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对图书馆未来服务的影响
2015-01-29廖智博
廖智博
云计算对图书馆未来服务的影响
廖智博
在现代信息环境下,信息获取、数据存储和知识组织等方面,对软件和硬件需求的变化,都不可避免的牵涉到云计算。这是由于信息的来源和复杂性,都呈指数级增长,相比之下,图书馆数据中心的容量和建设速度,都极为有限,因此,云方案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为避免数据丢失的风险,图书馆应选择有实力的大型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大型供应商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来建设和维护云系统,以及制定足够的安全策略。认真思考这些将有助于图书馆员制定合理的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来源和复杂程度都呈指数级增长,社会也越来越呈现出知识驱动的发展趋势,作为传统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也不断受到冲击,图书馆员需要认识到以下问题。
知识体系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断出现新的知识学科并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人们不断尝试越来越多的新想法,同时也承担越来越大的风险,并最终取得各种各样的创新成果。
图书馆员必须不断为图书馆寻找适合的成熟技术,为图书馆打造创新的运行和服务环境。
伴随着不断发生的IT技术革命,图书馆越来越明确自身的定位,即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全新的信息服务空间。一些大型学术或教育机构都逐渐加强建设自己的内部图书馆,如高校图书馆,而政府也将越来越多的公共信息服务职能交给公共图书馆来完成。因此,图书馆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开拓思维,来应对外在和内在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对于图书馆的环境正在产生着不可逆转的影响。对于图书馆来说,如何能够处理更加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就显得更为重要。
云计算
简单来说,云计算就是托管的IT服务。稍作解释,就是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共享使用应用程序和资源,来完成所有工作,在这过程中,使用者不需要花费精力去管理网络资源和应用程序,甚至不需要知道所有权。数据不再存储在本地计算机中,但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访问托管的数据。
云计算的模型根据服务层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层级:由低到高分别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在不同层面上,最终用户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云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等。具体来说,用户使用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时,拥有对云计算的最大控制权,可以直接控制云服务器、云存储和云网络等基础设施;使用平台即服务(PaaS),可以对主机环境进行控制;使用软件即服务(SaaS),则只能获得最小的控制权,只能在供应商提供的软件框架内工作。随着互联网服务的不断发展,在三大服务层级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些形式的服务,如硬件即服务(HaaS),通信即服务(CaaS)等等。而对图书馆来说,主要关注的是读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对云计算模型的选取更大程度上是依据能否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中的云计算
图书馆需要能够适应各种不可避免而又无法预测的变化,包括社会环境与信息环境的改变,同时保持自身的社会角色,具有这样的弹性对图书馆来说是必要的。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广泛的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同其他图书馆或社会机构开展合作。例如通过云计算,图书馆间合作建立行业联盟,可以极大简化工作流程和降低运行成本。高效的通信网络系统、强大的信息采集能力以及高性能的数据分析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对服务趋势和信息反馈的研究,为图书馆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因此,云计算可以使图书馆具有弹性,图书馆在未来必然越来越依赖云计算。
云计算的选择
我们在图书馆环境中考虑云计算,首要的一点就是明确云计算应用所涉及的服务类型、使用哪些基础设施、搭建应用所用的平台以及相关的具体应用。例如,选择平台即服务(PaaS)时,意味着图书馆已经拥有现成的软件系统,最常见的比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商业化软件和开源软件,都可以迁移到云平台上面。而采用软件即服务(SaaS)时,图书馆可以使用供应商定制好的软件功能,比如采购、编目和资源发现等等。通常来说,图书馆会同时采用以上两种云计算模式,因此有时PaaS和SaaS的界限并不明显。有些基于云的服务还包括具体的资源,比如在线的电子书和在线咨询服务等。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则拥有更大的控制权,比如云服务器和云存储空间,用户可以自行定制兼容列表内的所有项目。
就数据存储来说,有本地和远程两种形式,采用本地存储时,存储设备位于图书馆内部的数据中心,存储自身运营所产生的图书数据、读者数据、流通数据和馆员数据等等,这些数据都属于内部数据,不会轻易开放给公众访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增长,图书馆不可能无限扩大自身的存储容量。因此,从云供应商购买,或者说租用远程服务器空间,将成为图书馆更加明智的选择。未来的图书馆会形成一种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相结合的运营模式,那么如何合理的分配数据,是图书馆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简单来说,保有量大且访问量低的学术著作和历史文献,最适合数字化后存放于远程存储中,同时,图书馆也越来越多的直接采购或使用第三方的数字馆藏。数字馆藏与纸质馆藏一样,都存在版权问题,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访问级别,从完全开放到高度机密。而在图书馆的环境下,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对数字馆藏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物理和虚拟空间的限制,图书馆不可能购买所有的数字馆藏。这个存在于图书馆的矛盾,同时也是快速发展的信息环境的缩影。
因此,选择合适的云计算服务,并充分与图书馆现有设施和资源相结合,是图书馆应用云计算的首要工作。
安全问题
图书馆的一项核心工作就是建立馆藏资源库,并对馆藏库进行保护和对资源内容进行维护,这也可以说是图书馆的天然职能。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库具有不断累积、永久保存、开放获取和可互操作等几个特性。馆藏资源库可以通过门户网站等入口提供给读者使用,通过利用馆藏资源库,以促进社会文化和教育研究的资源共享。在云时代,虽然已经有图书馆利用云计算的实际案例,但现实存在的问题就是缺少一个通用的行业标准来保护这些位于云中的知识集合。威胁云计算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由于成本低和市场需求大的原因,大量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都建设在发展中国家,但相对落后的技术条件也为网络黑客提供了方便。
各地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是影响云计算安全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一大特性就是无国界,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全世界的人们都开始关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利用法律对信息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进行保护。由于云计算服务具有互联网性质,技术上并不一定受到国界的限制,但云计算的数据和应用必须遵守数据中心所在国的法律和政策。例如美国的“爱国者法案”,就严格适用于美国境内的云计算服务,比如微软的和谷歌,并且,当这些公司对其他国家提供服务时,还需要同时遵守用户所在国的法律。同时,从国家的角度,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国外,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存在出口限制,另一方面是信息安全的考虑。就比如美国肯定不会轻易向中国出口高端信息技术,同时中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也不会在重要领域选用美国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服务的变化
人永远是图书馆首要考虑的因素,即读者需要尽可能简单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或信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云计算则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图书馆逐渐从信息提供者向知识共享空间发展。例如,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收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数字化信息库,密歇根州立大学开发的开放存取搜索引擎OAIster就于2009年开始托管在OCLC;在2012年6月,OCLC宣布与文献信息服务商EBSCO公司合作,前者将选用EBSCO的EDS(资源发现服务)作为WMS(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服务)的发现层模块;还有,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检索服务Trove,整合了国内和国际上一些重要的信息库,如维基百科,并将这些内容开放,公众可以对内容进行获取、审查、标记和编辑;各国各地区的图书馆,都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字化收藏。以上这些都意味着,图书馆的工作和职责正在发生着不可逆的变化,清晰的认识这一点,将会有助于图书馆对云计算的应用。
个性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习惯于使用图书馆的数字化化信息服务。协作和互动的服务空间,已经成为图书馆中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员也能在这里获得更及时准确的反馈和找到新的想法。例如,图书馆员可以手持智能终端,现场根据读者的需求建立服务档案,并帮助读者快速找到相关的信息。这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说,类似于产品营销,即以用户的需求为优先考虑。
我们从以技术为中心到以资源为中心,再到现在的以用户为中心。以往规范用户行为以适应技术要求,已经不能适应服务的未来趋势。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了解图书馆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
就当前阶段来说,图书馆对云计算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如何使用云计算对读者进行个性化服务和改善读者的信息检索体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了解读者的需求和习惯,或者说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云进行交互,以及图书馆要如何调整自身的服务,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移动化
对图书馆来说,现阶段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利用读者手中日益普及的智能终端设备。调查显示,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各种移动社交工具进行工作和学术上的交流,而不是以往我们所认为的社交网络纯粹是娱乐。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也开始利用移动社交网络与读者进行互动。同时,图书馆也在努力推出自己的公共文化云,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和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图书馆将购买的专业讲座或课程放在云中,供读者在线获取或下载到个人设备中,但要注意避免版权问题。目前,很多大型供应商都可以提供成熟稳定的云计算服务,比如国际上的谷歌、微软、亚马逊,国内的百度、华为、腾讯、阿里等等。所以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众多行业和机构,都在逐步远离传统的IT方式,向云计算迈进。
应用举例
就图书馆的现有服务来说,作为揭示馆藏信息主要平台的联机公共检索目录,也就是OPAC平台,并没有成为人们在获取信息时的首选工具,这主要到opac在易用性和相关扩展功能方面的限制。而借助云计算技术,图书馆可以对opac进行一系列的强化,比如利用web2.0的功能为用户建立个性化标签,最终形成一个读者随手可得的图书馆目录的标签云。标签的一大作用是组织资源,图书馆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标签来取代传统的学科指南。
图书馆可以利用第三方的网络社交工具,通过建立图书馆的社交帐户,与读者进行互动,提供信息服务。比如国内图书馆大都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为读者提供opac检索服务,以及推送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利用第三方社交平台,图书馆员还可以引导读者到一个封闭的网络空间,进行有用资源的交流,这是一种非正式但极富建设性的方式,并且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的累积。
还有一种方式是使用云共享服务,比如苹果的用户可以通过iCloud服务存储音乐、视频、联系人、日历、邮件、照片、图书和应用程序等等,并实现共享和互动。图书馆员也可以借助类似的服务,引导和帮助读者获取和利用文本、图像等资料,图书馆员和读者同时处于云中,读者也可以操纵云的一部分,从而在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信息素养的教学。
启示
图书馆获取和保存文献资源的工作是一个复杂而混乱的过程。为了避免重复和无价值的文献资源,图书馆需要制定科学的数据保存规范。同时,随着IT环境的快速变化,存储技术也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我们需要随时改变文件格式,创建定期备份,以保证数据的持续可获取和避免损失。这一切的核心都是数据的存储和获取,因此云成为了图书馆合适的解决方案。图书馆选择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据安全的考虑:数字文件本质上易受载体腐蚀、信息破坏和数据消失的影响,停电、网络攻击和各种软硬件故障都使数字内容的脆弱性暴露无余。图书馆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建立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服务,尽力避免不可挽回的数据损失风险。因此,对图书馆来说,“数字时代”并不仅仅是一个华丽光鲜的概念,同时也是真正的危险。
震惊全球的维基解密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信息安全的空前关注,全球各国政府和机构都开始加强对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就是制定清晰的数据访问策略并严格执行,避免信息的丢失、滥用或误用。同样,图书馆需要充分考虑云计算对管理和运营带来的的影响,特别是当云计算涉及数据安全和读者隐私,在云中,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客户端等几乎所有的IT组件都是虚拟化的。这些又进一步影响了图书馆的一系列既有标准操作流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要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计算机应用工具和开放式架构,以允许访问知识的上下文和跨界检索,以及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
概括来说,我们一直在探索和使用云计算,云计算的一系列优点包括降低使用者的成本、随时随地在线可用带来的高效率、日益增强的数据保护能力和系统安全性、更易于开展协作、更加便捷的信息流和开放获取、减少硬件设施带来的绿色环保,以及设备维护、系统升级等工作都交由云供应商来完成。尽管云计算有上述优势,但有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注意,例如数据所有者失去数据控制权所带来的数据安全的担忧,数据位于云中所带来的隐私泄露的危险,不同平台间的互操作性很难得到保证,还有至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此外,图书馆必须有足够的网络带宽以保证云计算服务的可用,以及合理的本地存储备份以保证网络中断时拥有基本的服务能力,这是基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考虑,比如云供应商的运营出现了问题,或者图书馆没有及时支付费用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图书馆在选用云计算服务之前必须仔细考虑,或者能够在服务协议中增加条款以尽可能规避风险。
结语
由于信息的无国界属性,因此相关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问题十分重要。在信息的保护、安全和获取等方面,必须拿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作为图书馆来说,虽然很大程度上只是云服务的使用者,但了解云计算的运作情况,对合理并高效率的使用云计算服务是非常有帮助的。这里面包括云计算的优点、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即使在条件较差或技术水平较低的基层图书馆,图书馆员通过充分了解这些问题,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服务和资源,来应对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不断变化。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是不需要考虑双方的实际地理位置的,因此,云的基础设施既可以建在相对偏僻的地区,以降低建设费用和维护成本,也可以为缺少基础设施的欠发达地区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云服务的优势,结合自身的资源,推动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
10.3969/j.issn.1001-8972.2015.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