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的探索
2015-01-30赵志忠
赵志忠
(乌兰察布市消防支队,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消防监督管理
推行“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的探索
赵志忠
(乌兰察布市消防支队,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从我国消防法的发展历程来看,逐步将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有机地结合,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结合工作实际和调研情况,对推行“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的必要性、结合点做了详细阐述,并对“防消一体化”的长远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促进消防工作上水平。
防消一体化;火灾;勤务模式
一、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了“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1984年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确定为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并延续至今,“防消结合”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为消防工作的方针,其目的是将同火灾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消和防紧密地结合起来。消防工作方针的这一修改,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是建国后35年消防工作的实践成果,它从理论上防止了“重防轻消”的倾向,明确提出了消防工作应当有机结合的要求[1]。
目前来说,落实“防消结合”最为明显的就是体制上的改变,也是最直观、最明显、最基本的,就是将同一辖区的执勤中队纳入大队建制,实行消防大队对辖区消防工作全面负责,统筹安排防与消两方面工作。但在近20年的贯彻落实中,我们仅仅是在建制上进行了统一,核心业务上仍各自为政,认为防火工作就是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宣传培训等由消防支队防火处和消防大队负责实施的工作,灭火工作就是火灾扑救、预案演练、人员训练等由司令部和消防中队负责实施的工作[2]。这是我们从自己业务分工上对消和防的理解,也是开展当前消防工作的基本方向,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防部队职能的不断拓展,消防部队警力不足问题、各项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等客观因素对消防工作的制约日趋严重,防火、灭火从根本上还是两条线,不能形成防消联勤合力。
二、推行“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的必要性
深入贯彻落实消防工作方针,切实解决目前消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化解防与消在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应加强防火监督和灭火救援两个队伍的协调配合,强化警力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健全防火、灭火部门联勤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防消一体”的整体优势,切实提高火灾防控能力,促进消防工作发展,建立并实施“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势在必行。
(一)有利于整合消防业务,强化火灾防控能力
当前防火监督工作存在很多弊病,大多数消防监督人员对社会单位的监督检查还停留在“检查、整改、处罚”这样的简单层面,而在限期整改期限内,存在的火灾隐患就极易造成火灾的发生,战训部门、辖区中队掌握的隐患信息滞后,不能较早较好地提出应对策略。战训部门组织的熟悉演练、战评总结也常常流于形式,对涉及到灭火的重点单位信息关注较多,而对重点单位存在的火灾隐患关注甚少,即使发现了影响灭火的违法行为也只能是提醒告知,没有建立起与消防监督人员的信息共享机制,更谈不上对隐患和违法行为的处罚整改。两大业务存在脱节现象,内部信息共享难以建立,火灾防控效果存在“1+1<2”的局面。
(二)有利于完善消防队伍,提升“消防铁军”软实力
目前防火监督员不懂灭火指挥、灭火指战员不懂火灾防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两大块主要业务消防警力各自为政,例如,新出现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建筑所采用的灭火及预警系统,灭火人员知之甚少。防火监督人员在设计审核、监督检查中涉及消防通道、扑救场地、消防水源等内容,对与其密切相关的当前消防车辆装备、灭火技术的发展不甚了解。防火、灭火工作在业务交流和探讨方面少之又少,缺乏科学的干部培训、交流制度,以至于干部知识结构不佳,导致工作脱节,不但无法提升“消防铁军”自身实力,而且不利于同火灾做斗争,甚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防工作的开展。
三、推行“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的主要内容
如何建立“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结合笔者调研所了解的实际情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结合点去思考和探索,进而建立制度不断巩固。
(一)火灾扑救与火灾调查工作结合机制
火灾扑救过程中,灭火人员一定要摒弃“火灾原因调查是防火人员的工作”的观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十一条的要求,一到火场就要密切关注起火部位、火势的发展方向,在火灾扑救过程中随时考虑如何有利于查明火灾原因,必要时进行详细记录,注意火灾现场的前期保护,减少对火灾现场不必要的损坏。火灾扑救后,直接参与灭火救援的人员应向火调人员提供到场后火灾现场总体情况;燃烧重点部位、着火点、火灾蔓延方向、烟气颜色等情况;火源、电源、气源等设施的运行情况;在灭火战斗行动中采取的相应措施,直接参与火灾调查工作。消防中队出警时,随车携带询问笔录、勘察笔录和简易认定书,对于损失轻微、原因明显、无纠纷和异议的火灾,当场进行询问、走访取证,制作下发认定书。
(二)建筑消防设施测试与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工作结合机制
按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实行战训人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消防支队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验收时,由防火处、司令部和辖区大中队共同组成验收组实施。特别是高层住宅小区,高层公共建筑,规模型甲、乙类工业项目,大型丙、丁、戊类工业项目,地下建筑及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人员密集场所项目,应共同参加现场测试,其他项目可由司令部根据灭火救援工作需要,视情派辖区中队参与。司令部和辖区消防中队参加消防验收时,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消防水源、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消防水泵接合器等建筑消防设施的测试工作,了解建筑消防设施与灭火救援相关的情况,作为制定灭火作战预案的依据。同时这也是让辖区中队对一个新单位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可熟悉平面布局和建筑物基本情况,熟悉使用、生产、储存等情况及火灾危险性,熟悉消防通道、扑救场地和供水能力情况,熟悉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使用。
(三)“六熟悉”与“96119”平台结合工作机制
1.建立业务通报协助机制
防火部门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火灾隐患,应通报消防支队司令部,司令部接到通报后,应将相关情况通知辖区中队。辖区中队应及时到现场熟悉情况,并根据火灾隐患的情况及时调整灭火预案。支队司令部及辖区中队在开展“六熟悉”演练时,发现单位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疏散通道、消防车道堵塞的;消火栓被埋压圈占、损坏、缺失的;消防水源不能满足灭火需要等影响灭火救援的情形,应通过“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进行举报,防火部门在接到举报后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责令单位改正,并将整改情况通报司令部和辖区中队。
2.建立合作检查机制
支队、大队将取得岗位资格的司令部和中队干部以第三人身份作为协警参与监督工作,共同对各自管辖的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将监督执法干部与中队执勤干部进行警力有机整合,同步实施,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减轻社会单位负担,也有利于两大业务相互弥补,共同促进。
(四)队站开放与宣传培训结合机制
充分运用好“队站开放”这个平台,防火部门应指导各辖区中队定期对宣传室的宣传内容进行更新,在消防安全培训时组织学员到消防站参加灭火、模拟自救等切身体验。辖区中队要充分发挥阵地优势,认真组织好队站开放活动,利用中队的展览厅、模拟训练设施、消防装备器材等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宣传的实际效果。此外在“六熟悉”工作中,对群众开展直接的消防知识宣传,承担社会单位军训时将防火灭火的知识纳入军训内容[3]。
(五)重点单位档案与灭火救援预案结合机制
防火部门会同战训部门确定预案对象,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动态管理,及时收集更新重点单位信息,为战训部门信息采集提供准确、详实数据,评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火灾危险性,协助战训部门开展灭火救援演练,对预案制作和演练中发现的单位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战训部门完善办公系统数据共享,实现消防监督业务系统中重点单位档案与灭火救援业务管理系统中单位消防信息同步更新,确定制作对象,搜集单位基础数据,对固定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测试,根据重点单位的调整和演练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组织研究和评估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规范制作各类图示,做好重点单位演练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六)防火部门参与灭火作战和战评总结机制
防火部门应积极协助做好灭火救援及相关保障工作,主要包括:协调做好灭火救援工作,协调单位提供必要的灭火救援条件,指导使用固定消防设施;同步开展火灾原因调查工作;及时做好各类媒体的信息发布和宣传工作。防火监督人员参加战评总结,预先准备受灾单位的相关基本资料,剖析消防审验、监管环节及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可以直接了解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安全疏散、防火分隔等系统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发挥作用、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针对实际情况,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相关检查、宣传、培训活动。
(七)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改与重点预案演练结合工作机制
防火部门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进行判定,对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将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相关情况通报战训部门。按照规定应提请政府挂牌督办,协调相关部门联合督办。督促单位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期限,落实整改期间的临时性防范措施,指导单位进行整改,建立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档案。司令部及辖区中队对已挂牌和拟挂牌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必须进行“六熟悉”,掌握单位基本情况、周边水源、道路及建筑内部消防设施情况,了解单位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情况。针对单位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情况,修订灭火应急预案,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演练,并进行全面总结战评,做好灭火作战准备。
四、对“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的长远思考
消防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任务,任何短期的行为都不可能取得实效,所以“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改革举措,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难。如何使“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逐步顺利推行,“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长远改变,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发。
(一)改变官兵培养模式,打造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们对消防官兵的培养是专业性、单一性的,但是建立和推行“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必然需要一部分既懂灭火又懂防火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官兵,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官兵培养模式,防火人员将灭火作战作为第二“专业”进行培训学习,战训人员将“防火监督”作为第二“专业”进行培训学习,建立“双专业”制的培养模式,逐步打造一批防消皆通的复合型人才。
(二)打破业务部门壁垒,建立轮转性岗位
司令部和防火部门同为消防部队的业务部门,但是在职能、人员配备、工作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造成两部门之间壁垒深厚。在推行“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过程中,这两个业务部门又是核心,在工作中可以通过交叉任职、轮转岗位,建立类似“协调办公室”的轮转性岗位,打破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充分实现职能共担、信息共享、防消一体。
(三)完善干部任用机制,实施数据化考核
目前干部任用采取宏观考虑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具体测试体能素质、民主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有类似“担任基层领导两年”“担任基层中队干部两年”等数字化的考评要求,但是对任职过程中表现只能宏观评价。推行“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干部考评更加统一细化,可以将“参加火灾扑救、抢险救援起数”“监督检查单位数”“发现及责令改正火灾隐患数”等数据要求纳入考核标准,晋职、调整必须完成规定各项数据,而不是单单“熬年限”,使干部工作表现有数据可循。
(四)拓展消防勤务外延,构建大救援体制
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消防部门的职能不断拓展,消防部门勤务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对消防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防部队自身素质亟待加强。推行“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是提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消防部队整体实力的必然之路。在当今的形势下,构筑社会安全保障体系,迅速有效地处置灾害事故,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4]。消防部队要抓住这一发展时机,从提升自身实力、拓展勤务外延等方面不断努力,逐步构建以消防部队为主导的大救援体系。
[1] 孙伯春.正确理解八字方针 切实加强防消结合——试论遏制特大恶性火灾的对策[C]//中国消防协会年会: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
[2] 盛涛.当前社会消防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C]//2011安徽省科协年会——海湾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专题年会论文集.2011.
[3] 季俊贤.追求防消联动的大效应[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7-02-07.
[4] 何可达.关于消防部队职能拓展后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4):134-135.
(责任编辑 李 蕾)
On the Service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and Fire-fighting
ZHAO Zhizhong
(UlanqabMunicipalFireBrigade,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012000,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e services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fire prevention and fire-fighting makes clear the principle “the fire prevention firs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revention and fire-fighting”. Ba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poi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and fire-fighting, pointing out the orientation abou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and fire-fighting.
the integr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and fire-fighting; fire; service model
2015-05-18
赵志忠(1979— ),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工程师。
D631.6
A
1008-2077(2015)08-00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