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陈云关于学习哲学的思想

2015-01-30辛世俊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陈云共产主义立场

辛世俊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试论陈云关于学习哲学的思想

辛世俊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陈云在长期担任中央财政经济方面的领导工作时,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工作和人生实践。他提出: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头脑”,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就要掌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方针;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必须解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问题,不能在“我是谁”的问题上迷失方向。认真研究和学习他关于学习哲学的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云;学习哲学;思想方法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学习理论,特别是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党。陈云同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特别是担任中央财政经济方面的领导工作,但他却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工作和人生实践。认真研究和学习他关于学习哲学的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1](P360)这段话是陈云1987年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的。在陈云同志看来,对于领导一个56个民族、十几亿人的大党来说,如果思想方法不对头,势必脱离中国实际,那就有可能犯重大的甚至颠覆性的错误。这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这说明,学习哲学,不是单纯的个人好恶,而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实践出真知。陈云提倡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学习哲学,这与他学哲学、用哲学的实践密不可分。与他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密不可分。在长达90年的人生实践中,无论是领导军事斗争、做组织工作,还是长期做经济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等,陈云都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人认为哲学虚、高、空,没有什么价值,这实在是荒谬!哲学这门学问,具有抽象的特点,看似无用,却有大用!作为对党十分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如果没有切身的经验体会,陈云绝不会如此郑重地向党中央提出建议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问题。对陈云留下的这份珍贵的遗产,我们应当特别珍惜。

1970年他在给自己的二女儿陈伟华的信中要求她学习哲学,理由是:“哲学是马列主义根本中的根本。这门科学是观察问题的观点(唯物论)和观察解决问题的方法(辩证法),随时随处都用得到,四卷毛选的文章,都贯彻着唯物辩证法。”[2](P407)1973年陈云在给陈伟华的信中说,他想在家里组织读书小组,准备“先学哲学。先学毛主席的《实践论》,分两次学读这篇哲学著作”。[2](P410)

在陈云看来,哲学之所以是马列主义根本中的根本,是因为,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是想问题,办事情的总开关,这个总开关出问题了,就会走错道路,犯根本性的错误。他说:“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倡学习马列著作,特别是学习哲学,对于全党的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毛泽东同志亲自给我讲过三次要学哲学。在延安的时候,有一段我身体不太好,把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著作和他起草的重要电报认真读了一遍,受益很大。我由此深刻地领会到,工作要做好,一定要实事求是。建国以后,我们一些工作发生失误,原因还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1](P285)

陈云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与毛泽东长期在一起工作的经历,使他深深感到,毛泽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典范,《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著作他看了无数遍,深深为毛泽东运用哲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折服。他说:“毛主席《论持久战》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台儿庄一战,一部分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毛主席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各种情况,就亡国论、速胜论还是持久战这个问题,先在小范围讲了一次。讲后我对他说,是不是可以在大一点范围给干部讲讲,他同意了。后来毛主席自己动手把讲稿整理出来,印发给大家。《论持久战》一文的公开发表,震动了解放区,也震动了国民党统治区。”[1](P361)

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曾经指出,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年轻人之口涵义大不相同。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同陈云三次谈学习哲学,中央组织部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毛泽东还派教员帮助学习。毛泽东如果没有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不会三番五次地对担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讲学习哲学的重要性。陈云如果没有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也不会在晚年多次强调学习哲学,1981年3月,陈云指出:“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意义。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1](P285)1987 年7月17日,已82岁高龄的陈云再次郑重向中央提出:“我个人的体会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希望能够组织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的同志都来学习哲学,并把这个学习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 ”[1](P362)

“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这是陈云对学习哲学重要性的最深刻的感悟。只有将这种感悟转化我们全党学习哲学的自觉行动,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党光荣的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3]

二、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头脑”,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人既是一个现实性的存在,又是一个理想性的存在。哲学的“大用”,不仅在于哲学能指导人们解决现实问题,还在于哲学能使人们仰望星空,超越自我,追求人生的理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李大钊指出:“哲学者,笼统地说,就是论理想的东西。 ”[4](P345)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为共产主义奋斗是其最崇高的理想,而这一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指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能消灭自身。”[5](P16)这段话,很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与那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资本主义哲学根本不同,无产阶级的哲学是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哲学。所谓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就是说,无产阶级的解放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本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不把这种哲学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变为现实,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这种意义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陈云指出:“我们是共产党,共产党是搞社会主义的。”[1](P350)“要使全党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这一点,非常重要。”[1](P347)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却“有些人,包括一些共产党员,忘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为了私利,‘一切向钱看',不顾国家和群众的利益,甚至违法乱纪”。[1](P352)仅党的十八大至2015年4月26日,中央查处的副部级以上的官员就有102人,这些人违法乱纪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特点就是丧失了共产主义信仰。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指路明灯,一旦失去信仰,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实践一再证明: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阅读陈云的文章,一个最突出的感受,就是他理想信念十分坚定。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都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早在1938年6月,陈云在《纪念瞿秋白同志》的讲话提纲中指出,一切共产党员都应该着重想一想三个问题,第一,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是否已经相信?第二,临时干一下还是干到底、干一世?第三,确定自己应该是创造共产主义新时代的一个牺牲者,确定了吗?共产主义事业还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自己看不到,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不能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到死了为止。[6](P77-78)1951年7月1日,陈云在《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建设》一文,指出:“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最后目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最美满的制度,我国人民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7](P287)1985年6月,陈云在全国端正党风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书面讲话指出:“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进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的事业。”[1](P347)正如陈云所指出的,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这九个字似乎很容易念,但做到言行一致,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不容易。陈云谈到长征路上,在指挥渡金沙江时,为了抢时间,防止敌兵追上,抢渡金沙江持续了九天九夜,作为渡江司令部政治委员的他“九个昼夜几乎没有合过眼”。[1](P15)他从1944年就开始做党的财经工作,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国民党丢下的烂摊子,要保证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需要克服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陈云圆满完成了党交给的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共产主义太遥远,是不能实现的幻想。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如果说遥远,革命战争年代连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看到,无数革命先烈就能够为实现共产主义牺牲生命,现在,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反而认为共产主义离我们太遥远了,这不是奇谈怪论吗?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真正做到把眼前的实际行动与远大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就不能把这两者看作毫不相干的两件事,而应把两者看作是融为一体的。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决不是与过程对立的抽象的理想,譬如,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的人就只相信市场的逻辑和资本的逻辑,而忘记了共产党人的逻辑。事实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共产主义大目标的一个环节,它本身并不是目的,不能由此而丧失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三、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就要掌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方针

陈云认为,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但对于一个党、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怎样少犯错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早在延安时期,陈云曾就如何才能少犯错误多次向毛泽东请教。陈云回忆说:“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以为自己过去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主席对我说,你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他要我好好学哲学。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还是对我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他以张国焘的经验并不少为例加以说明。第三次毛主席同我谈这个问题,他仍然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8](P342)什么思想方法?从哲学上来讲,就是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所遵循的正确方法。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陈云逐渐总结出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方针。这十五字方针是陈云学习哲学的感悟,也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十五字方针是正确树立思想方法的具体路径。分两个层面:“前面九个字是唯物论,后面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1](P372)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具体化。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要求,上级的指示、书本的知识,必须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证明,照抄照搬共产国际的经验、他国模式,或照抄照搬书本,往往脱离中国实际,导致革命失败。正如陈云所指出的:“我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事实办事。”[1](P189)要真正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陈云非常重视调研,他说:“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决策,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有的同志却反过来,天天忙于决定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要看到,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1](P34)陈云深有感触地说:“掌握真实情况很重要。只有掌握了真实情况,自己心中有数,就不怕别人叫。”[7](P646)1961年7月,陈云用了半个月时间到自己的家乡青浦调查,开了十次专题座谈会,到农家去观察了农民的生活。归纳总结农民对我们四条主要意见。有人在路上看到陈云,就把衣服撩起来说:瘦成这样子了。群众对部分干部作风不满,说:“干部出风头,社员吃苦头。”“干部吹牛皮,社员饿肚皮。”群众对政策来回变化有意见,说:“嘴唇两张皮,翻来翻去都是你有理。”[2](P349)等等,如果不深入到农民中间去,这样明白的意见、这样鲜活、生动的语言是坐在办公室里绝对听不到的。

交换、比较、反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首先弄清实事,即客观事实。陈云说:“弄清‘实事'并不容易。为了弄清‘实事',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就是交换、比较、反复。”[1](P235)交换是为了避免认识的片面性,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认识,转换看问题的视角,把大家的意见交换一下,就容易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们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把片面当成了全面,要做到全面,就必须深入实际,搞调查研究,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讨论、集思广益的前提下,制定政策,就可以避免犯片面性的错误。比较主要是认识事物的区别。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在区别基础上的比较就无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比较有左右的比较(横向的),前后的比较(纵向的)等,在比较中发现优劣。反复是认识复杂事物所必须经过的阶段。有些问题的决定,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过了一个时期就可能发现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正如陈云所指出的:“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最好过一个时候再看看,然后再作决定。”[1](P189)

按照十五字方针,就能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而只有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形成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个主观主义者,一个形而上学者,不可能有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仅仅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寻找原因,而不从思想方法上下功夫,是不会真正解决犯错误问题的。

十五字方针还蕴含着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群众的哲学意蕴。实事求是只有四个字,但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谈何容易?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是摆在那里,一看就能把握的,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种种困难,是难以做到实事求是的。做到实事求是除了发挥领导者个人的能动性之外,还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只有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反复征求群众的意见,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如果脱离群众,即便领导干部个人再忙活,群众也不会满意。这说明,落实十五字方针,还必须解决“依靠谁”的问题。

四、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必须解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问题,不能在“我是谁”的问题上迷失方向

把思想方法搞对头,不仅是“能力”问题,还与领导干部的“德性”有关。“能不能”属于“才”的问题,“愿不愿”则是“德”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愿不愿意做”是“能不能够做”的前提。这个问题,孟子早就说得非常明确了:“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9](P21)“不想为”是价值立场问题,”不能为”是能力问题。解决价值立场问题比解决能力问题更为重要。

早在1945年,陈云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指出了这个问题,他把一个人犯错误的原因首先明确归结为个人价值观问题,其次才是认识上的原因。他说,我觉得除了一个人的立场不正、心术不正以外,犯错误还有其他原因。这里的立场不正、心术不正,就是价值立场问题。他还说,如果一切从自己面子的角度出发、讨论问题、看问题掺杂个人得失在里面,立场不正,就不会看得很清楚,不会讲真理,结果一定害人害己。反过来看,如果我们的同志都把心摆得非常正,非常实事求是,毫无个人主义,那么,我们就可以抵得上十万军队,一百万军队,形成无敌的力量。1947年,陈云在《怎样才能少犯错误》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论事不论脸,这里有个立场问题。有了坚定的立场,才能掌握这个方法(指交换、比较、反复,笔者注),如果尽是为个人打算,一辈子也掌握不了这个方法。个人主义与马列主义的矛盾就在这里。真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有无产阶级立场。大家如果都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方法就容易一致,事情就好办了。”[8](P346)

所谓立场,就是以什么为出发点、观察点来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立场不同,观察点不同,决定着看到的东西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在陈云看来,共产党人的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党的立场。“头一条是人民,第二条是党,第三才是个人。”[8](P294)站稳人民的立场,关键在于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很多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都是过于看重自我,把个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个人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这是价值立场的错位。阅读陈云的文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他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使他具有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风范。1941年3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党性和反对独立主义问题时,陈云指出:“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是有矛盾的,但个人利益必须以党的利益为前提。所谓有原则性,就是看他个人利益是否能服从党的利益。……党龄越长,个人主义思想就应愈少。”[6](P322)1944年12月 1日,陈云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想想,哪一件东西是我们自己的呢?我们参加共产党,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脚下的鞋子,哪一件是我们自己的呢?就连身上的细胞都不是自己的。马海德同志告诉我,人身上的细胞,三个月换一次。你加入共产党这么多年,吃共产党的饭,你家里带来的细胞,也早已换完了。我们应将公家的东西当做自己的看待。过去我们有些同志对公家的东西不爱护,自己一个表、一支笔看做宝贝,而公家的东西随便丢,一个壶,一个桶,搬家时用脚一踢,不要了。”[6](P427)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价值观错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没有搞清楚“我是谁”。特别是一些掌握了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非常“任性”,昏昏然,飘飘然,忘乎所以、利令智昏,不知天高地厚,胆大妄为,什么都不在话下,什么都无所顾忌。摆不正与人民的关系。摆不正公与私、主与仆、义与利的关系,在他们心里,没有了群众,没有了他人,只剩下了一个“我”,但这个“我”却是私欲膨胀的“我”,是见利忘义的“我”,是疯狂敛财的“我”,是失去信仰的“我”,是没有是非的“我”,是荣辱不辨的“我”等等。“我是谁”的错乱最终使他们走向贪污腐败的不归路。

从陈云的论述可以看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响应陈云的号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上下功夫,这也正是习近平提出“三严三实”的现实价值所在。

[1]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云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 年1月23日)[N].人民日报,2015-01-25.

[4]李大钊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陈云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陈云文集∶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孟子·梁惠王篇[A].见傅佩荣.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C].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沈斐]

ChenYun's Thought on the Study of Philosophy

XIN Shi-jun
(School of Marxism,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Henan,China)

During the years exercising leadership in financial department under the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ChenYun devoted much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Marxist philosophy,applying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into social practice.He believed that a correct political orientation relied on the guiding role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 firm conviction of communism.A proper orientation in ideology depended on a right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authority and objective reality,complying with the guideline of“exchanging,comparing and revising ideas”.A correct ideological orientation also relied on the perseverance to serve people,keeping the party's obligations and duties in mind.A study about ChenYun's thought on Marxist philosophy study has a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enYun;the study of Marxist philosophy;ideology

D23

A

1674-0955(2015)05-0088-06

2015-05-09

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重点项目 “以人为本核心立场与实践路径研究”(13AKS002)的阶段性成果

辛世俊 (1954-),男,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陈云共产主义立场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党员干部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困境及思考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