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果园:从救国实业到革命堡垒
2015-01-29巩琢璐
巩琢璐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讲道:“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善祥创办的生生果园,就在锦州。辽沈战役中,李善祥的女儿在这里协助我军侦察员搜集军事情报,绘制工事地图,为锦州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对抗日商 创办生生果园
1923年,李善祥在锦州城南庙沟创办生生果树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生生苗果农园”,即生生果园。当时,日本人在熊岳果园种植的苹果在东北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一斤卖2角多钱,而百姓日常食用的高粱米一市斤才一分多钱,相差竟达20倍。李善祥意识到,日本人利用中国的土地和劳动力栽种苹果,还如此明目张胆地进行暴利欺压,是自恃拥有技术,囤积居奇。如果能自行经营果园,不仅可以获利,还能打破日本人的水果垄断。李善祥在锦州附近进行考察,最终选定在依山靠海的南山庙沟一带兴建生生果园。
李善祥自筹资金5万元,购地2000亩,又招股组成公司。他先后从日本人那里高价购买苹果树苗以及梨、樱桃、杏等树苗9000多棵(其中苹果树占80%),同时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使庙沟从一片荒山秃岭变成水果飘香之地。此外,他还派大女婿引进国外良种苹果、新式农机具和农药,从外地高薪聘请园艺师,并购买了大量英文、日文果艺书籍、期刊,学习果树栽培、防治病虫害技术。
截至1928年,生生果园已有苹果树1万棵,梨、葡萄等1000多棵。除举办苹果品评会外,还成功引进和推广国光等苹果品种,深受当时市场的欢迎。锦州苹果从此享誉东北,国内很多商家纷纷前来购买。
李善祥还提出果园计划,无偿援助栽培技术和树苗,以鼓励更多的人种植苹果,跟日本人竞争。朱庆澜首先响应号召,建立朱家果园。跟随李善祥来到东北的董姓家人,本来在生生果园里分享股份和红利,也在李善祥的支持下,自己办起了果园。
效仿晓庄 开办耕余学院
1927年3月,爱国教育家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以“教学做合一”为校训,身体力行,与贫苦学生同劳动、共甘苦,被蔡元培先生称赞为“现代教育方法中最好的一种”。1928年春,李善祥赶到南京晓庄拜访陶行知先生,宾主畅谈甚欢。
李善祥回到锦州后,即着手创办耕余果艺专门学院。他在生生果园南麓购买土地,又聘请著名设计师,以晓庄师范为蓝本建造校舍,包括教学楼、礼堂、图书室、生化实验室、运动场、师生宿舍和食堂等,并在学校周围种植果树3000株。耕余学院的宗旨是培养植物学和园艺学人才,造就在果树培育领域集经济型、知识型、劳动型于一体的大学生。耕余学院设有小学部、工读部和研究部。小学部吸收贫苦农民子女入学,不但免收学费,还免费供给书籍、纸墨等用品。工读部到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招收贫苦失学青年,免费供给衣食,还给少量的零用钱。当时北平有一位孤儿,名叫刘正昌,他年龄还小,但坚持要上耕余学院,李善祥见其真诚用功,破例招收。解放后,刘正昌先后担任辽西省第一果园园长、辽西省农林厅秘书、前所果树农场农艺师。研究部招收有志于果艺研究的高级人才。如毕业于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果艺系的刘雄飞、吴英华、张茂恩、张瑞庭,熊岳果艺研究机构的宋香远,等等。他们不仅是耕余学院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生果园的技术骨干。这种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方式,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一脉相承,在20世纪30年代非常超前。
耕余学院的校庆日定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意在以“工农劳动万岁”“劳工神圣”教育学生。李善祥还亲自给学生上课,当他讲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时,每每声泪俱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入侵锦州,学院被迫解散,李善祥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名为“可爱的中華”,师生都感动不已,潸然泪下。
支持子女 投身抗日救亡
日军侵占锦州后,多次派人拜访李善祥,请他出任锦县农会会长。李善祥几次称病,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同流合污。日本当局并不甘心,又派来两名农大毕业生,以学习果艺为名,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李善祥知道日方来者不善,便先将妻儿老小偷偷送回南方,自己也于1937年辗转南下,带领全家返回浙江老家。
在自己的老家——浙江省镇海县小港镇,李善祥与镇长唐爱陆共同发起成立小港抗敌后援会,下设宣传队、救护队、担架队。58岁的李善祥亲自担任担架队队长。大儿子李祖平担任宣传队队长。宣传队里还有他的小儿子李祖宁、二女儿李又兰、三女儿李锦,以及乐群、汪波、林圣纬、金涛、虞亦博、林昌全等进步青年。他们在小港、东钱湖等地唱歌、排演活报剧,宣传抗日救国。后来,宣传队的青年们想要正式参加抗日队伍,李善祥为他们设宴送行,每人赠送十元钱作为旅费。1938年初,他们在武汉受到周恩来接见,并介绍给新四军,走上抗日救国道路。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9000名新四军被8万国民党军队包围,只有2000人突出重围,其中包括李善祥的小儿子李祖宁和二女儿李又兰。三女儿李锦不幸被俘,关入上饶集中营。
李善祥随即赶往上饶营救女儿。他的儿女都参加了新四军,如果自己的真实身份被敌人得知,将会十分危险。李善祥设法见到了李锦,并告诉她,上饶农民银行有个主任,如果要用钱,可以找他。李锦靠这笔钱,帮助一批同志从集中营逃出。李锦与战友纪白薇也两次试图逃脱,都没有成功。最后,李善祥通过地下党找到一位民主人士,将女儿和纪白薇保释出来。李善祥去上饶营救女儿后,夫人邱天相在家中留守,将原来民办自卫队的20多支中正式步枪全部支援抗日队伍。
返回果园 助力锦州解放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两个女儿李锦和李艺都要求立即到苏北解放区去。刚刚回到小港镇的李善祥,又陪同女儿北上,于1946年春到达解放区。李善祥受到苏皖边区主席李一氓的接见,又看望了二女儿李又兰和女婿张爱萍,还在山东临沂受到陈毅同志的接见。
1946年夏,陈毅派人专程护送李善祥回到阔别9年的锦州南山生生果园。李善祥利用自己在锦州的声望,为掩护中共地下党做了大量工作。地下党员王世跃即以生生果园职工身份为掩护,秘密进行工作,搜集国民党军、政、特各方面的情报。王世跃还在果园里秘密印刷宣传品,到锦州城内悄悄散发。李善祥的儿子李祖宁也介绍了一位解放军的侦察员来到李家,李善祥对外宣称他是自己的亲戚。当时,国民党军队有一个营驻扎在南山,营部就设在李善祥家里,正值大战前夕,敌人查得很严,但有李家亲戚的身份作掩护,这名侦察员出入相对方便,甚至还可以到葫芦岛去了解情况。
1948年年初,李又兰所在部队派马明德来到生生果园。李又兰在写给父亲的密信中说,希望父亲能协助马明德侦察国民党军队的布防情况。李善祥遂假称马明德是自己的外甥,来此经商,与其同吃同住,掩护他的身份。李锦则配合马明德进行情报工作,她利用果园旧地图,以及通过侦察、搜集得到的锦州南山及城内敌方的军事情报,将南山老道庙一带国民党驻军营房实况及修建的碉堡工事等绘制成图,缝在马明德的衣服里,由马明德安全带回。
李善祥的鼎力相助,为解放锦州做出了重要贡献。锦州解放后,李善祥将凝聚自己半生心血的生生果园和耕余学院等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2012年8月,“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景区在生生果园遗址建成,成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