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养老模式:计分入住床位
2015-01-29麦婉华
麦婉华
摘要:深圳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大城市,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逼近的问题。养老需求扩大与养老床位缺少的矛盾日益严重。最近,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首创入住实行计分制,为保需要养老床位的老人能享受公开、透明的入住政策。
清晨5点,深圳的夜色还没完全褪去,拂晓的太阳正悄悄露脸。此时,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一天忙碌的工作早已开始,班长何海元正为醒来的老人洗漱、护理。“老人每天很早起床,我们也必须配合他们的作息。接下来的七点钟就要帮助他们吃早饭,60%的老人都要喂,因为他们很多都不能自理。”何海元更提到,这几年社会福利中心入住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老人进入了社会养老的体系。
最“年轻”大城市面临人口老龄化
深圳,这座“最年轻”的大城市,近年来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罗卓雄介绍,由于深圳当年的城市拓荒者已接近退休年龄、外来打拼者也越来越多接父母来深居住,因此,近年来深圳老人形成井喷式增长。
据统计,深圳老年人群体已接近90万人;到2020年,深圳常住老人将达100万人,占当时人口的9%,接近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如何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将成为了深圳政府接下来的重要工作之一。
面对不断增多的老年人口,养老需求扩大与养老床位缺少的矛盾日益严峻。以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为例,一期居住楼约有250个床位,新建设的二期居住楼则有700张,两期加起只有大概1000个床位。但正在排队入住的就达2300多人,且人数还在增加。
“哪些老人可以优先进来?哪些老人是政府一定要服务的?这才是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罗卓雄说。
养老像小孩读书 入住实行计分制
近期,正在制定中的《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入住评估轮候试行办法》受到罗湖区、甚至深圳老人的普遍关注。深圳罗湖区民政局副局长刘伟指出,社会中的政府投入是为普罗大众的,因此公办养老机构在配置养老床位方面必须体现公平、透明的原则。“我们参考了深圳计分入户、计分入学的方式,认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也可以使用计分的方法。”
计分入住养老院,顾名思义与分数有关,所以如何设置分数显得尤其重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有关社会保障的问题时提出,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也就说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照顾最基层的人群。罗卓雄告诉记者,养老入住实行计分制必须先保证城市三无老人、低保特困人群的入住,他们的分值是100分。
“往外延伸,养老像小孩读书一样,按照辖区来安置,即就地安置。所以我们先满足罗湖户籍和罗湖常住的老人,再到是深圳市的老人。然后,我们又按年龄分,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应该是要优先的。还有对全护、特护、临终的老人也是优先的。另外,英模、劳模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我们也会优先照顾。”罗卓雄说。
他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有一个老人六十五岁,但因为身体的原因需要全护、特护,所以加分15分。然后他还是罗湖户籍的,那就算60分。如果还是深圳的拓荒牛,则又可以加分。这样下来,分数比较高就可以优先进。但如果那个老人只是65岁,其他什么条件都没有,那可能在排队方面就会慢一点。“因此,老人和家属既能感到阳光、公正,还能预计老人什么时候能住进来,心里有底。”
接下来,社会福利中心将筹建网上报名平台。“到时,任何一个老人都可直接在网上申请,输入年龄、身体状况等资料,电脑会自动帮你计分并按照护理等级分类。如果空出了新床位,轮候到的老人将会被通知。”罗卓雄介绍。
医疗+关心=老人需要的社会养老
除了如何轮候入住养老院的问题外,老人在社会养老与传统养老之间要怎样选择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热点。在社会福利中心居住近12年的汤仲之也曾经有这样的挣扎:“过去的观念与现在不同,过去人们认为不孝顺的子女才会让父母到外面去住。但近几年,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
汤仲之告诉记者,人们逐渐接受到社会养老,主要是觉得在养老院被照顾得更好。
“这里的有护工护理、照顾,他们比家里的子女更专业。而且老人年纪大一般有各种慢性病,如果在老人院有医生、医疗设备等,就可以就地求医,不用每次都转院到医院。”
2011年广东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李道帆建议,建立医疗型养老院。2012年出台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也提到,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也是被称为“养医结合”。汤仲之说,每个床位既是养老院的床位,也是医院的床位,这很符合老人的需要。他希望更多养老机构能向这方面发展。
当然,对于老人来讲,被关怀和尊重也很重要,因为他们可能最缺的是感情。星期天下午,义工团体来到社会福利中心的5楼会议厅,为老人们表演歌舞,并进行互动游戏。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班长何海元告诉记者,每个星期都会有这样的活动。“老人可以热闹一下,还是很开心的,起码觉得不是被人‘遗忘了。”
何海元说,很多老人到养老院不习惯,多数是因为感情上的问题,觉得和儿女分开很不情愿。“他们有时觉得不被重视,还会闹情绪,所以护理人员除了在生活上的照料,对老人还要有感情上的体贴。”
他坦言,虽然护理工作比较辛苦,而且工资也不高,但是面对老人还是会产生感情,希望能照顾老人过完最后的时光。“现在护工群体其实出现了断层,很多都超过40岁。希望社会和政府更多关注我们这个群体,让更多人也能加入这个行业,帮助更多老人。”
养老投入仍要“大手笔”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逼近,养老自然成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的一环,政府对此的投入将如何?就此,深圳罗湖区民政局副局长张伟给记者介绍了近几年养老政策的发展方向。“首先是要加大公立养老机构的投入,因为这些机构都是兜底、保基本的,保证三无老人、不能自理老人等老有所依。另外,也鼓励民营养老院的建设,把养老推向社会。私立的养老院能提供各层次的养老服务,让老人可以自由选择。”
据了解,在已发布的《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试行办法》中,深圳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新增床位和运营经费给予资助:对新增的床位,每张资助1.5万元(分5年,每年3000元);运营期间,按护理等级,每月每张床位分别补贴100元、150元、200元。
“当然,我们还是鼓励大部分老人居家养老,因为这是最好、最普遍的养老方式。而政府也会培养居家养老的服务机构,并使用派放服务券等方式作为居家养老的补贴。”据悉,从2010年开始,深圳老人就可以凭着居家养老消费券,接受定点服务机构的服务。
张伟还提到,对于无法被子女日常照料的老人,可社区养老。“这些老人可以进入社区提供的日间托老所,类似小孩进入幼儿园一样。举个例子,日间家属可以把老人送到托老所,让托老所的护理人员照料;到了晚上,则把老人接回家中,家属自行照顾。这样一来,家属就不用担心老人白天没人照顾,而老人也不会缺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根据《意见》的总体目标,广东省到2015年基本实现90%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可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深圳乃至全广东若要顺利实现此目标,养老体系建设仍需要多方向同步发展,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三方面真正做到并驾齐驱。
编辑/陈标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