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某医院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水平与应对疲惫的相关性研究
2015-01-29吴丽丽王美红陈慧婷段虹宇彭余江王宏
吴丽丽 王美红 陈慧婷 段虹宇 彭余江 王宏
1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二病区,温岭,317500;2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温岭,317500
应对疲惫是指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时所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1]。脑外伤是指由于外物造成的、头脑部肉眼可见的伤,常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其治疗和康复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导致患者产生消极的应对方式[2-3],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预示着不良预后[4]。因此,探讨脑外伤患者应对疲惫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是重要的课题。韧性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下的良好适应过程,是个体从困难、挫折和不幸中恢复和调整过来的能力[5]。研究发现,脑外伤患者韧性水平下降[6-7],而韧性水平较低者往往不能坚持康复锻炼,即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因此,脑外伤患者的韧性水平可能为其应对疲惫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调查脑外伤患者韧性和应对疲惫现状,探讨韧性对应对疲惫的影响,为改善脑外伤患者应对疲惫提供帮助。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20例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的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病程大于1个月,且在本医院首诊、治疗和康复锻炼;未合并其他脏器受累;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文盲等无能力填写调查问卷者;有脏器功能不全、肿瘤等重大疾病者。共有220例,其中男149例(67.73%),女71例(32.27%);年龄20-45岁,平均(32.69 ±12.37)岁;文化程度:小学75例 (34.09%),中学118例(53.64%),大专及以上27例(12.27%);婚姻状况:离婚或丧偶9例(4.09%),未婚108例(49.09%),已婚103例(46.82%);家庭收入(9.07 ±1.77)万/年;付款方式:新农合172例(78.18%),社保48例(21.82%);改良 barthel指数:轻度(>70分)71例(32.27%),中度(50-70分)124例(56.36%),重度(<50分)25例(11.36%)。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包括3部分。①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家庭收入、付款方式、改良barthel指数、病程等内容。②中文版CD-RISC韧性量表:该量表由Connor等编制[5],国内于肖楠等将其翻译成中文版[8],它包括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0-4分的5级计分法,从“从不”到“几乎总是”分别计为0-4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提示韧性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α为0.910。③简明疲惫评估量表[9]:该量表由 Mendoza等编制,共14个条目,根据受试者的情况选择“是”或“否”进行计分,即回答“是”计为“0”分,回答“否”计为“1”分,总分14分,得分大于6分表明处于疲惫状态,得分越高,表明疲惫越严重。
1.2.2 调查方法。所有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和考核,采用统一指导语,由患者亲自回答,本人或家属帮助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30份问卷,收回220份,有效率95.6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样本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采用分层回归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外伤患者韧性水平现状
220例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坚韧性总分为(30.71 ±7.11),平均分为(2.36 ±0.54);自强总分为(21.66 ±4.90),平均分为(2.71 ±0.59);乐观总分为(10.20 ±2.40),平均分为(2.55 ±0.60);韧性总分为(62.57 ±14.41),平均分(2.50 ±0.57),见表1。
表1 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水平现状
2.2 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的发病情况和应对疲惫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0例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总分为(10.32 ±2.15),116例处于应对疲惫状态,发生率为52.73%。两组性别、家庭收入、改良barthel指数和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家庭收入、付款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疲惫组和非疲惫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3 疲惫组和非疲惫组韧性评分比较
2.3 疲惫组和非疲惫组韧性评分比较
疲惫组坚韧性、自强、乐观和韧性总分均显著低于非疲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应对疲惫与韧性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应对疲惫与坚韧性(r=-0.412,P=0.002)、自强(r=-0.344,P=0.020)、乐观(r=-0.353,P=0.014)和韧性总分(r=-0.361,P=0.010)均显著负相关。
2.4 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以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总分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家庭收入、改良barthel指数和病程)和韧性各维度评分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作为控制变量首先进入(模型1),韧性各维度评分在此基础上进入(模型2)。结果在患者一般资料中,改良barthel指数、病程、性别为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一般资料后,模型2的 R2为 0.571,比模型 1 的 R2(0.328)明显升高(P<0.05),由此可知,坚韧性、自强、乐观可联合解释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总变异的24.3%,见表4-5。
表4 自变量赋值
表5 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水平较低
本研究发现,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总分为(62.57 ± 14.41),低对四川地震灾区居民水平(69.64 ±13.25)分和美国普通民众水平(平均80.4分)[5,8]。究其原因:①从性别来看,研究发现,女性的韧性水平高于男性[10],而本研究男性患者占67.73%;②从文化程度来看,既往研究发现,文化程度与韧性水平正相关,文化水平较高者,韧性水平也较高[10],而本研究大部分(87.73%)患者为小学和中学文化程度。从各维度评分来看,坚韧性水平最低。这提示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缺乏持之以恒的坚韧性品格,这与对烧伤患者的研究结果相似[10]。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水平较低的现状,坚韧性水平较低为其主要特点,护理人员应该以坚韧性为突破点来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韧性水平,引导患者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康复锻炼,以达到最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3.2 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发现,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的发生率为52.73%,提示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的发生率很高。究其原因:①从疾病特点来看,脑外伤患者多伴有偏瘫、失语等并发症,其康复治疗需要一个漫长过程,本研究和既往研究均发现,病程越长,患者越容易产生应对疲惫[1];②从纳入患者的性别来看,本研究脑外伤患者男性占67.73%,而研究发现,女性在遭受挫折时更容易保持良好心态[10]。目前缺乏对脑外伤患者应对疲惫的相关研究,陶伟萍等对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的研究发现,应对疲惫的发生率高达 65.63%[1],高于本研究结果(52.73%)。究其原因,既往研究和本研究均发现,病情越严重,个体越容易出现应对疲惫[11]。可见,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务必加以重视,努力寻找影响因素,并进行积极干预,防止应对疲惫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3.3 韧性是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相结合方法,发现坚韧性、自强、乐观可联合解释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总变异的24.3%。从坚韧性对应对疲惫的影响来看,坚韧性是指一个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克服一切去执行决定[10]。研究发现,坚韧性水平较高者不容易产生心理疲惫,表现为更能坚持朝既定目标前进[12],对临床护士的研究发现,坚韧性品格与其应对方式密切相关[13],坚韧性水平较高者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反之,则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见,既往研究间接提示坚韧性可能为应对疲惫的影响因素,而本研究直接证实坚韧性是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的影响因素,坚韧性水平越高,越不容易产生应对疲惫。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评价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的坚韧性水平,对于坚韧性水平较低者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同时,在护理宣教过程中,应该注重有意识的培养患者坚韧性品格,以保证患者能够坚持康复锻炼,避免应对疲惫的产生。自强是指在自信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拥有自强精神者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14],而自我效能较强者往往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15]。可见,既往研究间接提示自强与应对疲惫具有相关性,而本研究直接提示自强是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应对疲惫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突破口,护士一方面应该努力培养患者自强精神,另一方面可让自强水平较高者带动自强水平较差者进行功能锻炼,以改善患者的自强水平,降低其应对疲惫的发生率。乐观是一种抱着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态度。当乐观者身处于巨大的困难时,总能从困难中找出任何一点点值得高兴的事物。研究表明,具有乐观态度者往往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16]。可见,既往研究间接提示乐观与应对疲惫相关,而本研究以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乐观为其应对疲惫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向,护士应更加重视培养脑外伤患者的乐观态度,注重对悲观患者应对疲惫的评估,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陶伟萍,毛巧燕,杨建萍.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的应对疲惫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2014,23(1):43-45.
[2]Lee TH,Hampton DA,Diggs BS,et al.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not associated with coagulopathy out of proportion to injury in other body regions[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4,77(1):67-72.
[3]李秋平,李雪贞,张群英,等.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焦虑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相关因素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0):2479-2481.
[4]李萍,黄维.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115-2116.
[5]Connor KM,Davidson JR.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ee scale:the Connor-Davidse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 Anxiety,2003,18(2):76-82.
[6]Graham DP,Helmer DA,Harding MJ,et al.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otype and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dependently influence resilience and perception of limitations in veterans[J].J Psychiatr Res,2013,47(6):835-842.
[7]McCauley SR,Wilde EA,Miller ER,et al.Preinjury resilience and mood as predictors of early outcome following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Neurotrauma,2013,30(8):642-652.
[8]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30(5):1169-1171.
[9]Mendoza TR,Wang XS,Cleeland CS,et a1.The rapid assessment of fatigue severity in cancer patients:use of the Brief Fatigue Inventory[J].Cancer,1999,85(5):1186-1196.
[10]杨珍,王君俏,张宝珍,等.烧伤康复期患者韧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11-814.
[11]蔡海燕,吴文丽.家庭环境对外伤后截肢患者应对疲惫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5):379-380.
[12]方进博,邱昌建.护士职业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1-4.
[13]贺玲玲,张平.护士坚韧性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0,17(3):7-9.
[14]叶会玲,孙秋华,沈翠珍,等.糖尿病自强能力量度表信度及效度的初步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0,25(5):12-14.
[15]林彩霞,林上清,梁洁敏,等.颅脑损伤患者的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干预对其综合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2):155-156.
[16]李巍,彭斌,陈俊国,等.医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乐观性格、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58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