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7大流言
2015-01-28黄琯
黄琯
2014年的手足口发病高峰提前杀到,发病数和重症病例数也明显增多。这种病年年都会出现,传染性也依旧很强,家长须认真对待,尤其不要轻信以下5种误区。
待在家里就能高枕无忧?
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但其实成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只是由于抵抗力较强,即使感染了也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症状。
这类隐形感染者极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孩子。所以在手足口病高发期,除了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处,即使在家里不出门,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减少和孩子的亲密行为,做好个人卫生,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尤其在流行病高发期,家长进门后,第一要做的就是换衣服、洗手、洗脸,然后再跟孩子接触。
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了?
手足口病是多达十几种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由于手足口病“一病多源”,多种肠道病毒都能致病,且无法在一次感染后获得终生免疫,所以曾感染过的孩子依旧有感染的可能性。
手足口病危险是因为它会致命?
重症患儿确实有可能致命,因为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而危及生命。不过实际情况中,重症患儿只占万分之几的比率。
比起“致命”,手足口病真正的危险在于很强的传染性。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接触物间接传播;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其病毒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3岁以下儿童普遍易感,病情发展得也比较快,一传十,十传百,让家长尤其苦恼。
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才见效?
其实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大多数医生都建议采用“等待疗法”,也就是不采用积极的抗病毒措施,让机体慢慢恢复健康。香港医生黄志浩认为:“这个病其实基本上不用怎么治疗,它会自己好。我们只是在孩子发高烧的时候,给一些退烧药;然后喉咙痛的时候,给一些舒缓的东西,其他的就没有了,10天左右会自愈。”他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医生的想法。
在整个手足口病期间,家长的任务有二:一是观察是否有变成重症的可能;二就是就是采用各种方式让孩子的主观感受好一些,比如退烧、消炎等。如果孩子口腔疱疹严重导致进食量少,还应考虑通过输液补充液体和能量。
酒精、白醋、苏打水,手足口病病毒死光光?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不少家长热衷于用酒精、白醋、苏打水等来消毒家居,其实这些都是无效的。因为只有紫外线、50℃以上的高温以及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酒才能有效杀灭病菌。特别要提醒的是,今年广东地区的手足口病多由EV71引起,该病毒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它对紫外线及干燥环境敏感,如果家有体弱儿,建议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环境。
在流行病高发期,对孩子日用品的消毒,可使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餐具奶瓶可通过煮沸消毒;孩子衣物、被褥要经常暴晒,也可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对手足口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做出明确规定,家长应切记这7项危险指标:
1 持续高热不退。
2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心率增快。
4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 高血压。
6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 高血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