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精神指导下独立学院通识课程改革初探

2015-01-28葛美英河南大学民生学院475000

学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通识以人为本设置

徐 楠 葛美英(河南大学民生学院475000)

“以人为本”精神指导下独立学院通识课程改革初探

徐 楠 葛美英(河南大学民生学院475000)

独立学院通识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重视学生的德行修养与人文素质。这就要求其在课程设置理念方面,应该完成从知识中心到人文灵魂的转变;在课程设置原则方面,应该坚持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在课程评价方式方面,应该由标准化评价逐渐过渡为发展性评价,从而实现教育“育人”的终极目标。

独立学院通识课程以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1]在“以人为本”的战略指导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呼唤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通识课程作为高校课程设置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应该成为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独立学院通识课程改革中,在课程设置理念方面,应该完成从知识中心到人文灵魂的转变;在课程设置原则方面,应该坚持课程类型多样化;在课程的评价方式方面,应该由标准化评价逐渐过渡为发展性评价,从而实现教育“育人”的终极目标。

一、独立学院通识课程设置理念——从知识中心到人文灵魂

我国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集中于知识性,尤其是对具体学习内容的选择和优化。这种知识中心的通识教育虽然长期以来对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知识中心的通识教育过分关注知识和学科的通识教育,从认识论方面来看,片面地把知识凌驾于生活世界之上,远离了教育的本义。

刘铁芳教授曾指出:“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在于其承载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也就是以通识培育通人……而非通才……即培养完整的人。”[2]可见,通识教育如果一味强调知识就远离了教育的灵魂,那么大学就会被蒙上功利的阴影,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成了钱理群先生所指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利己主义者“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3]。而独立学院与其他高校相比,由于其产生目的就是要吸收对高等教育资源有强烈需求的受教育者,所以它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容易走入功利化的误区。因此,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就更应该突出人文性,以回归大学教育的本义。

二、独立学院通识课程的设置原则——课程类型多样化

如果说以“育人”为中心的课程价值观是通识教育的灵魂,这决定了通识教育必须突出人文性。那么,通识课程的设置原则就是育人功能的具体表现。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通识课程的课程类型主要是“学科课程”,是“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4]。而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课程类型多样化是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其主要表现在,结合实际可以尝试综合课程设置和校本课程开发。

综合课程是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5]。独立学院通识教育选择综合课程的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学科、学生、社会三大课程设计维度,着眼于培养学生整体素养,以主题中心和问题中心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方式;第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育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第三,任课教师编写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6]。基于独特的办学机制和培养定位,独立学院的校本课程开发更具有特殊意义。它应该基于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资源整合原则。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中,可以结合母体院校和合作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通识课程设置中完成各种资源的整合。第二,主体性原则。在独立学院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发主体是教师,受益主体是学生。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参与机制和反馈机制,使两个主体密切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合作与开放原则。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该注重学科间联系,注重由专任教师、辅导员、学生组成的专业团队的组建。其次,要建立开放型教学平台,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资源。

三、独立学院通识课程的评价方式——由标准化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

实现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可以使独立学院通识课程具有生机和活力。但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是基本目标,通识课程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完成其“育人”的最终目标。而合理的课程设置必然和恰当的课程评价方式密不可分,这就要求独立学院通识课程的评价必然也要完成革新,即由标准化评价逐步向发展性评价转变。

标准化评价,即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课程标准,通过量化的手段进行测量。这种课程评价,忽视了课程的情境和课程外的经验,忽视了教育和人的发展的生成性、创造性。这就需要课程评价要逐步由标准化评价向更先进的发展性评价过渡。

而独立学院因其较为灵活的办学模式,为发展性评价的推行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在评价方式的逐步转变中,独立学院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评价方式方面,应该做到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促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其次,重视对学生情感成果和心理活动成果的评价。关于情感及心理活动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观察、问卷、访谈、学校记录。

综上所述,只有从理念、原则、评价三个方面对独立学院的通识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才能体现独立学院通识课程“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而通识课程的改革则可以成为整体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助推作用。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0-3-1.

[2]刘铁芳.大学通识教育的意蕴及其可能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2(7):1.

[3]钱理群.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N].中国青年报,2012-5-3.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38.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76.

[6]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处.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和改革发展——全国第2届课程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年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此文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

(责编张翼翔)

徐楠(1985—),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现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葛美英(1964—),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现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教育学。

猜你喜欢

通识以人为本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