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应用
2015-01-30苏玉娟
苏玉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大数据技术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应用
苏玉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目前,大数据技术不仅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支撑解决贫困、失业、生态环境、公共安全、教育等民生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科知识壁垒、数据挖掘不够、数据“孤岛”、数据鸿沟等制约着大数据支撑解决民生问题能力的发挥。为此,我们必须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实现政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加大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力度,缩小数据鸿沟,从而提高大数据支撑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
大数据技术;民生问题;知识壁垒;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数据鸿沟
社会的“数据化”是大数据技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交通运输业、现代商业、政府管理等方面,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变革的同时,也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具。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包括民众基本生计、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等三个层次。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民生问题主要包括收入、就业、教育、健康、安全和能源资源等问题。大数据技术成为支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技术,为解决教育、医疗、就业和能源资源等民生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在目前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一步改进。
一、大数据技术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目前大数据技术已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被应用于支撑解决贫困、健康、生态环境、安全和教育等民生问题。
第一,大数据技术为解决贫困、失业等民生问题提供技术支撑。解决民众基本生计是民生问题最基本的表征。大数据技术能够早期预警某个地区失业率、收入状态的变动,为政府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提供决策支撑。扶贫对象是否脱贫、是否需要进一步扶贫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联合国提出了“全球脉动”新计划,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某个给定地区的失业率、健康状况、收入状况等,为扶贫援助项目提供决策选择。
第二,大数据技术为解决民众医疗健康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区域性疾病的发生提供预测。2009年,谷歌公司通过对5 000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搜索的词条的分析,成功预测出当年的流感爆发地。目前,大数据在医药研发、疾病诊疗、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都有应用。利用大数据的追踪功能,可以分析药品治病效果,提高医药研发的效率。利用大数据可以分析区域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疾病预报和预警能力,防止疫情爆发。大数据技术对民众存在的健康危险具有预测功能,针对不同区域、人群进行评估和遴选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及制作健康监测评估图谱和知识库也成为可能。
第三,大数据技术为解决民众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利用地理大数据、水利大数据、环境大数据等可以有效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等数据将呈现迅速增长态势,大数据技术通过传感器能够监测某个地区水、空气污染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可以预测某个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第四,大数据技术为解决民众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成为提高国防安全、社会安全和生产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利用大数据可以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历史追踪。2013年4月15日发生在美国的马拉松爆炸案,通过监控数据和移动数据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利用大数据可以预测到潜在的犯罪嫌疑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大数据技术对于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预测功能,通过对企业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可以发现安全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大数据技术为解决民众教育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正在变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洞察学习者在在线教育平台的变化,了解其相关需求,还可以对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以预测和把握学习者的需求变化。利用大数据技术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全国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根据个性化需要制订教育内容。
第六,大数据技术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技术支撑。建设智慧城市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包括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路径。2013年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首批试点20个“智慧城市”,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其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会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会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将取得显著成效。
二、大数据技术在支撑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不足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技术被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其虽然在解决安全、健康、教育等民生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第一,学科知识壁垒,造成大数据解决民生问题的应用范围较窄。目前,对于大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科学、信息安全科学、大数据管理科学等学科,对于大数据在社会领域应用条件、范围、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应用的社会问题等研究较少,这就影响了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也使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民生问题存在学科知识壁垒:一方面,对解决民生问题所需要的大数据支撑需求调研不足;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作为科学技术,其首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因而对于涉及公共领域的民生问题的研发投入不足,影响了大数据技术对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支撑力。
第二,数据挖掘不够,降低了大数据支撑解决民生问题的价值。大数据具有品种多样性、潜在相关性、数据大量性和价值低密度性的特征,大数据技术最主要的价值是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目前,由于政府对于大数据技术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数据之间的融合度低;另外民生问题的复杂性、大数据技术人才的缺乏等,使与民生问题相关的大数据多处于存储状态,缺乏对数据的进一步挖掘。这样,大数据真正的价值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第三,数据“孤岛”的存在,无法发挥大数据支撑解决民生问题的功能。大数据的开放有助于推进政务公开、决策科学民主、社会管理高效。目前,我国大数据开放与共享程度较低:一方面,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归属于政府、大数据专业公司等不同主体,这些不同主体之间缺乏数据开放,大大降低了大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大数据采集的非全部样本,降低了相关性分析的可信度,导致数据公信力弱、质量差。
第四,数据鸿沟比较突出,导致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民生问题的动力不足。民生问题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认知角度看,不同群体存在数据鸿沟,无法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功能。2014年7月《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从职业看,学生占比最大,为25.1%;个体户及自由职业者占比第二,为21.4%;企业及公司管理人员占比为2.9%;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般职员占比为4.3%;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占比仅为0.5%。由于职业和文化水平的差异,不同群体对于依靠大数据平台解决民生问题在拥有数据、分析数据和使用数据等环节存在数据鸿沟。由于大数据很多来源于网络,我国还有一半以上的人不上网,这个群体在拥有数据、分析数据和使用数据方面的能力明显弱于上网群体,数据鸿沟成为大数据时代社会差距新的表征。
三、进一步依靠大数据技术解决民生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应通过数据“发声”,为政府解决民众最关心的吃、住、行、教育、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问题提供决策服务,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第一,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实现政产学研一体化,为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现实路径。社会需求是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最根本动力,客观上大数据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生态的关键要素。目前,从认知层面看,政府、企业和社会正逐步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但是,大数据技术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科学共同体内部,不利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我们应通过政产学研一体化,推进大数据技术的社会化进程。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式,为个人、企业和政府各种信息数据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对于民生问题的采集、分析与解决是政府、民众、社会共同的事业,从技术层面看,大数据应用要为不同群体、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应加大政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为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现实路径。目前,我们通过运用网络、实时监测等手段已拥有关于民生问题的大量数据,但是,对于数据的使用率比较低,通过政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对数据的挖掘能力,可以使数据“发声”,实现大数据技术与社会的有效对接。
第二,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为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社会条件。英国从2011年11月起开始研究和利用开放式数据;2010年美国政府开放了农业、气象、金融、就业和人口等近五十个门类的数据,极大地方便了美国各界对大数据的利用;2012年5月,我国召开第424次以大数据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说明政府和科学共同体已开始重视大数据。由于民生问题与每个人的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就业等紧密相关,数据开放与共享是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民生问题的数据来源,所以只有拥有全体数据,大数据对民生问题的分析与预测才更具说服力和支撑力。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于涉及民众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就业等数据的开放力度,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通道。
第三,加大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人才保障。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关键在于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为决策服务。因此,拥有专业的大数据处理人才是发挥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条件。麦肯锡公司预测美国到2018年需要深度数据分析人才44万至49万,缺口达14万至19万;需要既熟悉本单位需求又了解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管理者150万,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更大。我国也存在同样问题,所以我们应未雨绸缪,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加大对大数据人才技术培训的力度,培养更多的大数据人才。
第四,缩小数据鸿沟,为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群体基础。只有民众形成依靠大数据解决民生问题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民生问题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改变民众的行为方式,我们需要在拥有数据、分析数据和使用数据等环节缩小数据鸿沟。首先,要提高政府对于公共数据的开放度,缩小不同民众拥有数据的差距。其次,要提高政府对数据的分析能力。由于普通民众普遍不具有分析数据的能力,而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稳定,对于数据的分析政府应承担相应责任,从而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第三,培育数据文化,提高民众对数据的使用效率。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挖掘数据的价值,目的是对数据的使用。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民众对大数据的认可度,让搜索和使用大数据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真正让数据“发声”和“发力”,以支撑解决民生问题。
〔1〕周光华.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4).
〔2〕任志锋,陶立业.论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循数”治理〔J〕.理论探索,2014(6).
〔3〕胡少甫.“大数据时代”给当今世界带来的变革与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3(12).
〔4〕李国杰.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9).
〔5〕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
〔6〕王珊,王会举,等.架构大数据:挑战、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1(10).
〔7〕范承工,周宝曜,刘伟.大数据:战略·技术·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8〕刘宇芳.大数据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3(30).
〔9〕张华平,高凯,等.大数据搜索与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0〕邓志巍.浅谈大数据〔J〕.信息通信,2014(11).
责任编辑 梁华林
F062.4
A
1009-1203(2015)01-0090-03
2014-12-22
苏玉娟(1975-),女,山西稷山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