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5-01-30张皓云王孝文陈燕春王凤斌

关键词:基础医学概论教学模式

张皓云 王孝文 陈燕春 王凤斌

(1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概论教研室;2潍坊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3潍坊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4潍坊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山东261053)

随着我国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需求的增加,国内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由原来的单科性向多科性发展,并且变得越来越完整而精细。多数医学院校相继开设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医事法学、医学营销等专业,招收相当数量和规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虽然不直接从事临床诊治工作,但在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相关的医学课程。众所周知,现代医学内容浩瀚,由于既要突出非医学专业知识的主体地位,又要兼顾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诸如学时、内容的调配,教学模式的兼容等众多问题。因此,国内许多开设相关专业的医学院校都在尝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其中,课程整合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项主要措施[1]。为适应我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我校于2007年进行教学改革,抽调一线教师专门从事非医学专业医学课程的针对性教学,新设了《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并成立了独立的基础医学概论教研室,现将该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简略谈一下自己的浅知拙见。

1.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非医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目前我校已有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学、统计学、应用心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安全等9个非医学专业开设本门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多为文科生,其化学、生物学等理工科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学习基础医学概论有一定的困难。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

自1985年我校设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来,对此专业的学生即开设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并且由各专业教研室分别承担教学任务。课程讲授类似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授课内容和模式,面面俱到,较少兼顾学生的专业特点,很多内容已超出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各学科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使得本身具有紧密联系的医学知识变得分散脱节,直接导致短时间内非医学专业学生无法形成对基础医学体系的整体认识,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产生厌学情绪。

1.3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

非医学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就行,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对其专业并不重要;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内容繁多、理解困难、与自身专业相关性低等原因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改革

2.1 修订课程内容,采用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校于2007年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增设《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并设立独立的基础医学概论教研室,进行课程整合。早在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上,多数专家肯定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的两种课程模式。以此为借鉴,我们打破以往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过程中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选用张燕燕主编的《基础医学概论》教材,将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分为基础医学概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篇)和基础医学概论二(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篇,免疫学篇)两大部分,分别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对非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讲授,共计约120学时。

基础医学概论(一)主要讲授人体解剖与生理相关内容。课程以人体系统分章节,首先介绍各系统构成及相关器官解剖学、组织学结构,然后进一步讲解各系统功能及其调节,将形态学与机能学知识有机融合。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机体作为协调的有机整体,各个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便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掌握基础医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再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概论(二)的内容,主要涉及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本内容,使学生逐步深入认识不同疾病状态下机体各器官系统结构、功能变化的规律,及相互间的影响,辩证的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进一步了解疾病处理的基本原则,提高他们的医学知识修养和对疾病预防的认知能力,为第二学年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奠定基础。实现了宏观与微观、形态与机能、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基础与临床等多种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牵引着学生深入学习和综合学习[2]。

2.2 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实际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在思考、探索如何组织好教学,努力协调好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础医学概论主要是介绍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病变后的变化,理论性强,尤其机体机能活动过程及其变化更为抽象。为全面展示基础医学相关知识理论,选用教材所覆盖知识面广,但有些内容较为粗糙、生硬,若按部就班讲授的话,仅是介绍枯燥的医学名词,不能帮助学生领略生命的奇妙,无法调动学生兴趣,反而加重他们的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讲授过程中,以形态结构为重点,借鉴类比教学法,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以最贴近生活、生动形象的类比来解释和说明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3]。同时将形态与功能间密切关系贯穿始终,明确讲授重点再进行深入讲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中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基础,把原本抽象、繁杂的书本知识用直观形象、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如讲解人体各器官系统解剖结构的时候,选用标本、模型及高品质的3D图片、动画,帮助学生从多视角认识自身正常结构;讲解呼吸过程、泌尿过程、生理性止血、补体激活等动态生理反应时,选用flash动画演示,使其更为直观、生动。这些措施使得以往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受知识,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为增加理论知识的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生活、临床实例,增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结合甲型H1N1流感期间每日的体温测量,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正常机体可以在多变的外环境条件下维持体温相对恒定?进而复习机体主要通过物质代谢及骨骼肌收缩完成的产热过程,及主要通过皮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完成的散热调节过程,从而得出结论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的波动现象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最终结果,引出“发热”的概念。同时为保证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达到最大程度的融合,我们尽量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发热”内容学习到机体功能代谢改变时,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发热中会出现哪些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异常表现,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改变?鼓励学生结合生理学中神经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的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调节等知识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得到答案,并为后续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做有益的铺垫。这样既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效加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又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007年9月8日中国卫生部陈竺部长说,一个全民健康、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即“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并针对我校非医学专业实施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措施,将《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作为一种引导性、专业性的“入学教育”,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使非医学专业学生了解现代医学的全貌和各基础医学分支的特点、意义、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有效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满足我国乃至国际上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2.3 任课教师加强沟通和交流

任课教师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沟通,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精通自身专业和所授部分内容,还要熟悉和掌握相关学科的授课内容。要重视集体备课,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的沟通和交流,认真讨论讲课内容的安排,各授课教师相互之间协调,尽量减少授课内容重复或脱节等问题。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最基本的内容讲清楚,达到最优授课效果。

2.4 重视教学信息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对大多数医学整合改革来说,焦点的问题还在于缺少评价成果的工具[4],因此需要多种渠道评估我们教学改革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召开学生座谈会,定期通过调查问卷、成绩分析等多种形式收集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经常与学校质量监控中心沟通,认真听取学校督导组专家和同行们的教学评估意见,及时纠正和改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们正在进行的针对我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目前获得多数学生的认可,但仍存在诸如教材有待进一步精编、学时限制、实验教学缺乏等问题。如何更为合理地设置课程,以贴合各非医学专业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设立更好的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思考、继续探索。

[1]钱珍珠,杨云滨,施建明.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71-73

[2]张金波,周秀芳,李晓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1-62

[3]玛衣拉·阿不拉克,钟近洁,阿不都许库尔等.类比教学法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20(4):386-387

[4]高海玲,管英俊.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发展及焦点问题探析.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21(2):207-208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模式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基础医学背景下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