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数学生活情境,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2015-01-28樊荣良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215600
樊荣良(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215600)
设置数学生活情境,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樊荣良(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2156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是说,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自由驰骋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给学生一个驰骋的舞台,利用教材内容、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尽情地说、想、问。
一、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挑战的舞台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此数学和生活生生相息,紧密联系。请看如今我们的新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导语引人入胜,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创设了丰富的人物和情境,书中的卡通形象,如大声嚷嚷的辣椒、一脸惊讶表情的西红柿娃娃、戴着眼镜的蘑菇娃娃,迎合了学生的天性;教材还创设了丰富的故事情境,如森林运动会、猴子捞月亮等,还安排了许多的游戏情节,如猜数游戏、套圈、抛画片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数学内容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更是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给了学生挑战的空间。
如“小小商店”,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自由购物活动情境来理解实际问题的算理。对于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出示问题后,提出:“你能帮小军计算出来吗?”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根据购物的体验很快列出了综合算式,学生对于解题思路,算理都理解得很到位。这样的一个个与数学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教材中数不胜数,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挑战空间和舞台,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生命力,体验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改变学习方式,给学生探究的舞台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重在“授”,学生重在“灌”。整堂课只是一味地说教,毫无生命力可言。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行教学,我一开始复习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穿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学生感到困难,于是我就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先独立试拼,再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尽管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学生是在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理解非常透彻,而且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创造的快乐。因此,课堂上我尽量少讲一点,多留给学生一些看书、讨论、交流、质疑的时间,采用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体验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又如,在教学“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用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你觉得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能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铺一铺,让学生亲手操作一下,这样的效果比较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这样的“铺一铺”可以让学生清楚地得出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把它铺满。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给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舞台。教师在一旁适时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角、活动的中心。进而通过实验论证,讨论发现收获,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不再在枯燥的“纯数学”中学数学。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的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使思维的火花得到了升华。
三、合理选用评价,给学生自我的舞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教师评价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选用评价机制,合理地恰当地评价每个学生。
例如,我在教“平移与旋转”时,我问谁能说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位小男生说飞机的运动是旋转,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发言,我说:“这位小男生很腼腆,能高高举手发言很值得我们学习,飞机的运动应该是平移,而飞机的螺旋桨的运动才是旋转,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学生齐声说明白了。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和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思维,我们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切莫让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受。对于的确有水平或创新的发言,更要给予热情的肯定。总之,富有艺术性的、合理的评价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我的价值。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因此,“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一同来关注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发展,奏响每个跳动的“音符”,使我们的教育成为一首永恒的快乐歌!
(责编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