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动车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2015-01-29李健
李 健
中国高速动车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李 健
依托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国内动车组生产及配套企业全面完成了技术引进和吸收,搭建了生产和技术平台,我国高速动车组短期内实现了国产化设计和批量生产,使中国铁路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站在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带动了包括四方股份、长客股份、唐车公司、BST公司在内的整个铁路装备制造业及配套能力的提升,推动了中国高速动车组市场的飞跃发展。
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国动车组产品的技术特点,分析了中国动车组市场现状,对中国动车组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中国动车组技术特点分析
1.总体技术特点
我国现有动车组为动力分散型高速列车,按我国的运用环境条件设计制造,充分考虑了我国线路的轮轨关系、弓网关系、列车控制条件。
除CRH1型高速列车采用不锈钢车体外,其余各型CRH高速列车均采用铝合金车体。 采用了当今国际铁路高速列车的最新技术,具有继续进行速度升级的技术平台。
采取8辆短编组和16辆长编组两种编组结构,大运量,适应国内的旅客界面,采用旋转座椅,符合国内旅客的乘坐习惯。动力强劲,启动加速度大。
2.车型分析
(1)CRH1A/1B/1E型动车组
CRH1型动车组是庞巴迪公司设计,四方-庞巴迪公司制造,先后开发了CRH1A/1B/1E型动车组,其速度等级200~250 km/h,车体均为不锈钢车体。
(2)CRH2A/2B/2E型动车组
CRH2型动车组是从日本川崎公司引进的,四方股份公司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先后开发了CRH2A/2B/2E型动车组,其速度等级200~250 km/h。
(3)CRH3型动车组
CRH3型动车组是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的,唐车公司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先后开发了CRH3C/380BL型动车组,其速度等级300~350 km/h。
(4)CRH5型动车组
CRH5型动车组是从阿尔斯通公司引进的,长客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开发了CRH5型动车组,其速度等级200~250 km/h。
(5)CRH380A/AL型动车组
四方股份公司在消化吸收CRH2型动车组基础上开发了CRH380A/AL型动车组,其速度等级300~350 km/h。
(6)CRH380B/BL型动车组
在消化吸收CRH3型动车组基础上,唐车公司开发了CRH380BL型动车组,其速度等级300~350 km/ h。长客股份开发了CRH380B高寒型动车组,其速度等级300~350 km/h。
(7)CRH380CL型动车组
在消化吸收CRH3型动车组基础上,长客股份开发了CRH380CL型动车组,其速度等级300~350 km/h。
(8)CRH380D型动车组
四方-庞巴迪公司在CRH1型动车组基础上开发了CRH380D型动车组,其速度等级300~350 km/h。车体为铝合金车体。
中国动车组市场现状分析
1.市场总体形势
根据铁路网发展规划和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推进进度,“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框架已基本建成,全国有18000km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其中时速300~350km的约8000km,时速200~250km的约10000km。对于高速动车组的需求将达到近2000列。2012年~2020年继续推进东南沿海及其他高速铁路建设,在既有13000km提速干线实现客车时速200km,在此基础上,形成客运专线、城际客运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相配套的快速客运网络,还需要约1000列高速动车组投入运用。
2.市场竞争主体形成
中国轨道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逐步形成以长春股份,唐车公司,四方股份,四方庞巴迪公司,为四大动车组生产制造基地的市场竞争态势。
中国动车组市场发展趋势
1.中国动车组的标准化、系列化、统型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目前,国内动车组共有CRH1、CRH2、CRH3、CRH5、CRH380型等多个平台14种系列,标准包含欧系及日系两个体系。车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一速度等级、不同技术平台各车型间车体、转向架、牵引等主要系统不同,在定员、车钩型式、通信方式、电源制式、检修修程修制、易损易耗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实现互联运行,不能统一检修模式,甚至不能实现相互救援;同一速度等级、同一平台、同一车型也存差异,CRH1A、CRH2A、CRH5A中同一车型在定员方面存在一、二等车数量差异。车型间差异较大给运营组织管理、互联互通及检修维护等带来较大不便。故国内动车组统型需求迫在眉睫。
整合现有各平台技术,取长补短,通过优化,提出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统一的总体技术方案,建立简统化的统一平台,实现模块化、谱系化。
2.市场主体地位转移,单一制造型企业将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铁道部改革总体思路,逐步实施政企分开,转变铁道部职能,扩大运输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步培育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未来铁道部机关职能将主要以规范、监督、协调、指导为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铁路局的主要职能,将向运输组织主体、市场主体、采购主体、资产主体、经营主体、购置主体等方面转变,成为市场经营主体。
主体下移后,铁路局在扮演用户角色的同时,也将扮演竞争对手的角色。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势必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经营运输主业的同时,逐步开展多元经营并大力发展自身配套能力,如扩大段修能力以适应厂修;会借助其用户身份所享特权,在主机产品及配件维护、检修上与原有动车组制造企业争夺市场。
作为传统轨道装备制造型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应在继续发挥自身技术储备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产品上下游价值链,顺应市场变化,如推出车辆租赁业务,以满足未来市场降低运营成本的趋势。摆脱传统轨道装备制造企业的单一产品制造的意识形态,尽快实现与轨道规划企业,建筑施工公司,关键产品部件供应商等的强强联合,成为能够提供整体交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将成为未来轨道装备制造型企业的发展方向。
10.3969/j.issn.1001-8972.2015.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