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5-01-28姜小伶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小学066500

学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情境数学

姜小伶(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小学066500)

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

姜小伶(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小学066500)

一节课堂只有高效才能让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低效率的课堂,即便教师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是事倍功半,即便教师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无益的。所以,学生有无进展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应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把课堂主导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教育功能。

一、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学习,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用竞争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人脑的大部分功能都没有被开发出来,这些潜能需要竞争让它们处于兴奋状态,调动它们进行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赛、竞争,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获得成功的时候,内心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二)多媒体辅助,激发探究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现代科学技术成为了学生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带给学生学习方式上的改变和提高,让学生有兴趣投入到更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2只鸡、5只鹿、1只象、4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体验成功,激发持久学习兴趣

成功感是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之后,就会激起上进的力量和积极性。学习上的成功,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起一个积极有效的作用。所以,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要获得知识上的体验,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学生尝到甜头之后,会更加追求这种情感体验。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用多种方式来激起和提高,智慧的教师会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要精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沟通知识点间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科学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一)提出的问题要形式活泼,形式新颖

问题的设置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提出恰当、新颖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设置适合学生有效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复习“平面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可设计如下生活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一张数学小报,想要用镜框装起来,需要买一块多大的玻璃?需要多长的铝合金做边框?这两个问题需要用到什么数学知识来解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还可以发出求助热线: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计算的方法我都会。可是一到了解决实际问题中,我就经常失分——因为我经常判断不清楚是求周长还是求面积。谁能帮帮我,教我解题的高招?这样可以引发学生思考。

(二)设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当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①(38+25)×2=126(米)②38×2+25× 2=126(米)这两个算式我们也可以连起来吗?(38+25)×2=38×2+25×2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总结汇报:它们都只有三个数;它们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都是两个加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左右两边的结果都相等。接着再抛出问题:“是不是这个规律对于所有数都可以用呢?”这样,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把这三个数换作别的数试试,验证一下。最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分别用三个字或是符号、字母表示这个规律你能试着表示吗?”让学生逐步抽象,逐步概括,渐渐提升数学内涵。

(三)问题情境要趣味与数学味并重

每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问题为教学服务的功能,不能把问题情境的创设只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和“敲门砖”。比如,我在教学《吨的认识》这节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牛、熊、马、鹿一起去参加动物运动会,当他们走到一座小桥边的时候发现桥头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我直接把问题指向过桥要注意什么?他们能过桥吗?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吨”这个新的知识点,激发起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吨的知识的欲望。在学生学习吨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再来解决问题:他们该怎么过桥?为他们设计过桥方案。这样的问题情境既体现了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展示了其中的数学味,达到做数学的目的。

三、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表明,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参与和努力。教学活动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之间的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那么一个教师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述,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活动才能产生一个良好的效果。如教师可鼓励学生说:“你真棒!再想想!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教师对学生的开放性答案可以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并且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比如,讲授“火车4小时行18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7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这类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方法。有的学生用比例解,有的学生用算式解,每一种方法教师都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学习效果很好。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各方面的要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课堂能够精彩纷呈。

(责编张宇)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情境数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