰显和反映了京族人们浓厚的信仰、怀祖意识,对美好生活的热情期盼和无限向往,传递出了当地的经济状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文化涵养。哈节文化反映和满足了京族的精神需要和美好愿望。在引领跨境民族“哈”文化传承认同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澫尾村人借助哈节铺演并展延着民族文化,与当地的汉族、壮族、瑶族等强化社会制度认同。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哈”文化体现和寄托了东兴市澫尾村人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是凝聚澫尾村京族作为跨境民众的历史渊源,是本区域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在“哈”文化传承认同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将“哈”文化时代追求、教育活动、旅游开发、社会需求等多种元素相结合来进行保护与开发,使澫尾村京族的哈节传统文化有效传承。

(二)跨境民族“哈”文化传承的发挥及创新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实践中继承与创新,东兴市澫尾村“哈”文化发展至今,不仅是与边境各民族长期接触和持续发展的结果,也是在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中的文化的选择与创新。在海洋的捕鱼作业与陆地的居住生活是跨境民族“哈”文化发挥及创新的源泉。可见“哈”文化在哈节的典型社会实践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例如2015年7月25日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秘书长阮贤友强调:“喃字就是京族的文字,全国的民族有文字的很少,但是京族有,所以今年就把它应用到京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中,也让年轻人参加到京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来。”澫尾“哈”文化作为京族文化发展创新的主体,运用原有知识与新的物质环境相结合,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增强了民族实力,也重构了民族文化体系,京族“哈”文化文化传承的动力则来自于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及其制度创新。

(三)跨境民族“哈”文化传承中内涵的转变化

澫尾村京族作为一个典型的跨境民族,其哈节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主要内容就是敬海神,庆丰收,求平安,传文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停办,直到1985年才恢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回归民办之后,群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2015年还是京族“哈节”恢复30周年纪念,据了解,来自越南的嘉宾众多,其中越南芒街市茶古坊就来了120多人,年纪最大的高达78岁。热衷于前来参加京族“哈节”盛会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游客,越南芒街的京族人同样热情。77岁的越南芒街老人范晚妹说:“我年年都来这里参加哈节,一年要来六七次在这里的哈亭唱歌,不仅唱越南歌曲还唱中国歌曲。”目的是增进感情、祈福保佑。澫尾村民委员会亭长、独弦琴传承人苏春发认为,举办“哈节”,不只是热闹一番,更重要的是让年轻一代参与到“哈节”中来,更好地传承京族文化。能歌善舞的哈妹历来都是“哈节”上的主角之一。在东兴市区免费开办京族舞蹈培训班的“哈妹”阮美霞专程赶回老家参加“哈节”。今年,她带来了一个京族舞蹈团队,将在“哈节”文艺晚会上亮相。她认为,保护和传承京族文化,年轻一代责无旁贷,需要的是提高意识和奉献精神。对澫尾京族来说,哈节带来了经济增长, 使得“哈”文化有了多种元素的融合,尤其是大量的游客进入到京族的节日庆典中时,“哈”文化资源被重新排序,内涵就发生了转变,“哈”文化无形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体现了“哈”文化真正内涵和价值。

(四)跨境民族“哈”文化认同的价值

京族是中国唯一以海洋为生的少数民族,迄今已有500年历史。“哈节”是京族独有的文化名片。据澫尾村村支书苏明芳介绍,2015年7月的“哈节”在一个月前开始筹备。为了办好这个属于京族人自己的节日,每家每户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通过自筹自办“哈节”,村民们有机会坐在一起,讨论京族文化的传承,讨论本村的发展大计,不仅有助于文化在民间扎根,更有利于团结村民,形成和谐的氛围和文化认同。促进当地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同时,每一年的澫尾村哈节都使得澫尾金滩旅游区游客们络绎不绝、东兴市的商人云集加上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政府的大力支持,都给东兴这个边贸城市带来了无限商机,以京族独具特色的哈节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京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东兴澫尾村跨境民族“哈”文化传承,使得当地的居民安居乐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了无限的财富,推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原来的海洋捕捞业单一经济格局,发展成水产养殖、边境贸易、旅游开发、文化艺术等产业多元化的经济新格局,不断提升京族人们生活水平,对维护边境稳定次序,依法建设和谐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都具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陈锋.兴边富民背景下中越跨境民族农民政治认同研究[J].中国民族报2015(07).

[2]夏中恒.(导师:陈家柳)广西京族哈节及传统祭祀歌舞的现状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05).

[3]方钰婷.广西京族哈节及传统祭祀歌舞的现状研究华章[J].2012(12).

G122

A

何红梅(1974-),女,研究生学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民族文化教学及研究。

本文为2014年度全国民族教育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在传承跨境民族文化中的作用研究(课题批准号mjzxyb141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东兴市京族方队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东兴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共和国阅兵中的女兵方队
盛世庆典谱写壮丽华章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国成立70周年阅兵精彩回顾(二)
重走东兴汇路——东兴市政协赴粤闽考察侨批文化纪实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浅谈广西中越边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