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德育模式
2015-01-29穆书涛
穆书涛
一
每逢新学年开始,看到又一批新生步入校园,他们稚气未脱的脸上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我就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照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安排,要在2~3年的时间内,将这些初中刚毕业的孩子培养成能够独立步入社会接受生活和工作考验的、心智成熟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对中职教育工作者来说,该是怎样艰巨的一个挑战!
从功能定位上看,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支撑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把职业教育定位于就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但从教育的本质来说,任何一种类型的教育,都应该着眼于人的发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具备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对更高层次教育的期许,我们更应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到底怎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品质优良、内涵丰富、专长明显、创造力强”,既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挑战,满足工作岗位的专业要求,又能对自己一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追求做出合理规划,具备向人生更高目标不断冲刺的愿望和能力,这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二
成才须先成人。德育是育人的基石,是教育的根本。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适应学生的个体需求,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与内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是广大职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决定了中职德育既应遵循德育一般要求,也要遵循其自身的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德育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三贴近”的原则,紧密联系中职学生生活实际,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学习,更注重行为养成和情感培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完善中职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三
然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德育重概念灌输轻学生生命体验的模式,在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适应中职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成熟的德育模式。从全国范围内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来看,尽管有关德育的规章制度较为完备,有关德育研究成果林林总总,但中职德育工作仍然是职业教育的短板,我们在构建体现中职教育特色、适合中职生特点的德育模式方面还需进一步进行实践探索和实验。因此,从职业学校的特点和现状出发,改进和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探寻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就显得十分迫切。基于这一认识,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抓住关键,立足于学校实际,从学生的行为养成、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手,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构建“三线三课”德育模式的思路,并践行数年。在模式构建过程中,我们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目的,以培育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注重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拓展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力图通过一所学校的德育实践,以期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形成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
四
德育并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德育也并不是要渗透于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而是蕴含于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应有之义。基于这一认识,在职业学校中所有的课程资源都承担着德育责任。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换言之,学校里一切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资源都应该称之为课程。对此,我们提出要着眼于学生的文明礼仪与行为养成,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职业规划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提高,以此来做好德育工作,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即整合礼仪与行为养成课程资源,以《文明礼仪》课为抓手,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职业生涯规划》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终身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培育他们面向未来、筹划人生的信心和勇气。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三条工作线的作用,坚持课堂教学的德育主阵地作用,注重学生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的德育体验,注重公民意识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实习实训始终。从点滴工作入手,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扎实工作,形成开好三门课、抓好三条线、影响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构建“三线三课”德育体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好职业规划能力和人文素养,且创造力较强的新型技能人才。积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形成以优化和培育受教育者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促进受教育者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全面和谐发展的德育模式。
五
提出构建体现中职特点的德育模式,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争鸣,而是为了服务工作实际、提升德育水平。德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师生在心灵交流和碰撞中的点点滴滴。基于对中职德育的理解,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确立了“品质优良、内涵丰富、专长明显、创造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所谓品质优良,首先是要求学生成为守法的合格公民;其次是要有一定道德操守和良好行为习惯;最终目标是要成为有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品德优良,举止得体,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心理抗挫能力,能对自己人生做出合理规划的良好公民。“三线三课”德育模式就是基于以上德育目标,针对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出发而提出的。从几年的德育实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德育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以文明礼仪、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带动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避免德育内容的空泛,具有较强针对性。二是德育目标更加切合实际。让学生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和专业素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有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在目标确定上避免了德育目标虚高,更加注重实效。三是在德育手段上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利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均为德育载体,尤其是注重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和课外主题教育活动的结合,德育效果明显。四是德育实践中注重三个方面的融合和渗透,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德育效率得以提高。
六
做好中职德育工作既需要符合实际的制度设计,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具体实践。构建针对性强的中职德育模式,是为了开发和整合所有可利用的德育资源,以期形成最大合力,让德育从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富有生命气息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在具体工作中深入思考当前中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几年来,围绕着“三线三课”德育模式的构建,郑州科技工业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个相关课题相继结题推广,并获得省市表彰。多部专著结集出版,成为指导德育实践的理论成果。如老师们将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智慧总结、提升,形成了学校德育校本教材《师生飞鸿——青春期絮语》,着眼于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从行为养成、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指导及青春期学生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出发,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结合德育实践经验,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期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青春期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全员育人的有形成果。几年来,老师们在德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提升,在专业发展的路子上愈行愈远,青年教师李迪近年来有数本德育专著出版,发表文字200多万字,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青年职教德育专家,成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代表。而作为德育成果的最终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行为气质、言谈举止、品行品德均发生巨大变化,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当然,德育的有效性问题是个大课题,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争鸣,更需要实践中的总结提升,构建具有中职特点的德育模式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会在中职德育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