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文仪失而复得的背后

2015-01-29李友唐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观象台经纬仪天文

李友唐

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年间制造的玑衡抚辰仪、象限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地平经仪、天体仪等8架青铜天文仪器至今依旧矗立在观象台上。但是它们的命运却非常坎坷。在清朝末年,还曾经被八国联军中的德法掠走,漂洋过海,曾经摆放在德国波茨坦离宫前的草坪上,一战后又被归还。

西方技术制作

崇祯二年五月己酉朔(公元1629年6月21日)日食,钦天监的预报发生了明显的错误,所以明朝政府下决心修改历法,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奉调进京参加《崇祯历书》的编辑工作,受命负责制造天文仪器、推演历算和翻译西方天文学原著的工作。从此欧洲天文学的先进成果开始融入中国的天文学。

1669年,康熙帝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负责“治理历法”,推算1670年的历书。南怀仁提出用西法浇铸新仪。从1669年至1673年,完成了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6架大型青铜天文仪器的铸造工作,1673年安装使用。将明制的浑天仪、简仪等暂时移放在台下。南怀仁之后,法国传教士纪利安制造了地平经纬仪。

1744年,乾隆到观象台,看到台上的仪器都是西洋的构造和制度,遂下令钦天监按照浑天仪的制度、西法的刻度铸造一架中西合璧的新仪。由当时任职钦天监的德国传教士戴进贤设计监制,经过10年,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竣工。乾隆命名为“玑衡抚辰仪”。它不能与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安有望远镜装置的天文仪器相比,只在制作工艺上更为精细。玑衡抚辰仪因此成为了大型青铜古典天文仪器的最后杰作。至此,观象台上有8架天文仪器。

皇家花园摆放近20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法国向联军统帅部和统帅瓦德西(德国人)提出申请,要求把北京古观象台的仪器运交法国。瓦德西同意。德军得到天体仪、纪限仪、地平经仪、玑衡抚辰仪、浑天仪等5件仪器,法国分到地平经纬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象限仪、简仪和一件漏壶。两国都将仪器搬运到各自使馆。法国政府后迫于各方压力,1902年将一直藏在使馆中的5件仪器归还中国。但德国却将仪器运到本国。1902年4月,按德皇威廉二世旨意,安放在皇家花园前面的橙园草坪上。自此这些中国古仪在异国的土地上度过了近20个风雨春秋。

一战后德国不得不归还中国政府

1919年的“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写有“把山东权益无条件让与日本”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表达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极大地震动了世界。

但是《凡尔赛和约》还有一项副产品,当时的战败国德国是执行了的,如《凡尔赛和约》第131条规定:“所有1900年及1901年德国军队从中国掠去的天文仪器,在本和约实行后12个月内概行归还中国。所有实行此项归还之举,所需费用,包括拆卸包装、运送北京建设之费用在内,亦由德国担任支付。”

1920年6月10日,德国被迫将这批仪器在波茨坦拆卸装日本“南开丸”号轮船,运回中国。轮船经日本神户时,日本政府将仪器扣下,要挟中国政府承认其在山东的特权。消息传到国内,引起国人的愤怒声讨。迫于各方压力,1920年9月20日,日本才将仪器装上另一艘日轮“樱山丸”号开往天津,1921年4月7日辗转到北京,由荷兰公使欧登克代表德国将仪器交给北京观象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国将明代制造的浑天仪、简仪、漏壶、圭表和清代制的小地平经纬仪等七件仪器运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其它仪器仍矗立在北京古观象台供观众瞻仰。

选自《人力资源报》

猜你喜欢

观象台经纬仪天文
一种基于斜向观测的镜面法线方向测量方法
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发展历程
靶场光电经纬仪最优布站方法研究
黄道经纬仪
青岛观象台的历史沿革与贡献研究(1898—1949年)
光电经纬仪自适应调焦窗口构建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