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高职教育中引进现代师徒制模式的探究
2015-01-28易斌
易斌
【摘 要】分析建筑类高职教育中引进现代师徒制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建筑类高职教育中师徒制的具体运用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师徒制 技能训练 教学模式 工作体验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52-02
中国的师徒传承由来已久,尤其在建筑行业传统师徒制非常普遍,从古至今造就了一批批能工巧匠。然而,在现代教育大背景下,师徒制还有意义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人才供需矛盾。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建筑人才,表现为年轻的毕业生不能融入工程实际,建筑工地紧缺的技能型人才无人胜任。如何更好地适应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是每一个建筑专业职教人都要积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方法,就是强化职业教育的技能训练。这正是师徒制教育模式的长处。所以,大胆引入现代师徒制是我们改革职业教育模式,尤其是建筑类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的一条有益的探索之路。
一、建筑类高职教育中引进现代师徒制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当前,在整个国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就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重大任务。而推进职业教育中的“现代师徒制”改革,就是要让职业教育更好地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这就是大背景,充分说明全社会都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现代师徒制是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一种教育方式。师生之间以及师徒之间可以充分相互了解,教师及师傅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优势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非常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所大力提倡的。同时,现代师徒制更是一种情境教学方式。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生不再是智慧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学生置身于工作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体验职业过程,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在现阶段建筑类高职教育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建筑企业要求。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应是在企事业单位中用得上、拿得起、留得住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对学生实践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与建筑施工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代表反映学生缺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今后应大力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训练。反观现有教学课程体系,的确存在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偏少的普遍现象。即使有一些实践课时,也不一定能够与实际要求衔接,教学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在已开设的实训课中,采用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模式的学校毕竟是少数。不少学校建立了规范适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但由于师资及设施的限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里面的因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也不外乎师资、设备、场地、资金等。
综上所述,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与传统师徒制的教学优势不谋而合,一定能够在实践技能教学中取得效果,在当前建筑类职业教育中必然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建筑类高职教育中师徒制的具体运用
(一)创建运用现代师徒制的基本条件
1.打造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以往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是一个师傅带若干徒弟,这种传帮带的模式有它的好处,将做、教、练融于一体,很像现在常说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但每一个师傅都有个人的不同见解和经验,个性也不同,传授的技能也各有所长。而这里提倡的老师必须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每个老师针对专业的一个或几个技能对学生加以训练、指导,类似于流水线生产。这种模式既传承了传统师徒的优势,又避免了传统培养模式的缺陷。在层次上,也要高低结合、青老结合,形成合理梯队,也保证了教学的可持续性。
2.建设合作紧密的校外生产基地。没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就无法真正的体验工作。这里强调必须要与企业的实际应用项目相结合,缺乏实践项目就没有一个实践的载体。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或工序,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有真实感的工作压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由师傅(老师)指导完成应完成的工作,徒弟(学生)由此产生的职业成就感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3.建立设施齐备的校内实训基地。要想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必须合作组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合作平台。这个平台为学校企业共营,按企业化管理,利益风险共担。规模不必很大,但是一定要满足建筑企业生产要求。这样一个平台是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基本保障,是我们实践教学得以实施的硬件。
4.设计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要做到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实践性,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团队必须认真细致的分析整个教学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项目。同时也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安排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形进程。
5.实现教学效果考核的标准化。考核标准是徒弟学成师的教学指南。传统的师徒培养是师傅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考核徒弟是否能成师,这样的考核方法不科学、比较主观,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而现代师徒教学模式必须是要统一的考核标准才行。这个标准必须以岗位工作要求为参照来制定。
(二)运用现代师徒制的具体教学模式设计
培养方式归纳起来,要做到以下四点: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双师型)、教学过程的流水作业(系统化)、工作项目的企业化(实践性)、人员身份的双重化(职业性)。这些也是“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的最精华的东西,其中又以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最为重要。师徒制对现有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技能要求,没有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无法实现理想的实践教学改革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唯有“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实践教学必须紧紧把握施工现场生产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系统化的流水作业。为了增强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必须把工程项目引入教学当中。同时,师生关系和身份也要转变观念,要把自己置身于职业环境,从师生关系转变为同事关系。endprint
(三)运用现代师徒制的方法
我们既倡导校内外教学的融合,也注重不同教学环境的特点和区分对待。
1.校内采用模拟项目实训,学生身份,重点进行简单的专业技能训练。以建筑施工技术工艺实训为例,我们采用“一对多,小组形式”的方式,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砌筑项目,也是一个较为综合的工作过程,实现“专业教师团队化、教学过程的流水化”。学生通过工艺实训,既掌握了初级工操作技能,又巩固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校外采用真实岗位工作,学徒身份,重点在于体验较为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工程现场施工员岗位为例,我们采用“团队合作,分工协作”的方式组织教学。从工地最基层做起,力求完成所有施工员岗位工作。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锻炼了个人组织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这些都是一个优秀施工员必备的基本条件。
三、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地把现代师徒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如何转变思想意识,正确理解师徒制的教学模式。思想观念的改变,是师徒制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假如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模式上,就很难有所作为。
第二,建筑企业与学校办学思想的统一是否一致。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更多考虑眼前的效益。学校则着眼于人才培养,招生及就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找到一种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
第三,教学改革的投入能否落实。任何一个实践教学的改革,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实实在在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落实师徒制实践教学就是一句空话,这需要各方共同付出。
总之,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正如成熟的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奢华的意大利手工皮制业、精细的瑞士钟表制造业等,无不显示现代师徒制在职业教育领域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应充分吸取现代师徒制教育模式的精髓,大胆探索和改革建筑类高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输送高技能型的建筑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忠良.高职实践教学的性质、特点及构成要素探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李江立.职业教育四化流水培养模式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2)
[3]李通国,李贤正.师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现代运用[J].科技信息,2010(18)
[4]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作者简介】易 斌(1967-),男,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双师型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技术。
(责编 何田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