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强化责任意识教育的尝试
2015-01-28杨兴寿甘肃省张掖市小满镇中心学校734000
杨兴寿(甘肃省张掖市小满镇中心学校 734000)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强化责任意识教育的尝试
杨兴寿(甘肃省张掖市小满镇中心学校 734000)
初中阶段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依托课程本身的特性,肩负起责任意识教育的历史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此,笔者在强化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解读课程标准,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且,责任和责任意识教育贯穿了《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解读《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是层层递进的:七年级主要培养学生承担对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八年级让学生学会对他人、集体负责,做一个守法维权的人;九年级的学生自觉地承担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做一个为民服务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目标,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硬性灌输,需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完成责任意识教育“感知—内化—升华—实践”的过程。
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责任意识教育内容
思想品德课的独特性质,使得它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教育教学服务。
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时,教材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开发和利用好教材资源。如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强调我们团结在一起,承担起共同的责任;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九课“一步之遥”强调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等。教材本身就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成为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立足地方实际,利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开发,将文本资源、生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网络资源等有机组合起来,丰富责任意识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责任意识教育服务。
三、创设教育情境,引发责任意识情感体验
教师在责任意识教育中应本着“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感悟,进而增强责任意识。如教科版九年级第三课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讲“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相关内容时,我首先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然后,我简要介绍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和百年抗争的历史,引用了屈原、范仲淹等人的诗句,带领学生重温了《义勇军进行曲》,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中国,面对列强的入侵和国家灭亡的危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一情境立刻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丰富教育活动,增强责任意识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按照联系实际、突出主题、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如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课开展辩论赛、演讲会、时事报告会等课内活动,以及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课外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进行教科版七年级思品课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的教学中,我曾布置过“请为我们自己设计一条关于责任的标语”这样一道作业题。我看到学生设计出:“对自己负责,对朋友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为父母分忧,是子女的责任”“学校兴衰,我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起”等标语。我还倡议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寓教于乐,在教学中营造了一种正能量,让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又如,在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九课教学活动中,我布置学生调查收集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学生的诱惑。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黄、赌、毒以及邪教等不良诱惑及其危害。这一调查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再如,在九年级,我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既认识到我们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又通过对这一现象剖析,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认识到自己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改善评价标准,落实责任意识评价内容
《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的总体说明是:“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客观、公正、准确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而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
这样,在落实思品课教学评价中,不再是单纯考查学生背了多少条条框框,更重要的是回归课程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逐步内化为学生“感知—内化—升华—实践”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体验、扩展提升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强烈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总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正是培养责任意识和形成良好品德的最佳时期。所以,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会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更有凝聚力、生命力、战斗力,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和谐。
杨兴寿(1970—)'男'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