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会文,探寻美的言语表达
2015-01-29郭见明
郭见明
探寻美的言语表达是习得语言的前提和关键,而探寻美的言语表达需要潜心会文,从文本解读中来。潜心会文就是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用心去倾听文本的脉搏,了解文本的主旨、结构、语言、情感等,以获得最感性、最本真、最灵动、最珍贵的话语信息。在潜心会文过程中运用对比发现、还原语境、揣摩字词和着眼文体等方法发现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妙。
一、对比发现法
把同一题材的文章、不同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或者通过文字本身的增删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探寻出作者独特的言语表达特色。有些文章的表达看似平淡,其实在平淡之中饱含深情;有些文章的表达看似反讽,其实在反讽之中蕴藏喜爱等。许多名家大师总是能把自己的情感不露痕迹地表达出来,有时候未免曲高和寡。优秀教师则能发现其中匿藏起来的言语信息。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怀念母亲》,语言真实、感情真挚,文字表达显浅易懂,但就有很多人觉得其枯燥乏味,读不出语言的秘妙。东莞虎门外国语学校的廖军老师却发现了季老先生言语表达的精髓,课堂上声情并茂地带领学生领略文章的语言风采,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在教学中,廖老师把《山中访友》《山雨》跟本文的语言进行比较。如将《山中访友》的“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和《山雨》的“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与本文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本文在言语表达上不加以粉饰,真实而朴素的特点。再通过口头举例进行对比:“下午放学回到家,你会跟妈妈说‘妈,我回来了还是‘亲爱的母亲大人,你如太阳一般温暖,你的儿子像风一样翩翩归来了。” 让学生发现本文情感表达上真挚而不轿情。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根本。“学习”是“理解”,是“吸”的过程;“运用”则是“吐”的表现。廖老师从情感到语言的教学,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言语表达,发现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妙,为掌握言语表达的方式做好铺垫。
二、还原语境法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都是语境因素。语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广义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还原语境就是要把上述诸因素还原到最原始的状态。通过语境的还原,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而不那样说。
比如,四年级下册的《鱼游到了纸上》,描述的是一位聋哑青年坚持到花港观鱼和画鱼的事。作者一开头并没有直接写这位聋哑青年,而是把他认识这位聋哑青年的过程娓娓道来:他去玉泉公园赏鱼,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专心画鱼而对旁人的赞叹无动于衷……作者以为他过于高傲,到后来才发现他原来是一位聋哑人,心中震撼之余钦佩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还原,我们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匠心独运:他也要让读者产生震撼之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还原,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当时的话语语境,知其所言更知其所以言,品言语之真味,悟表达之真谛。
三、揣摩字词法
要发现言语表达之美还得从细微处着手,揣摩作者的用字用词就是一个较好的切入口。揣摩有推敲、琢磨的意思。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比如,《秋雨》中的“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为什么是“五彩缤纷”而不是“五颜六色”呢?“五颜六色”指颜色的种类多,是一种静态的美;“五彩缤纷”一词从“缤纷”二字来看,给人一种落英缤纷的感觉,是一种动态的美。因此,“五彩缤纷”比“五颜六色”更胜一筹。
字和词既有意境之美,也有形义之美。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字字悟珠玑。”小学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以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颐和园内各景点的情况,除了有清晰的游览路线,其用词也有独到之处,加以咀嚼便会发现其用词之精妙。如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阮美好就认为“那就是佛香阁”“就是排云殿”“就是昆明湖”“叫十七孔桥”中“就是”与“叫”两个字足够显示出景点名气的高低。“就是”表明了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都是十分著名的景点,早已名声在外,家喻户晓;“叫”跟“就是”相比,暗示后者的名气比前者的小多了。的确,文中的关键字眼“就是”与“叫”显示出作者言语表达的精妙。
文章需要读进去,读进去了,自然就会有一些字词跳出来叫你发现。通过反复读这些字词,品品字词的韵律美,赏赏字词的形义美,再联系课文,体会字词所表达的意境美,就会层层深入,渐入佳境。
四、着眼文体法
明代陈洪漠指出:“文莫大于辨体。”他认为辨体是读文的第一要著。小学语文泰斗高林生也有“读文先辨体”的说法。由此可见,辨清楚文体对探寻文本的言语表达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课文从体裁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叙事性课文,一类是说明性课文,另一类是诗歌;从文学的样式来说就有小说、散文、诗歌和戏曲。体裁样式是文章的外在形式,形式和内容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文体,言语表达也不尽相同。比如,说明文与散文两种不同的文体,它们言语表达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说明文力求准确、科学,文章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说明对象介绍清楚。散文一般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表达上或是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句生动形象;或是言语朴实,有如溶在水中的盐,寻而无迹,啖而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