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的三大“误区”

2015-01-28刘兆勋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212300

学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误区作文

刘兆勋(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 212300)

语文教学的三大“误区”

刘兆勋(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 212300)

高三教学已经进入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的许多习惯基本养成,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容易马上见到成效。虽然对于填报志愿来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有很大的帮助,但总的说来,语文课作为锻炼思维、陶冶情操、促进沟通能力的学科,却远远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我发现由于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学生不能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误区一:语文课堂——“教师问题开路,学生对答如流”

如果没有疑问,教室里的学生,将不去独立思考。语文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把“满堂灌”演变成“问题开路”,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相同:“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他是如何描写阐释?”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熟门熟路、一蹴而就。有些教师把参考书和教案的问题在课堂上探讨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固有的答案当中。还有些教师把陈芝麻烂谷子的问题在课堂上重新学习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束缚在前人的条条框框内。课堂阅读教学已成为教师的问题课堂,学生只是配合教师的“木偶”。因而,课上的文章学生都能读懂,所以也就无疑可问了。没有疑问也就没有思考,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思考能力的退化。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走出“对答如流,问题全解的课堂就是一节好课”的误区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奇思妙想的机会。学生如果提出问题,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让他们勇于探索、不断思考。就像古人所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我们应该意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不应该把语文看做是独立的学科,而应具有大语文的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界限,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发散,思考才能更加趋于完善。再次,学生所提问题也不一定当堂解决,尤为重要的是要给他们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最后,教师要尽可能加强积累,想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先让自己的视野变得开阔。以前我们常常担心的是:“如果学生问,我没有想到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如何办?”

误区二:作文教学——“一套模式走天下”

由于批改的时候分数差距较大,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试图摸索出一套“包打天下”的模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必然限制学生的作文水平。据调查,某次作文训练,四分之三的学生写的都是同一主题,思路都惊人得相似,都是在遇到突发事件后,内心先作一番激烈的斗争,最后幡然顿悟,最后再深化主旨,提升境界。这种作文模式虽说保险,但是清汤寡水,没有味道,不能显示自己独特的思维及素养,结果就是“满眼望去都是大路货”,阅卷的教师自然觉得索然寡味。

要走出这一误区,改革是一种必然,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让他们“我手写我心”。其次,加强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会贯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语境,主动发挥想象,重构文本。例如在讲“官渡之战”时,让学生查阅资料,大胆想象,去续写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教师要让学生积极阅读,说出自己心中的精妙之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点拨。

误区三:语文作业——“钻进古书袋”

现今的语文教学,从高一到高三,教师把大多数精力放在古文的学习及背诵上,而对现代文不理不睬,而且还振振有词,考什么教什么,有的放矢,绝不浪费学生的时间。这种观念是极其荒谬的,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及纠正。

高中学生的语文作业与初中和小学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但学生在作业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往往手足无措、不知该干什么。教师会在讲解古文后要求学生把课文背下来,而背诵只是学习古文最基础的工作。如果不理解性地背诵,那背起来相当不容易,在考试的时候最多拿下默写的分数。而考试的时候还会考查实词虚词的解释和特殊用法及句式的翻译,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理解性记忆和学以致用。

现行考试重点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如果学生不走出“现代文不学也罢”这一误区,上课的时候听课不认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积极思考,那么他们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能力就得不到提高,语文的分数自然惨淡不堪。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每个教师都应极其重视。学生的课后作文,应更多训练他们的片段写作,积少成多,培养语感。多阅读,多背诵,多练笔;记录自己点滴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学生只有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一定成绩。

(责编张亚欣)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误区作文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