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亚洲警察研究协会年会暨“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综述

2015-01-30浙江省警察协会浙江警察学院会务组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警务协会犯罪

□浙江省警察协会、浙江警察学院会务组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本刊专稿

2015年亚洲警察研究协会年会暨“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综述

□浙江省警察协会、浙江警察学院会务组*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经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批准,10月27日至28日,2015年亚洲警察研究协会年会暨“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在我校举行。杰格·格博教授介绍了美国警察减少假释犯、刑满释放者重新犯罪的经验教训,彼得·曼宁教授介绍了美国民主警务理念的发展历程,金山泰介教授介绍了日本警务改革的历程与做法、经验,张福成副书记介绍了效能警务的含义、革命性意义及对我国公安事业内涵式发展的推动作用,丹尼尔·西尔弗斯通教授介绍了英国警方打击华人有组织犯罪的经验及英中警务合作面临的挑战,中外警务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警务工作者发表了各自论文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本次年会领导重视、精心筹备,交流互鉴、成果丰硕,反响热烈、评价满意。

亚洲警察研究协会;“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年会;综述;2015年

2015年10月27日至28日,由亚洲警察研究协会(英文名:Asian Association of Police Studies,简称“AAPS”)主办、中国警察协会协办、浙江省警察协会和浙江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承办的2015年亚洲警察研究协会年会暨“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以下简称“本次年会”)在我校举行。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与会代表共同努力下,本次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和丰硕成果。现将本次年会的基本情况、主要观点、特点和成效等综述如下。

一、亚洲警察研究协会及本次年会的基本情况

亚洲警察研究协会创办于2000年,是一个集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专业性于一体的非政府、非盈利性的学术组织,其宗旨是促进警学研究和警务实践,为亚太国家和地区从事警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的警务工作者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亚洲警察研究协会致力于研究警务工作和犯罪防控等相关问题,具体包括警务制度和警务活动的评估与发展,刑法的立法与实践,以及基于比较视野的执法、司法和矫正体系,其目标是通过多学科的论坛来促进警务工作方面的学习、研究和教育。亚洲警察研究协会每年召集会员举行年会,每次年会讨论特定且受会员普遍关注的话题,已先后由韩国、日本、泰国、美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功承办年会,中国大陆曾于2005年、2012年分别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在北京、沈阳承办当年度年会。

2015年4月,经亚洲警察研究协会与中国警察协会、浙江省警察协会和我校协商,初步意向由浙江省警察协会和我校承办本次年会。7月,中国警察协会正式向公安部报送了《关于承办亚洲警察研究协会2015年年会的请示》。经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批准,本次年会定于10月27日至28日在我校举办,由亚洲警察研究协会主办、中国警察协会协办、浙江省警察协会和我校承办。本次年会的主题是“警务改革与社会治理”,设有“反恐与警政”“网络犯罪防控与侦查”“跨境犯罪与警务合作”“社区警务与媒体”“警察教育培训”以及“其他”分议题,共收录境内外代表提交的论文60余篇并编印成中、英文两本论文集。出席本次年会的共有来自美国、日本、泰国、英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警务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大陆有关省(直辖市、自治区)警察协会、公安实务部门、公安院校的代表共118人。

10月27日上午,本次年会举行隆重的开幕式。中国警察协会副主席李文喜在开幕式上致开幕辞,亚洲警察研究协会轮值主席林国春在开幕式上致贺辞,浙江省公安厅党委专职副书记、浙江省警察协会主席华乃强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我校党委书记、院长傅国良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警察协会副主席李申学、特邀顾问俞国行、秘书长马维纲、副秘书长万岍,亚洲警察研究协会秘书长叶毓兰,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钢,我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宏,我校党委副书记张福成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举行了轮值主席交接仪式,我校党委书记、院长傅国良接任2015年度亚洲警察研究协会轮值主席。我校副院长寿远景主持开幕式。

随后,本次年会举行大会主旨演讲。日本大学金山泰介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日本警务改革经验谈》的主旨演讲,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杰格·格博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试论如何降低累犯率——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还是将之拒之门外》的主旨演讲,美国东北大学彼得·曼宁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民主警务理念的发展》的主旨演讲,我校党委副书记张福成作为中国大陆专家学者代表,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重塑与再造:面向未来的效能警务》的主旨演讲。我校副院长寿远景主持大会主旨演讲。

10月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本次年会分4个分会场12个场次举行小型研讨会。在分会场主持人主持下,与会代表紧紧围绕年会主题和分议题以及大会主旨演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分会场点评人作了精彩点评。

10月28日上午,本次年会举行闭幕式。各分会场主持人作分会场交流研讨总结,亚洲警察研究协会秘书长叶毓兰作大会总结,并宣布了重组协会执行机构的决定。中国警察协会秘书长马维纲,浙江省公安厅党委专职副书记、浙江省警察协会主席华乃强,亚洲警察研究协会轮值主席、我校党委书记、院长傅国良出席闭幕式并向分会场点评人、主持人颁发了感谢状和纪念品。我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宏出席闭幕式。闭幕式由我校副院长寿远景主持。

本次年会期间,我校还组织与会代表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长河派出所参观考察。

本次年会是第十七届西湖国际博览会正式项目。

二、本次年会与会专家学者和警务工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次年会各位专家学者和警务工作者提交的演讲报告和学术论文主题鲜明、观点新颖、内容详实,既有具体典型案例的介绍,又有工作方法和经验的总结,更有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和对策性的意见建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较强的实战指导意义,尤其是4位专家学者的主旨演讲,使与会代表对日本、美国等国家和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关于警务改革的现状和得失、社区警务理念的落实、社会治理与警务实战中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主任杰格·格博教授介绍了美国警察减少假释犯、刑满释放者重新犯罪的经验教训。美国现有150万罪犯在监狱服刑,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率为52%。杰格·格博教授比较了东西方社区警务背景下对假释犯、刑满释放者社区矫正、回归社会的理念和做法。杰格·格博教授认为,东西方文化对待重新回归社会的罪犯,给予两种不同的“耻感”——“重入性耻感”(reintegrative)和“隔离性耻感”(disintegrative)。在东方社会,罪犯虽然背负被社会谴责的耻辱感,但这种耻辱感随着刑期届满而逐渐消失,罪犯与社区的联系并未中断,社会仍试图将释放的罪犯重新纳入其中。而在美国等西方文化中,罪犯的耻辱感并未随着假释、刑期结束而消失,罪犯被逐出社区,与社区的联系也破裂了。如在美国所有的州,性犯罪者都被登记在册,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查到这些记录,于是性犯罪者即使刑满释放也无法重归社会,他们在求职、租房等活动中屡遭拒绝。还有许多限制性规定,禁止这些性犯罪释放者居住在学校和公园附近。由于家庭中的父亲或者丈夫曾是性犯罪者,释放后因不能租住公寓,而导致许多家庭不能团圆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杰格·格博教授认为,美国司法与警察体系正采取措施改变做法,以减少假释、刑满释放者因被隔离在社会之外而导致累犯率居高不下。具体的措施是:建立专门法庭如滥用药物法庭、重归社会法庭等,帮助刑满释放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司法部门和社区组织间建立伙伴关系,为假释、刑满释放者就业、找房、照看小孩等提供帮助;假释监管部门与警察部门密切协作,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增强执法机构人员的社会服务意识;恢复刑满释放者的政治权利,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现在的问题是,“9·11”后,警方不再关注社区合作,更多关注国土安全。警察被当作执法者,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尤其是在少数族裔中,警察不是合作对象,而是对抗形象。因此,一定要让警察在接受培训时认识到自己是服务于社区的,而不是与社区对立的,否则,警察就很难得到社区的支持。

(二)美国东北大学彼得·曼宁教授介绍了美国民主警务理念的发展历程。彼得·曼宁教授认为,警察是民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警务工作更像一出舞台剧。舞台剧的目的是向公众展示积极面,并获得公众支持。其中的演员确保扮演好角色,有两个关注点:一是要了解警务工作的特点,强化正面因素;二是要注意公众对警务工作的了解,主要从间接渠道获得。大多数人是从脸谱、推特、报纸等了解警务工作的,这些媒介、媒体往往会有误导。让公众了解警务,多半是公关的过程,媒体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警务工作是多出舞台剧上演的结果。在美国,大众媒体起到了很大作用,很多人拍照、发微博,瞬间传遍世界,警察就会很难控制舞台剧。这种舞台剧把公众的信任、参与直接放在了对立面。

彼得·曼宁教授指出,中央集权和民主社会中的警务改革显然不一样,民主社会中的警务改革强调民主警务,强调下放警察权力,这必须建立在强大的文化认同基础上,不能无原则地使用。舞台剧理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转折点是警务形象的转变。警务舞台剧,更多的是不同的角色带来的权衡、权力的游戏,这在北美、英国都得到认同。

(三)日本大学金山泰介教授介绍了日本警务改革的历程与做法、经验。1999年到2000年,日本警察丑闻不断爆发,受到公众批评,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为呼应社会不满,整肃警察部队,2000年6月,日本公安委员会成立了警察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改革措施,包括去除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不允许隐藏信息,对公众投诉要积极回应;采取严格的自律措施;让县府的警察部队起作用;要求警方在与公民打交道过程中,更加友善,积极回应;强调警察的责任;对警察进行道德教育;警察与社区之间建立定期的对话机制,等等。并在吸取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颁布了警察改革宪章。宪章主要有四部分内容:一是增强透明度,回应市民诉求,严格自律,加强公安委员会对警察的管理和控制;二是宣示“警察为人民服务”,倾听市民呼声,积极回应市民需求,增强打击犯罪力度,提高市民安全感,加大对犯罪受害者的支持力度;三是因应新时代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包括有组织犯罪和网络犯罪在内的各种犯罪;四是提升警察素质,包括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加人员,利用最新科技提升警力。

金山泰介教授通过对日本警察自我整肃、调查违法违纪警察的数据、公众对警察、法院、自卫队、媒体四个公共部门的信心比较数据及公众的社会安全感数据,来评估日本此次警务改革的成效。总体而言,这次以市民为导向的警务改革,使得公众对日本警察的信心有所恢复,安全感增加。但2010年日本公安委员会的一则调查数据表明,仍有13.8%的日本民众对警察缺乏信任感,因此,日本警察管理和警务工作仍需不断进行改革。

(四)我校党委副书记张福成介绍了效能警务的含义、革命性意义及对我国公安事业内涵式发展的推动作用。张福成认为,效能警务是指在一定的资源限制下,以一定的制度、机制和方式,使整体处于高效运作、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状态,实现目标达成与优化的一种警务理念和模式。警务效能就是在一定的资源限制下,警务目标与其实际成效相符合、相统一的程度。效能警务建设的意义在于,各层级、各警种及其成员都能够为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努力,通过一定的制度、机制与方式,使警务工作各个方面和所有环节具有良好的绩效,并得到整体发展和提高,处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状态,达到内外平衡。

张福成强调,用效能思考警务需要关注以下问题:第一、警务效能是组织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仅是静态的,而且是动态的,是一种静态和动态的结合;第二、警务功能决定警务效能,警务效能影响警务功能的发挥,警务效能是一种正向的警务功能,负向的功能不在其中;第三、警务效能必须达成一定的警务目标,目标的达成应以社会公众的满意为取向,同时也要让警察自身满意;第四、警务效能既有“人”的因素,又有“事”和“物”的因素,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第五,外部环境对警务效能的作用和影响很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警方应着力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各方支持,改善环境,避免公共危机;第六、按照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探寻建立政府领导、警方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合作、良性互动的“警务共同体”,应该是效能警务建设的积极选择。

张福成指出,警务效能作为政府效能的重要方面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效能警务建设可以说是第五次警务革命的一个重要引擎。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警务效能理论将是在继承传统、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中国现代警务改革理论。张福成认为,在中国警察从“全能警察”向“有限警察”转变、警察数量“无增长”“微增长”的新常态下,警务效能理论为我国公安机关“四项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抓手。效能警务建设的实施既需要顶层设计,又需要各级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张福成还以临安市公安局为范例剖析了绩效管理理念和大力提升公安机关整体工作效能的做法。

(五)英国伦敦都市大学丹尼尔·西尔弗斯通教授介绍了英国警方打击华人有组织犯罪的经验及英中警务合作面临的挑战。首先,丹尼尔·西尔弗斯通教授分析在英华人有组织犯罪有四种相互交织的类型:人蛇走私偷渡;从中国走私香烟、DVD制品、毒品到英国并通过在英非法华人移民进行贩卖;为走私偷渡、非法移民提供“配套”服务的非法雇佣、伪造文件;至少有8万华人非法移民非法打工、从事其他各种违法活动以赚回偷渡费用。其次,丹尼尔·西尔弗斯通教授介绍了英国警方的做法及其面临的挑战。1998年,英国政府认为有组织犯罪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遂在原“刑事情报局”(National Criminal Service)基础上成立了“打击有组织犯罪特别行动组”(National Crime Squad),2006年改组为“打击有组织犯罪重案局”(Serious Orga⁃nized Crime Agency),2013年又重组为“国家犯罪调查局”(National Crime Agency)。机构重组背后隐藏的是三种组织逻辑的张力:一是由中央集中所有警力资源,还是奉行皮尔式社区警务、由地方主导打击有组织犯罪;二是由多个机构如警察、海关、边境管理部门等各自侦查、打击各自业务领域内的有组织犯罪,还是整合成一个犯罪侦查机构打击有组织犯罪;三是专家和通才的关系,是引进、培养专门的如中国人犯罪问题警务人才,还是依靠通才应对所有的全球性的有组织犯罪。第三,丹尼尔·西尔弗斯通教授利用情报主导警务的三层级模式具体分析了英国警方打击在英华人有组织犯罪的情况。所谓情报主导警务三层级模式,即基层、地区、中央三个层面依靠刑事情报推动打击有组织犯罪的警务活动。目前在最基层,英国警方与少数民族社区存在互不信任的问题。面对在英华人有组织犯罪的严峻形势,1980年代,英国警方罕见地专门成立了3个特别行动组,分别部署在曼彻斯特、利物浦和伦敦。2009年,这3个单位被合并为一个部门即大伦敦市唐人街犯罪缉捕组。该组有6名全职警员,活跃在威斯特敏特地区。研究表明,自2000年始,针对唐人街的社区警务是成功的,由此削弱了香港黑社会组织“三合会”在唐人街的影响力。但是大伦敦市警察局仅雇佣了一名会讲广东话的警员,而且是26年来的第一位会讲广东话的警员。由于预算削减,目前负责管辖唐人街的警员从2009年的6名减少到2名。第二个层级是地区级别的打击有组织犯罪调查组,负责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有组织犯罪侦查与打击工作。理论上,地区层级应成为中央与基层的纽带与桥梁;实践中,这种纽带与桥梁作用发挥得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地区层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预算削减和语言障碍问题。如在涉及一个案值1400万英镑的华人有组织犯罪洗钱案中,在一名犯罪嫌疑人家中查获300部移动电话,对这些电话中的信息进行检查和导出需要3个月时间,而且其中的信息都是中文,地区警方没有财力聘请中文翻译来检查、分析这些移动电话中的犯罪信息。另外,警方依法没收了160万英镑的犯罪所得,但怀疑仍有同等数量的赃款汇往中国。从英国的角度看,目前中国没有立法、资源或意愿帮助英国警方追回这些资金。第三个层级是国家层面即现在的“国家犯罪调查局”。它的职责是作为刑事情报中枢,并发挥协调功能。研究表明,这个层级在打击华人有组织犯罪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特别是2013年英国警方与中国公安部合作,对偷渡到英国的福建移民绑架勒索案进行打击处理。但是,英国“国家犯罪调查局”驻中国警务联络官的工作开展并不顺利,警务联络官本身没有在驻在国的执法权,并且要考虑到驻在国的政治环境,还要仔细斟酌交换情报的内容。

(六)中外警务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警务工作者发表了各自论文的主要观点。在各分会场小型研讨会上,中外警务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警务工作者围绕“反恐与警政”“网络犯罪防控与侦查”“跨境犯罪与警务合作”“社区警务与媒体”“警察教育培训”以及“其他”分议题,发表了各自论文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

会议1:围绕社区警务这一分议题,在亚洲警察研究协会秘书长叶毓兰的主持下,澳门大学讲师郭世雅作了题为《台湾社区警务评估》的交流发言,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副教授朱迪斯·哈里斯作了题为《犯罪高发地的空间探究(2009-2013)——以休斯敦市中心一、二警区为例》的交流发言,我校讲师薛姣作了题为《中国社区警务的发展与改革——过去与现在》的交流发言,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副教授陈斐铃作了题为《台湾地区邻里守望的发展分析》的交流发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讲师黄凌娟作了题为《自媒体时代的社区警务探究》的交流发言,美国中西州立大学教授南森·莫兰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2:围绕反恐与警政这一分议题,在泰国玛希隆大学副教授希瑞宋·查普瑞杰查特的主持下,英国伦敦都市大学高级讲师提姆西·弗斯特·帕森作了题为《基于社区的反恐警务:给实战者的七条建议》的交流发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讲师孟玺作了题为《数据挖掘技术在反恐研究领域的应用回顾:现在及未来》的交流发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讲师曹雪飞作了题为《反恐警务国际合作的原则与步骤——从新安全观角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流发言,福建警察学院助教吴超作了题为《网络恐怖行动及其防控》的交流发言,台湾警察大学讲师黄文志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3:围绕反恐与警政这一分议题,在台湾警察大学讲师赖拥连的主持下,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万向阳作了题为《论反恐怖策略组合有效性的逻辑设计》的交流发言,我校副教授徐鹏作了题为《论刑侦工作精确打击实现途径》的交流发言,我校讲师邵安作了题为《宗教极端化视角下浙江流动穆斯林社会融合实证研究》的交流发言,云南警官学院讲师陈冯妤作了题为《反恐怖课程体系建设探究》的交流发言,浙江警察学院教授胡望洋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4:围绕跨境犯罪与警务合作这一分议题,在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王晓明的主持下,云南警官学院教授李光懿作了题为《大湄公河次区域打击毒品犯罪警务执法合作研究》的交流发言,云南省普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李建新作了题为《边境地区跨境毒品犯罪的形势及对策建议》的交流发言,云南省昆明市警察协会副主席朱丽华作了题为《浅谈跨境毒品犯罪中手机内存信息的证据作用》的交流发言,云南警官学院讲师段艳艳作了题为《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必要性和途径》的交流发言,河南警察学院教授孙振雷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5:围绕警察教育培训这一分议题,在美国纽海文大学教授戴维·韦伯的主持下,美国中西州立大学教授南森·莫兰作了题为《执法培训的问题导向学习:泰国、孟加拉国和美国问题导向学习的评估和比较分析》的交流发言,台湾中正大学教授朱群芳作了题为《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与台湾警察对于女性加入警政行列观点之比较》的交流发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讲师袁媛作了题为《刑警职业素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的交流发言,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教授史蒂文·屈弗利耶作了题为《中国学警视野中的警察教育与培训》的交流发言,我校讲师叶君惠作了题为《社会化视角下实习警官的角色认知转变分析》的交流发言,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副教授朱迪斯·哈里斯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6:围绕其他分议题,在英国伦敦都市大学教授丹尼尔·西尔弗斯通的主持下,日本警务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稲垣吉博作了题为《日本打击跟踪作案的措施及未来面临的挑战》的交流发言,台湾警察学会特邀理事刘择昌作了题为《都市化社会解组因子空间异质情形对台湾地区窃盗犯罪率影响之研究》的交流发言,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副教授埃塔波·宽亮作了题为《阿尔茨海默症与执法》的交流发言,台湾警察大学教授许福生作了题为《台湾警察之于受害人的反应研究》的交流发言,云南警官学院副教授金莲作了题为《网络毒品犯罪打击防范法律对策探讨》的交流发言,英国伦敦都市大学高级讲师提姆西·弗斯特·帕森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7:围绕警察教育培训这一分议题,在澳门大学讲师郭世雅的主持下,云南警官学院副教授刘敏作了题为《范畴、学科、方法:国内警务拓展训练研究综述及存在问题》的交流发言,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副处长李蕤作了题为《首都公安民警规范执法培训之探索与深化思考》的交流发言,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干部李新同作了题为《从警察法律教育看警察教育培训》的交流发言,我校讲师施峥作了题为《近代警察教育的两大基本类型及其对华影响》的交流发言,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熊一新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8:围绕网络犯罪防控与侦查这一分议题,在我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副教授周国民的主持下,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长郭赟作了题为《当前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分析与打防对策》的交流发言,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干部李浩然作了题为《浅析网络色情犯罪案件侦查难点和对策》的交流发言,河北省邢台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大队长吴现杰作了题为《对网上诈骗的几点思考》的交流发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助教王锐园作了题为《网络涉毒行为规制》的交流发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教授刘晓光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9:围绕跨境犯罪与警务合作这一分议题,在我校科研处教授展万程的主持下,英国伦敦都市大学教授丹尼尔·西尔弗斯通作了题为《跨国犯罪与警务合作》的交流发言,福建警察学院讲师陈晗婧作了题为《台湾海峡海上执法警务合作的实践与探索》的交流发言,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研究生查丸·劳森东作了题为《泰国反毒品战争:聚焦甲基苯丙胺》的交流发言,台湾警察大学教授廖有禄作了题为《监视录影系统整合面向之研究》的交流发言,台湾中正大学教授朱群芳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10:围绕其他分议题,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副教授埃塔波·宽亮的主持下,美国纽海文大学教授戴维·韦伯作了题为《环境犯罪研究》的交流发言,台湾警察大学讲师赖拥连作了题为《台北市居民对警察的满意度:基于多元的视角》的交流发言,泰国玛希隆大学副教授希瑞宋·查普瑞杰查特作了题为《如何在泰国推动律师权利》的交流发言,台湾警察大学讲师黄文志作了题为《打击跨国电信诈骗的侦查策略和技术》的交流发言,美国马里兰大学副教授金斯利·意吉奥古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11:围绕警察教育培训这一分议题,在我校国际学院(筹)副教授丁靖艳的主持下,我校讲师陈杰作了题为《法治中国背景下的公安行政法教学论纲》的交流发言,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教授唐文胜作了题为《公安院校法律实践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交流发言,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干部刘勇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对警察心理健康工作的启示》的交流发言,河南警察学院教授孙振雷作了题为《以法治化为前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警察制度》的交流发言,福建警察学院教授张淑平作了精彩点评。

会议12:围绕其他分议题,在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万向阳的主持下,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教授刘晓光作了题为《命案侦查组织与指挥中的动因关联析议》的交流发言,湖南省衡阳市公安局蒸湘分局副局长龙波作了题为《城区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的辩证思考——以湖南省衡阳市公安局蒸湘分局为例》的交流发言,江苏省警察协会干部李富成作了题为《警察开枪之实践检讨》的交流发言,河南警察学院副教授刘琳璘作了题为《论宪法权力框架中的警察权》的交流发言,云南警官学院教授向群作了精彩点评。

闭幕式上,各分会场主持人分别就各分会场的交流研讨情况作了精彩的总结发言。

三、本次年会的主要特点和成效

(一)领导重视,精心筹备。各级领导对本次年会高度重视。在中国警察协会报送公安部的请示上,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陈智敏、黄明都作了批示和圈阅。中国警察协会秘书长马维纲、副秘书长万岍、秘书处处长王彦卿、对外交流部主任陈小波等多次对筹备工作作出具体指示。浙江省公安厅党委专职副书记、浙江省警察协会主席华乃强在省警察协会秘书处报送的请示中批示要求抓好落实。接到承办本次年会的任务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办公会议专题听取筹备工作情况汇报。我校党委书记、院长傅国良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统一思想、高度认识本次年会的重要性,举全校之力,动员一切力量,确保会议圆满成功。我校副院长寿远景,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周钦多次召集筹备组会议,要求筹备工作做到高标准、早动员、全参与、重细节、展风采,指定由国际学院(筹)总负责。国际学院(筹)具体负责并组织协调本次年会各项筹备和会务工作。国际学院(筹)周密制定筹备方案,并对筹备组职责任务进行了细分,下设统筹协调组、接待组、会场组、报到注册组、文字材料组等5个小组,由专人担任组长并牵头负责落实。

相较以往我校承办的各类国际会议,本次年会具有四大难点:一是涉及多方主体,既有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又有共同承办单位等,请示、报告、协调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二是与会代表中有多位来自台湾地区的代表,在日常交流和会议材料中需要对各种各样的涉台敏感问题进行政策性、技术性处理;三是全体与会代表全部安排接送机(站),接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四是分会场设置较多,共有4个分会场(2个中文会场、2个英文会场)共计12场次不同分议题的小型研讨会,对各个分会场参加研讨的代表人数难以预计和控制。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会务组的同志化压力为动力,坚持以校为家、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千方百计做好会前专家联络、论文集编印等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形做好预估并制定预案;本次年会期间,会务组从全校抽调了10余名具有会务工作经验的老师和数十名优秀学生参加接待、联络、后勤保障服务等会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秉持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本次年会的会务工作也动足脑筋、大胆创新,呈现不少特色亮点。如设计制作了亚洲警察研究协会会旗并在轮值主席交接仪式上展示,在开幕式和晚宴期间穿插我校学生的乐器表演进行“暖场”,安排会议秘书以“一对一”的方式做好与会专家学者的接待和服务工作,对会议论文集明确提出编校安排、编辑规范要求和审读意见等。我校师生在本次年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良好精神风貌,受到了各级领导、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

(二)交流互鉴,成果丰硕。本次年会与会代表共118人,其中包括25名国(境)外代表,93名来自中国大陆公安机关、警察协会和公安院校的代表。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通过参加本次年会,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对促进警务改革、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交流的内容看,与会代表均认为本次年会主题设置鲜明、契合当前警务工作实际和研究热点,并有适当的前瞻性,对今后警务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作用。

首先,中外代表都认为警务工作要发展,必须不断推动和深化警务改革,以应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本次年会期间,有外国专家提出警务改革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是效能警务的题中之义。国内警学研究专家和实务部门警务工作者代表也非常认同我校党委副书记张福成在主旨演讲中提出的“中国警务改革要发出中国声音、拿出中国气派、切合中国实际”的观点。

其次,在本次年会上,国(境)外代表报告了各自较新的警务改革动态与有关警学研究动向,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如日本专家交流了日本的警务改革与社会治理的历程、经验教训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美国专家分析了美国在犯罪矫正、防止累犯方面借鉴东亚的社区警务治理的经验、教训,英国专家分析了英国警方打击与防范在英华人有组织犯罪以及中英国际警务合作的前景,泰国专家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总结了泰国禁毒运动的成败得失等。相应地,中国大陆代表交流了我国警务效能建设与公安机关内涵式发展的改革理念、大湄公河次区域反毒执法合作、台湾海峡海上执法合作、“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反恐警务合作、“互联网+”时代网络犯罪防范与打击、自媒体时代的社区警务等研究报告,为国(境)外与会代表展示了我国公安机关当前警务改革、警务实践和警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次年会期间,我校党委书记、院长傅国良还分别会见了几位国外专家学者并就开展交流合作等事宜进行了友好会谈,初步建立了我校与几所名校之间的联系,这为我校引进高水平的国外专家学者进一步拓展了渠道。

(三)反响热烈,评价满意。本次年会采取无记名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56份。根据统计分析,与会代表对会议主题、交流内容、日程安排、会场设备、伙食安排、车辆安排、组织管理、工作人员服务等均表示满意,其中95%的代表对会议主题、日程设置表示基本满意。总体上看,与会代表对本次年会均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对专家学者主旨演讲和交流论文的学术水平也给予了充分认可,认为本次年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中国警察协会秘书长马维纲等有关领导也对本次年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外专家更是毫不吝啬地使用了“excellent、wonderful、very well organized”(棒极了、很精彩、组织得非常好)等溢美之词,评价我校是非常好的国际会议承办方。大部分代表对本次年会的日程安排表示满意,认为安排的交流时间和考察时间的比重合理。代表们通过参加本次年会,了解到了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警务改革与社会治理最新动态,学习到了国内外先进的警务经验,并表示有意向将这些收获推广运用到本单位的工作中去。本次年会也为国内代表与外国专家建立了联系渠道,为国内外同行广泛交流、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和跨国研究搭建了平台。

与此同时,与会代表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在年会主题设置上,有些代表认为警务改革应科学化、实战化,社会治理应精细化、精准化,建议改革主题要更突出一些、警务改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借助现代科技的支撑走智慧警务理论的道路;如在会议代表组成上,有些代表认为本次年会未能充分体现出亚洲警学研究专家学者与实务部门警务工作者的一次重要而难得的聚会的要求,代表性略显不足,建议以后更多地邀请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会;如在会议议程设置上,有些代表认为演讲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太短,认为交流的时间偏短、演讲者和聆听者都不够尽兴,建议把15分钟的演讲时间改为20到30分钟,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自由深入地交流;如在研究方法和成果运用上,有些代表建议加大实证研究力度、研究应该更加切合实务、设法把理论研究的成果更好地转化成指导实践的指南、尽快创办亚洲警察研究协会专门期刊等。着眼于今后亚洲警察研究协会年会的举办,代表们希望继续举办类似的交流大会,为警界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建议邀请更多的西方国家专家学者参加,进一步扩大影响、提高声誉;希望能制作带照片的通讯录,便于会后保持联络、深入交流等。

(责任编辑:钱江)

D631

A

1674-3040(2015)06-0005-07

2015-12-08

*本文执笔:蒋国长,浙江警察学院学刊编辑部副主任、本刊副主编,浙江省警察协会副秘书长、《浙江警学》副主编;许韬,该校国际学院(筹)负责人、教授、博士(在读);葛悦炜,该校东盟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科员、博士。

猜你喜欢

警务协会犯罪
公园里的犯罪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Televisions
环球警务专访
环境犯罪的崛起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