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2015-01-28韩宝生宣立民王淑艳韩春玉
韩宝生 宣立民 王淑艳 韩春玉
摘要:大豆食心虫属昆虫纲鳞翅目小卷蛾科,也叫大豆蛀荚虫、小红虫。由于其食性较为单一,以幼虫蛀荚取食籽粒造成危害,因此所寄生的植物种类不多,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形态特征;发生条件;为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1.046
1大豆食心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体长5~6毫米,前翅近长方形,前缘有10条左右紫黑色短斜纹,周围黄色,后翅浅灰色。卵椭圆形稍扁平,初产白色,孵化前橙黄色。幼虫共4龄,虫体圆筒形,初孵黄白色后变橙红色,老熟幼虫体长8.1~10.2毫米。蛹黄褐色,藏在由幼虫吐丝制成的筒形土茧内。
2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条件
2.1土壤温湿度
大豆食心虫对湿度的要求比较高,20%的土壤含水量最适合化蛹和羽化出土。成虫产卵的最佳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为90%。因此,大豆食心虫化蛹、羽化和孵化多集中在高温高湿的7~8月份。
2.2不同大豆品种
豆荚毛长而密的着卵较无毛的品种多,荚毛直立的比弯曲的着卵多。大豆荚皮木质化隔离层細胞紧密且横向排列的较隔离层细胞疏松且纵向排列的受害轻,品种结荚过早或过晚不适于幼虫蛀入,所以危害也较轻,这是物候异常造成的。
2.3大豆连作
大豆连作地块比轮作地块受害重。9月份幼虫脱荚后即入土越冬,成为来年豆田的虫源,因此,实行远距离轮作可减轻危害。
3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特点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荚取食籽粒造成危害,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7月中旬到8月初化蛹,成虫7月末至8月初始见,8月中旬为盛期。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轻者沿瓣缝将豆粒咬成沟,似兔嘴状,重者把豆粒吃掉大半,被害粒失去原形,豆荚内充满粪便,严重影响大豆品质、芽率及产量。虫食率视大豆品种的品质及熟期而不同,一般年份常规品种虫食率为5%~10%,而高油及早熟大豆通常为10%~30%,严重时达40%~50%,甚至高达70%~80%。受害大豆不但产量下降,而且品质变劣。
4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的土内(3~5厘米)作茧越冬。来年7月底到8月中下旬羽化,产卵高峰在8月下旬,卵多产在豆荚上。8月底至9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在豆荚边缘附近吐丝结网,然后蛀入荚内危害豆粒,荚内充满虫粪。幼虫在荚内为害20~30天,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在豆荚合缝线附近咬孔爬出,入土作茧越冬。
连作田重于轮作田;大豆结荚期与成虫产卵盛期吻合度高,则受害重,反之则受害轻,因此适当提早播种或利用早熟品种,可降低虫害率;大豆多荚毛品种着卵多、危害重,无荚毛或少荚毛品种着卵少,受害轻。
5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5.1选择抗病品种
尽量选择无荚毛和荚毛弯曲,木质隔离层结构好,食心虫荚死亡率高的大豆品种,选用豆荚少毛、早熟且丰产性好的大豆品种,减少落卵量。
5.2轮作与中耕
实行远距离轮作,在距前一年大豆田1000米以外的地块种植,降低当年的蛀荚率。有条件的地区采取水旱轮作,对虫源田实行耕翻灭虫;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特别是在化蛹和羽化期增加铲趟,可减少羽化,减轻危害。秋翻豆茬地,秋翻耕耙能破坏食心虫越冬场所,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豆茬地如播种小麦,小麦收后正值幼虫上移和化蛹,随即翻耙麦茬可大量消灭蛹前幼虫和蛹,降低羽化率。
5.3生物防治
利用赤眼蜂灭卵。这种防治方式是在成虫产卵盛期进行1次放蜂工作,放蜂量在每亩2~3万头,间隔5天左右连续放2次,可使虫食率减少约43%。期间可适当增加放蜂次数,以提高防治效果。
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越冬幼虫。在室外小区进行试验能够提高幼虫寄生率70%~100%之间,降低羽化率50%~70%之间。经过大田试验能够提高幼虫寄生率在30%~36%之间,降低羽化率50%~70%之间。可在幼虫脱荚前,用白僵菌粉25 公斤/公顷,其中每公斤菌粉加细土或草灰9公斤,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落地幼虫与白僵菌孢子接触后,当遇到适合的温湿度条件时就会发病死亡。
5.4化学防治
当大豆食心虫在田间出现打团,并且每团蛾量较大,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时,即表明成虫已进入发生盛期,成虫盛发期后5~6天、产卵高峰后3~5天,喷药防治,施药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每亩用5.7%百树得乳油30~45毫升,或10%氯氰菊酯乳油40~50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25~40毫升,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40毫升,加水50~60公斤喷雾或对水10~20公斤弥雾,或2.5%功夫乳油2000~4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4000倍液,每亩喷施50~60公斤药液。
作者简介:韩宝生,中专学历,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