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求同与求异

2015-01-28江苏省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213300

学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粘贴菜单本质

杨 芳(江苏省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21330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求同与求异

杨 芳(江苏省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213300)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等学科特点。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学科面临着教学内容多、涉及软件繁、所占课时少等问题。由此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学完一个模块丢掉一个软件、重复学习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采用“求同”和“求异”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构建完整、清晰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顾名思义,求同是指两道或两道以上的题可以使用一种方法解决;求异是指对一道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解决方法。它们广泛存在于信息技术学科中,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求异”和“求同”,鼓励学生通过不断探究掌握归纳与分析这两种基本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一、求同,迁移探索领悟本质

(一)归纳总结、抓住本质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某一款软件来开展教学,如“应用文档的设计”是基于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基于数据处理软件“Excel”,设计主题网站是基于网站制作软件“Front Page”,多媒体作品制作是基于软件“Power Point”,“图片处理”是基于软件“ACDSee”和软件“Photoshop”等。由此可见,软件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软件的种类繁多,新软件层出不穷,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软件都教给学生,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如果只学会这几款软件的使用,那么面对没有学过的软件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几款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软件时,能做到胸有成竹,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几款软件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从中发现规则,并提供情境让学生应用到操作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运行软件”这个操作,“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可通过进入“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Microsoft Office”进行启动运行;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也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千千静听”启动运行即可。这就可以归纳出“运行软件”的常规方法规则:程序的运行方式,都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选项中找到相应的程序进行启动运行。这种例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的“求同”教学方法,本质就是从操作中提炼和归纳出规则。信息技术的操作是灵活多变的,然而,殊途同归,变的背后隐藏着不变的操作方法规则。

(二)迁移应用、自主提升

在学生掌握旧的操作方法之后,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虽然它们涉及的操作方法都是学生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学生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求同”引导、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应用。如在学生已经有了几个软件的使用经验后,再学习新软件时,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运行软件、在软件中保存文件等,教师就不需要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回忆“在其他软件时是如何做的”。学生自己尝试,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应用某条规则,应用越多,规则掌握越好,学生遇到问题就会灵活处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这样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直接告诉或演示,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求同”,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引导学生迁移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感到新知识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提升自我学习和操作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

二、求异,发散、扩展思路

(一)求异,发散、拓展思路

如果说“求同”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那么“求异”就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求异”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创新思维以及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信息技术中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如在“应用文档”Word软件中学习“复制或粘贴”,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C/V,也可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也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粘贴”工具,也可使用右击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这些例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胜枚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异”不满足于一种操作方法达到某种效果,从而“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灵活选择,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学生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通过选择恰当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在“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章节的“数据处理”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些不同的方法后,教师可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示范、对比学生作业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总结每种操作方法应用的场合。如当“数据记录”比较少时要计算数据结果,可采用系统自带“计算器”简便计算出结果;当“数据记录”比较多时,可采用“函数”快速进行计算;当“数据记录”多并且计算要求复杂时,可采用自定义“公式”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分析后,学生快速总结出每种方法适用于哪种问题,在应用时能“灵活选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信息技术课中的“求同”和“求异”本质就是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究,面对不同的问题,首先“求同悟本质”,学会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达到类似的效果,再“求异展思路”不断地应用规则,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责编赵建荣)

猜你喜欢

粘贴菜单本质
帖脸谱
《猫头鹰》小粘贴
中国新年菜单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本月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