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2015-01-28王秀芹河北省抚宁县骊城学区第一小学066300

学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成语思维课堂教学

王秀芹(河北省抚宁县骊城学区第一小学 066300)

提问,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王秀芹(河北省抚宁县骊城学区第一小学 066300)

提问不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手段,还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更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教师能为学生设计出适当的课堂提问,并在恰当的时候使用提问,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教师问题提得巧妙,有延伸性,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尽如人意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提问往往比较随意。有的教师不分时机,什么时候想问就什么时候问;有的教师所提的问题不够精准,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有的教师所提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对学生有启发和引导;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生成,当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时,就手足无措。这些教师都对提问缺乏一定的技巧。他们“低效的提问”也会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数量多,质量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设置的提问过多,学生一直处于一问一答的紧张气氛之中,缺少安静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种课堂看上去气氛很热烈,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却比较低,同时拉低了他们的思维水平,可谓是得不偿失。

2.教师介入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考虑的应该是为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教师好教才提问。而有些时候,我们会对学生没有信心,不知不觉中介入他们的思考过程,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混乱,没有自己的独特思维。

3.等待时间过短。在提出问题后,很多教师都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稍等片刻就叫停,或是开始讲其他内容。这时,学生的思维还在酝酿之中,尚未进入思考状态,怎么能有自己的想法呢?

4.问题粗放,效果不好。教师的提问多数是粗放型的,而那些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学生发现学习规律,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问题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教学的实效性就比较低。

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问,学生答。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教师所提的问题思维度较低,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超出学生的思考水平。这些教师所提的几乎都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没有开放性问题,也没有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充斥着过多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使他们很容易就迷失了学习的方向。

5.教师不会倾听学生的回答。倾听学生的回答是教师要做的一门重要功课。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论他的答案与教师预定的答案是否相符,教师都要认真倾听,切不可随意打断,也不能不置可否,让其他学生说出教师心中的正确答案。这样做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我说错了,老师都不想听我说完”的感觉,导致学生对课堂活动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二、怎样使课堂教学提问更有效

想让课堂教学的提问更有效,教师就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提的问题应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提问时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所提问题要清楚、明白。在提问时,教师一定要将问题讲明白、说清楚。如果有需要,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口语化的语言为学生讲解,让学生能够明白教师在让他们寻找什么样的答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的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寻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以新颖的问题形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问题产生极大的好奇心,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如学习“可能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举例说出几个他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成语,并通过这些成语来体现可能性的大小。但是,当我在课上说出那些成语时,学生都很茫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们居然都没有听说过那些成语,更谈不上联系数学知识,掌握“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含义了。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叫来几个学生聊天,问问他们对成语的掌握情况,并对教学内容作了一部分的调整。当我再给学生讲这方面内容时,他们就能很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2.要在恰当的时间提问。教师要找出最好的提问时机,不能想什么时候提问就什么时候提问。问前要为问题做好必要的铺垫,问后要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归纳与总结,让问题能够起到“化解难点,深化认识”的作用。当学生产生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时,提问是最有效的。

3.提问要少而精。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所提问题过多,学生的思维就会一直围绕着问题打转。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觉得疲倦、厌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降低,导致学习质量和生成质量的低下。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目标明确,题量恰当,不能没有针对性地提问,也不能对一些琐碎的问题过多提问,而要对重点知识、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提问,做到精益求精。

为了给学生更好的答题体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让每个问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仅问题本身没有问题,还要能组合成更加优化的问题系列,让所有问题最后都能组成一个整体,具有极强的严密性和整体性。这样,学生回答时就会逐步深入,不仅能够轻松地理解知识,掌握要学的内容,还能得到思维上的锻炼,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提问涉及面要广。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学生,很少叫中等生,后进的学生更是受到冷落。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提问也一帆风顺,但是这与因材施教是相违背的。对此,教师应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问答。

5.要学会倾听。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倾听。在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以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既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使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责编张翼翔)

猜你喜欢

成语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猜成语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