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
——德育导师制的实践与心得

2015-01-28吴炎金福建省连城县职业中专学校366200

学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育人

吴炎金(福建省连城县职业中专学校366200)

润物细无声
——德育导师制的实践与心得

吴炎金(福建省连城县职业中专学校366200)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的下降使得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采取人性化管理方式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个大趋势。我校自2012年9月实施德育导师制以来,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升。我校的德育导师制因此成为中等职业院校实施德育导师制的一个有益尝试。本文结合本校的实施实践,从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必要性、具体运用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德育导师制必要性具体运用实践成效

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主要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尤其作为中职学校,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更加给学校学生的管理与德育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在以往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管理不够重视,往往由班主任一人负责全班大小事务,但班主任只重视日常管理,而忽视了德育教育。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在心理、情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对他人,甚至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德育导师制是一个新生事物,将其运用于中职学校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同时也是一种创新,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使学校的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再上一新台阶。对此,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情况来展开论述。

一、中等职业院校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必要性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

1.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与素质现状。近年来,大中专院校不断扩招,这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越来越紧张,面临招生难的困境。为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拓宽招生范围。福建省教育厅下发文件提出:“各设区市、相关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将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企业一线职工、下岗失业者等城乡劳动者纳入当地中职教育招生计划范围,拓宽生源渠道和扩大招生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范围,有效缓解了生源困难的困境,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素质整体低下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处于16到20的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独立意识差,责任感不强,心理抗挫能力差,唯我独尊,好冲动。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学生更容易受社会与网络的不良影响,存在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与管理现状。中职学校在德育和学生管理方面主要面临四个问题:一是教育管理难以全面覆盖。由于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低下,问题学生多,违纪频率、易反复,以往只是依靠政教处、团委、班主任等进行管理,难以实现对学生群体的全面覆盖。二是社会不良势力的侵入。有些学生沾染社会不良风气,以认识校外的小混混为荣,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三是班主任职能未全面发挥。许多班主任在教育中只是简单地履行基本的管理职能,而忽视对学生人格、心理的塑造,忽视学生人际关系、德育水平的教育。四是科任教师管理的缺失。教师各自为政,各科任教师只重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认为德育教育只是班主任的事,甚至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以上问题都严重地制约着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影响着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一种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

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面对每况愈下的生源素质,中职教师教育教学难度越来越大,教师往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并没有得到所期待的回报,体会不到教育工作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并不能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日益复杂,对学生教育的难度日益增大,使得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感重生,消极情感占主导,而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表现冷漠,严重地影响着学校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而实施德育导师制,专人负责,更易形成教学合力,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更易取得成效,更能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价值,体会成功,让教师以更大的热情与动力参与到今后的工作来,这样自然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大幅度提升教育成效。

4.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岗位缺位。由于问题学生多,班主任工作难度大,而班主任待遇相对较低,使得许多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这造成班主任岗位缺失现象严重。许多教师以“家里孩子小,忙不过来”“我身体不好”“我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叫年轻人当吧”“学生太难管了,我不善和学生沟通,当不好班主任,别叫我”等理由拒绝当班主任。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领导往往只能通过行政要求或个人感情去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实行德育导师制可以分担班主任的工作量,减轻班主任工作的难度,这对于缓解班主任岗位的缺位现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理论依据

1.德育导师制很好地阐释了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影响人们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的形成和发展的活动,不只是简单地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情感、人格与心理的教育。正所谓教书育人,现代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健全学生心理、提升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性情的重任。空有知识与技能,没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不仅不会为人类服务,甚至还会对社会带来危害。德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实施德育导师制将德育教育放在了一定的教育高度,很好地阐释了教育的含义,将教书与育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德育导师制是人本管理理念贴合实际的践行方式。现代教学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实施德育导师制正是人本教育管理理念在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在学生管理与教学中更能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更能让教师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情况,从而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更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更能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优势与特长,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与人格,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德育导师制是生活育人原则的体现。学校德育工作不仅要落实于学校之中、课堂之上,还应延伸拓展到整个社会与生活之中。这也正是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大教学观的重要体现。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教育要回归生活,这样才能避免空洞而机械的说教,还原教育的活力与魅力。引导学生关心与关注生活中的小事,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入手,将理论准则与行为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德育导师制正是实现德育生活化的重要体现。

二、德育导师制在我校的具体实施

(一)论证德育导师制的可行性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带领全体教职工展开积极的实践调研与理论研究。通过多方收集资料、积极与外校交流、与学生的充分交流等论证了德育导师制的可行性,并就德育导师学生的匹配、德育导师的职责、导师的考评等的具体细节来展开充分研讨,从而确立了我校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方向与流程。

(二)做好德育导师制的宣传工作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要顺利实施德育导师制,就要重视实施前的宣传工作。只有让全体教师都充分地认识到德育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与重要性,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此,我校印发相关的文字资料包括理论材料以及他校成功案例,有理有据,并让全体教师进行学习。这样更能让教师信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三)制定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与管理制度

1.开展师生之间的恳谈活动。德育导师与本组学生定期开展恳谈活动,就学生近期的学习、心理、情感等来展开轻松而愉悦、充公而自由的交谈,彼此坦诚相对,进行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从而全面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能够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以辅导、疏导为主,以说教、管教为辅,导与管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的不良心理与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乐观生活,主动学习,快乐成长。

2.建立和完善家长联系制度。德育导师要重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现在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通信技术发达,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可以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可以向家长及时通报学生的在校情况,同时也可以从家长那里得到学生在家的情况,这样可以让教师与家长对学生情况全面掌握。同家长一起来制定教育方案,家校步伐一致,这要更能帮助学生成长与成才。

3.建立过程加成效的德育导师评价制度。对于教师的评价不仅只看结果,更要关注教育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调查、与学生交流、查看导师教育日志等方式来了解导师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来评价导师。这对于教师来说不只是简单的评价,对工作的肯定,更能让导师从中发现问题,这样更加利于导师对今后的教育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我校将导师的德育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对业绩突出的导师进行表彰与物质奖励。实践证明,完善而科学的评价制度更能激起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所取得的成效

(一)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创新了中职学校的育人方式,使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德育导师制的实施让所有的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让每个教师都可以参与到学生管理与教育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导师,从而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全员参与、全面参与。这是一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模式,是以导为主、以管为辅的教育模式,是对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的彻底摒弃,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这样更加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更加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心理与情感的培养,更加利于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提高。在这种模式下,连城职专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以及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二)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局面

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各自为政,智育与德育相脱离的局面,在全校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局面,让德育工作再无“死角”,不是强制的灌输,而是心与心的互动、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或小组座谈,或聊天式谈心;或面对面的交流,或展开网络互动;或一起在操场上运动,或在校园里散步,或到教师家里聚餐等等。导师们在恳谈活动中慢慢成了学生的贴心人,许多问题正是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活动中,被化解,消灭于萌芽状态。

(三)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更加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德育导师制的实施使得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形象,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更易发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能够增强自身的德育水平,这样更加利于导师的专业化、全面化发展。而且,通过不断反思与总结,教师可以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与能力。

(四)德育导师制的实施能够调动任课教师的主动性,树立教师威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将全体科任教师都吸引到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中来,教师从学生展开多方交流,从生活、学习、思想、品德等各方面关心、帮助和辅导他们,让学生对德育导师由狐疑、抵制到贴心、信任。这样可以有效缩短师生距离,在学生心目中建立教师的威信,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认可,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从而使得原本对立紧张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同时,也更加利于科任教师工作的开展,让各学科教学变得和谐而高效,强化教师的荣誉感。这样更加利于调动科任教师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德育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的违纪率降低,校园平安和谐

根据我校实施德育导师制后的情况,发现对学生教育与管理得到不断完善与强化,学生违法乱纪的发生率大幅下降。学校可以在学生当中设立信息员,加强与导师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一些不良行为与心理,即时扼杀于摇篮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心理,减少违法乱纪行为,以促进校园的平安与和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加强了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学校的形象

德育导师与受导学生的家长经常性地联系和交流,密切了家校联系,家校合力一起帮助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制的实施,使学校的管理效率和育人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这种德育模式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学校的形象和美誉度也相应提升。

四、结束语

我校自2012年实施德育导师制,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浓郁的德育之风,初步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教育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毕竟是一种新手段、新模式,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我们要加强实践与探索,加强交流与学习,对理论加强论证,对实践中加强探索,不断创新与总结,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一套完备的方案,科学有效实施。

[1]齐延龙.全员育人导师制初探.考试,2008(3).

[2]申立胜.全员育人的创新之旅.中国德育,2011(5).

[3]赵广海.让生命在自觉中超越——对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思考.中小学德育,2012(10).

(责编张翼翔)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育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