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感恩

2015-01-28徐稳平河北省廊坊市第六中学065000

学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橘子背影课文

徐稳平(河北省廊坊市第六中学 065000)

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感恩

徐稳平(河北省廊坊市第六中学 065000)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员的工作和服务,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一样都离不开他人的奉献和付出。“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是一种美德,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帮助,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如果人人都怀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去创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大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和谐。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中有很多很好的素材,只要我们教师深入挖掘,有效利用,就能起到德育的功效。比如,我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时,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感恩父母的教育,效果非常好。

讲授课文前,我安排了如下预习任务:第一,通过自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朗读,体会散文的中心意思。第二,本文是一篇描写父亲的叙事式散文,为什么不用“我的父亲”之类的标题,而是用“背影”作为标题?第三,读罢本文,你的内心会升华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初步自学,然后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在课堂授课时紧随教师的思路,将自己的所思所得与教师的讲解对照,看看有哪些出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讲授新课时,我紧紧抓住文章的写作特点入手。

一、文章以背影为重点和线索,构思精巧

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我引导学生讨论了预习中的第二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经过大家的思维碰撞,学生认识到作者选择“背影”这一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特征作为标题,并以此作为文章的重点,使其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重要线索,立意独特,构思精巧,更能打动人心。本文以事写情、因情动人,在“车站别亲”这一节中,作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紧紧抓住父亲买橘子两次爬月台这一镜头进行特写,而对其他的事情一带而过。父亲的爱子之情和儿子的爱父之意,都通过父亲的“背影”这一具体形象真切、细腻、朴素、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此时,我让学生找出作为本文重要线索的“背影”一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地方出现,写法是否相同,作用是否一样?学生很容易找到了四处描写背影的地方。我引导学生对这四处的描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作者在此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对“背影”这一重点进行了两次实写,两次虚写。然后我们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实写是虚写的基础,是虚写的条件,没有实实在在的“背影”的描写,本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虚写是对实写的感情的深化和升华。文章四次描写“背影”,四次“泪下”,将父子之情真切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

二、文章注重描写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感人至深

1.动作描写。在父子车站离别,父亲买橘子的过程中,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并进行反复诵读,以体会其中的情感基调。“蹒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将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等一系列的动作组合成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镜头,创设了一种感人至深的“爱子”意境,铭刻在作者心中。

2.语言描写。文中父亲的语言都很简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时,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短短的五句话,含着许多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表达了对儿子的无限关切和慈爱。

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归纳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次通过诵读的方式体验文章的感情基调,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生养了我们,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抚养我们长大,我们理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当然,学生现在还是未成年人,并不能给予父母以物质上的回报,而只能给予父母以精神上的、情感上的慰藉。“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也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责编张亚欣)

猜你喜欢

橘子背影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两个背影
橘子沉浮记
背课文的小偷
漂浮的橘子
背影
橘子的自述
分橘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山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