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德育动能
2015-01-28郑晓旭河北省平泉县南五十家子学区中心校067500
郑晓旭(河北省平泉县南五十家子学区中心校 067500)
浅谈语文教学的德育动能
郑晓旭(河北省平泉县南五十家子学区中心校 067500)
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对人的塑造,塑造有道德、有灵魂的真正的人。语文教学更是担负着这样的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堂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渗透教育。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的渗透教育
据粗略统计,一个学生一天在课堂接受教育的时间约为5小时。而且,学生几乎每天都要上一节语文课。如果语文教师仅仅把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看待,就词句教词句,就语法讲语法,就工具给工具,这就不仅是教法上的问题,而是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课本中的优秀文学作品,是经得起风吹雨打的艺术精品,人情百态、悲欢离合、英雄壮举都在文质兼美的作品中有所体现。按照“移情”说的观点,人在观照外物时,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纳外物的情态于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物的形象,有陶冶性情之功效。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宝贵的每一节课,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渗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短短几句,伟人博大的胸怀蕴含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仁人志士的爱国情结包蕴其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鲜明的生死激励后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正确的爱情观渗透在内。
二、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的发散式渗透教育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与教师交谈。因此,我们应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与学生交谈。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交谈方式就是交笔友,在日记和作文中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用魏书生的话说是在“坚持道德长跑”。在日记和作文中,有的学生诉说着自己的早恋,我就给他写上:“早恋就像开在冬天的春花,很凄美。其实恋爱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时间和地点,而这朵错开的花迟早都要凋零。教师恳请你三思。”有的学生和父母闹别扭了,我的批评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孩子,我们是否能想想,父母每天早起为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情绪低落,我就写上鼓励的话语:“记住,你是最棒的。无论何时何地,老师都在为你加油!”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我也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以平和的心态,给他们写一段话,话严而有格,严而不厉。这样做的结果,使得班级凝聚力增强,学习劲头高涨,学生学会了理解、尊重他人,更难得的是学生和教师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今后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困难、挫折,耳畔总会响起老师亲切的话语,这难道不是对学生人格很好的塑造吗?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班里开展课前三到五分钟交流。交流内容:朗读自己的佳作;报刊杂志的佳作进行评点;谈名言警句对自己的启迪;抽签回答对热门话题的看法,等等。实践证明,课前短暂的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胆量,又刺激了学生的写作冲动,涌现出大批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澄清了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很多名言警句成为了学生的座右铭,或贴于桌角或贴于文具盒内,成为时时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这些深受学生欢迎的做法,多种多样的“发散式”渗透教育,不过是教师的举手之劳,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效应。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