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规范、得体的言语表达的培养途径
2015-01-29周春宝
周春宝
时下,基于学生言语表达中大白话连篇的现状,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规范、得体的言语表达。但如何培养,仁智相见。笔者拟从提高教师自身言语表达水平以及加强学生言语表达训练等方面入手,探寻规范、得体的言语表达的培养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言语表达水平
首先,教师要自觉地用语用观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把教学重心从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理解、感悟转移到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上。建立起语用型的语文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包括词汇、书面语、口语、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完成从课文的分析者、学生背诵的监督者向言语表达实践的倡导者和言语表达情境的创设者的角色转换。
其次,教师要增强言语表达意识,设法提高自身言语表达水平,为学生提供鲜活范本。
一要勤吸。即要利用各种途径积累规范精当、巧妙机智、风趣幽默的语言,胸有堆墨才会引经据典,并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和接纳新词汇,建立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言结构。打铁还需自身硬,惟其如此,才会有如《教师20项修炼》中袁继庆老师说的“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那样的霸气和底气。
二要善吐。即要经常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运用一些成语、歇后语、典故之类的规范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包括运用学过的词句写下水文,做语言迁移运用的表率。比如赶上学歇后语那一阵子,我常常曲不离口:这次作文比赛,咱们班派出的选手全部获奖,那真是“雨后春笋——个个拔尖”;学校讲故事比赛,×××代表班级获得第一名,那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这次期中考试,×××又一次在班上夺魁,那真是“铁锤敲锣——响当当”。和学生共同读背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那天见一学生课上举手示意内急,我微笑着走到学生跟前,俯身耳语:“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从此,不管上课下课,许多学生都笑嘻嘻地跑到我面前,跟我“悄悄”对话。
二、创设言语表达环境,积极开展言语表达训练活动
心理学家将只理解而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能理解又会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从能理解到会运用,使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教师必须要经常创设语言运用的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言语表达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一)训练渠道:课堂课外融通
课堂是言语表达实践的主阵地。教师要有意创设情境,把语言的教与学过程从被动、消极地吸收转变为积极、能动地运用过程。比如,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以下同)《去年的树》一文当堂写话练习:“小鸟看着灯火,心里说 ……”有教师提醒尽可能运用书中语言,便有学生写道:“树啊树,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冬去春来,我飞越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问过树根爷爷,问过门先生,没想到在这儿见到你,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唯有一曲献给你。”显然,这比离开书本泛谈“我希望 ”“我真想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其次是课外。新课标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言语表达实践的机会。我经常课堂“炒”课外“卖”。那天,我领着学生出操,一路上,见几个学生摆手无力,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便大声吆喝:“同学们,你们看我走路的模样——”说着,便做出昂首挺胸、大摇大摆的样子。几个眼尖的孩子不约而同地叫起来:“这不是刚学的课文《白鹅》(注:四年级上册)中鹅老爷走路的姿态吗?”“我这鹅老爷走路怎么样啊?”有说大模大样的,有说从容不迫的(均为文中成语),更多学生学我走路的样子,还真有文中所述“京剧里净角出场”的味道。
(二)训练内容:词汇语句兼备
言语表达历练的内容涉及词句、篇章结构、习作方法等多方面,这里重点探讨词句的历练。
首先是词汇。对于文本中的优美词汇,不能满足于会背、会写,教师要设法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根据言语表达环境恰当地运用,“盘活”已有的“领会式”掌握的语汇,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比如,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一文有许多成语——“若无其事、争先恐后、气喘吁吁”等。一位颇有创意的教师并没有简单地逐个报写,而是说出隐含这些成语意思的一段话,让学生结合语境写出成语:“上课了,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急忙把小手举起来,‘我来!‘我来!(争先恐后),只有小明在开小差,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若无其事)。下课了,小明又和同学追逐打闹,直到上课了,他还坐在位子上不停地喘着气(气喘吁吁)。”此举,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成语意思,还教会了学生在语境中迁移运用成语。
其次是语句。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类似歇后语、古诗词等优美语句,除了理解、背默,同样也要设法创设言语表达环境增加迁移运用的历练环节。比如学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歇后语后,一位教师创设了以下语境让学生尝试运用:×××同学在期中考试中由于轻敌,一下子由原来九十五分跌落到八十四分,这真应了一句歇后语“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呀;我挨个检查学生作业时,一个学生加塞儿跑到队伍前面,我会对他说“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另外,凡遇到“根据情境写话”的练习,他总不忘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写上这样的句式“正所谓 ”,用上学过的俗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这样引经据典,既增加了说话的分量,语文味儿也出来了。
(三)训练形式:口语书面语并举
首先是口语。新课标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迁移文本语言,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一位教师让学生对照“负荆请罪”插图,想象廉颇见了蔺相如会说什么,说的时候尽量用上书中语言。有学生说道:但见廉颇撩衣跪倒,双手抱拳,“老臣罪该万死!”蔺相如急忙上前,“岂敢岂敢,廉爱卿,快快请起,您这是何罪之有啊?”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将书中语言,甚至平时积累的语言都恰当地运用上了,说得还文绉绉的。
有经验的教师常叮嘱学生:跟老师说话前,脑子要顿一下,想一想能用上学过的哪些词或句;当学生说出某个好词或好句时,他总不忘把那个词或句强调一下,“我听到了××××”,“我又听到了××××”,旨在鼓励强化学生的迁移运用。
其次是书面语。为了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合乎规范并具有艺术美感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迁移、仿写。如六年级下册写毕业赠言,一位教师这样设计:小学即将毕业,你对辛勤哺育你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想说些什么,请用上积累过的词句。有学生直接迁移书中语言:老师,您是春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同学,我们曾是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虽是书中语言,但能记在脑里并能默写出来,便已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也有学生仿写道:老师,您是拐杖,领着我们从蹒跚学步到步履坚定;同学,我们曾是拴在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学生就在这样的迁移和仿写训练中,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当然,在迁移仿练之初,学生可能会生搬硬套,难免会堆砌辞藻,甚至会闹出笑话,这时,学生最需要的是宽容鼓励而非苛求指责。教师可采取“写前参看摘抄本”“用上好词好句加分”等手段,鼓励学生先用起来,再逐步引导学生结合言语表达环境规范、得体乃至艺术化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