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电一体化改革的山西路径研究∗

2015-01-28

中国煤炭 2015年6期
关键词:山西省煤炭山西

刘 晔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山西省太原市,030006)

煤电一体化改革的山西路径研究∗

刘 晔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山西省太原市,030006)

阐述山西煤电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总结山西煤电一体化改革创新做法、模式、成效及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深入推动煤电一体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煤电一体化 做法 成效 问题 对策 山西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之一,担负着全国煤炭供应及外输电力的重任。煤电之间的博弈和矛盾,山西有切肤之痛。近年来,山西以深化煤电体制改革为抓手,将煤电一体化列为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着力构建煤电和谐发展管理新机制。

1 山西实施煤电一体化的必要性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山西经济亦面临新的巨大挑战。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是山西应对发展新常态、实现科学发展的创新性举措,其中转型发展是主线,其主旨之一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煤炭和电力产业作为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转型发展的成败。煤电一体化改革具有多重功效。一方面,煤电一体化是煤电产业互融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益保障与互补机制,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升级和产业升级的相互支撑,对于实现煤电产业链协调发展,增强煤电产业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另一方面,煤电一体化有助于加快全省煤炭利用方式、煤炭运输方式和煤炭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打造山西立体能源中心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进程,事关全国能源安全和山西转型发展的大局。

2 山西煤电一体化改革创新做法

2.1 创新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

山西煤电联营合作模式灵活多样,形成了以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模式,即煤控电、煤参电、电参煤、煤电互参和以资产重组为手段的煤电联营模式,即组建新公司。典型案例是:煤控电——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重组漳泽电力实现互利双赢;煤参电——晋能集团参股榆次热电厂;电参煤——华能股份公司参股潞安集团下属煤矿;组建新公司——山西煤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合并重组成立了晋能集团。随着煤电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新模式不断涌现。格盟能源和潞安集团在10个煤炭项目和电力项目上实施股权置换、交叉持股,开启了煤电联营新的合作模式、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

2.2 推动煤电双方签订长协合同

以契约为纽带,建立电煤供应长协合同机制,是煤电协调发展的方向。山西抓住国家电煤价格并轨和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资源配置作用,利用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现货交易平台和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实现煤电双方长协合同与交易价格指数挂钩,使长协合同双方锁定价格波动有了参照系。在建立中长期煤炭购销协议机制的前提下,积极推动煤炭交易方式改革。利用煤炭交易中心现货交易平台,实现煤电双方直接见面,直购直销、自主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进一步净化了市场秩序。电煤运输方式由煤电双方自主协商,可采用货场发货制,执行矿场价,也可采用送货制,执行到厂价。目前,山西省七大煤炭集团与中央、省属及外省电力企业均签订了煤炭供需协议,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3 煤电深层次联营项目向省外拓展

2014年以来,山西着力推动煤电企业向下游产业发展,把煤电一体化改革引向深入。省内主要煤炭企业联营范围正逐步走出省内,向省外拓展。阳煤集团分别在新疆准东和内蒙古锡盟地区规划了2个循环经济园区,新疆准东园区包括煤矿、电力、电石、焦炭、水泥、煤化工等项目;内蒙古锡盟综合园区包括煤矿、电力、电解铝、铝深加工、煤制气、煤化工等项目。电力项目均作为园区的自备电厂,实现了煤—电—X的深层次联营。新疆准东煤基精细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预计2015年10月投产,投产后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将会改善阳煤集团电力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为促进阳煤集团实现煤电联营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同煤集团在内蒙古也组建了新项目并筹划建设开发分公司,将煤电联营发展向周边省份拓展。

3 成效及启示

3.1 成效

煤电一体化进程加快。2014年,山西省调20万k W及以上主力火电企业中,有30户实现以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装机容量2716万k W,占比达到75%;未实现联营的企业全部与省内煤企签订了长协合同。煤电实施协调发展后,煤电优势得到互补,煤电矛盾得到化解,发电企业经营状况稳步好转。2014年1-9月,山西省内单机20万k W以上省调主力发电企业实现利润48.38亿元,同比增利25.01亿元。

3.2 启示

3.2.1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煤炭和电力作为唇齿相依的上下游产业,煤电矛盾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形成的,既有发展的问题,又有机制的问题。要彻底解决煤电矛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为此,山西将推进煤电协调发展作为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步骤,一方面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在厘清政府权限、扫清煤电联营障碍,搭建新的交易平台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从强化目标推进实施、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典型示范引领、制定激励扶持措施等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灵活运用行政管理手段,破解煤电困局,使政府的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由此引申,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做到政府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是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3.2.2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按照“自主衔接资源,自主签订合同,自主协商价格,自觉履行合同”的原则,在煤电协调发展过程中,政府推动只是外力,要使煤电联营、一体化顺利开展,必须充分发挥联营主体的积极性,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注重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和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鼓励企业从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煤电联营,开启新型煤电联营的合作模式、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目前,山西省煤电基地建设规模初具,建立起了以长协合同为主、年度短缺合同为补充,参照煤炭价格指数定价的电煤购销新机制。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3.2.3 着力推动产业转型

虽然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煤及矿产资源优势,但是产业链短,资源就地转化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因此,煤电联营的真正意义并不是简单的煤电相互依赖,而是以煤电重组为基础,将煤电重组作为山西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切入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多元发展、全产业链联合的新机制,形成煤—电—铝、煤—电—化、煤—电—材、煤—电—冶等多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展煤电联营和大用户直供电,主要目的是要突出省内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煤电一体化的改革宗旨与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初衷相得益彰,促进煤炭产业集约发展、科学发展是最终目的。

4 存在的问题

4.1 用电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煤电一体化发展,使发电企业有了燃料保障、煤炭企业有了稳定的煤炭用户,但用电市场仍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受经济形势低迷影响,用电市场需求不旺。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全社会用电量4.10万亿k Wh,同比增长3.9%,为2009年三季度以来最低增速,同比、环比分别回落9.5和3.8个百分点;山西省除一产用电增速较同期加快外,二产、三产用电增速较同期分别回落2.5和7.2个百分点。同时,风电、水电等新能发电发展迅速,不断挤占火电市场空间。山西省2014年1月、4月、5月、9月发电量负增长;截至2014年9月,全省电力装机日均最大用电负荷仅为2070.6万k W,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持续下降,大量机组被迫实行轮停备用,发电机组达不到运行的最佳工况。

4.2 送电通道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山西“十二五”规划的电源项目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陆续投产运行,省内电力装机迅速增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省内送电通道建设不配套。国家电网虽已规划了多条特高压送电通道,但真正建成投入营运尚需时日。受外送电通道制约,山西向外省输送电力的能力有限,全省电力富余状况将进一步加大,山西电力企业有电发不出的境遇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电联营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煤电产业协调发展。山西扩大外送电规模和加快晋电外送通道建设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4.3 发电企业外送电价较低

目前,山西电网外送电主要分为特高压送华中、送京津塘、送河北南网三部分。特高压送华中电价是在国家电力市场平台撮合形成,虽稍高于山西省火电脱硫脱硝除尘标杆上网电价,但仍需每年向国网公司缴纳容量电费2050万元,除去容量电费外略有收益。其余送京津塘、送河北南网均为国家核定电价,分别低于全省火电脱硫脱硝除尘标杆上网电价0.007元/k Wh、0.0035元/k Wh,年度合同电价和采购上网电价倒挂突出,只能依靠短时支援交易来弥补价差倒挂情况,对本省电网企业收益影响较大。

4.4 环境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实施煤电一体化后,新建燃煤电厂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大。一是从政策层面考量,山西电力行业环保约束将进一步趋紧。《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对新建燃煤发电机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能效和环保要求;《山西省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加大推进对电力行业的污染防治。在国家、省内双重环保治理的高压下,山西电力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加剧。二是从区域环境容量方面考虑,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能耗及碳排放强度高,新建燃煤电厂面临环境容量不足的制约。三是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分析,受项目核准、资金、市场等多方因素影响,省内粉煤灰再利用空间提升有限。

5 对策建议

当前,国内经济减速成为常态,煤炭市场总体处于需求低增长、价格低水平的调整阶段,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山西则面临资源需求减弱、价格下行的巨大冲击。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我们必须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为继续推进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扫清障碍,确保山西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统筹推进。

5.1 完善激励扶持机制,增强协调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煤电一体化进程中的引导和协调职能。一是由政府出面,对有联营合作意向的发电企业和煤炭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帮助协调解决煤电联营过程中的焦点、难点问题。二是政府在项目审批和财税政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研究提出政策激励措施,对已实施煤电联营的发电和煤炭企业,在项目审批、财税政策、参与大用户直供电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先。三是发挥政府之间的高层沟通作用,建立省部和省省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为山西煤炭企业走出山西开辟新的途径,拓展省内煤炭企业与省外电力企业合作新途径,促进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集团之间的深度融合。

5.2 整合省外发电企业,不断拓宽用电市场

建立并维系稳固的市场是确保煤电一体化良性运营的关键。针对市场需求不足的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解决:

(1)实施“走出去”战略。煤电联营企业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托运煤大通道和煤炭储配中心,在外省主要煤炭消费地,整合省外发电企业,通过建设大型煤炭储配中心,与周边当地的电力企业进行合作,互相参股,把煤矿前移到省外电厂的家门口,实现更大范围的煤电一体化,为煤炭的稳定销售提供保障。

(2)增强山西省内电力消耗能力,健全供电新机制。按照市场机制引导煤电联营发电企业参与大用户直供电,将钢铁、电解铝、多晶硅、煤化工等符合条件企业列为大用户直供电试点企业,稳定和提高机组发电利用小时。在国家有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山西省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立足产业长远发展,发挥电力要素优势,积极探索煤—电—铝、煤—电—冶、煤—电—化、煤—电—材、煤—电—光伏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鼓励煤电联营企业与下游用电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3)大力开拓外送电市场。充分发挥山西晋北、晋中、晋东南三大煤电基地距华北、华中、华东电网距离较近的区位优势,抓住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的有利时机,加强省际之间的沟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根据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推进大型煤电外送基地科学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山西“晋北、晋中、晋东基地主要向华北、豫鄂湘赣、华东电网送电”的规划要求,积极组织与京津冀、豫鄂湘赣、苏浙沪皖等受电省市政府进行沟通交流衔接,落实外送电规模和项目建设。当前重点是尽快落实与北京、河北、山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省市已签署的外送电协议,将协议量落实到具体项目和输送通道。

5.3 大力推进电网建设,确定合理外送电价

(1)加快送电通建设速度。在山西现有外送通道基础上,积极与国网公司衔接,加快国家能源局已确定的蒙西—晋北—北京西—天津南1000 k V交流通道、榆横—晋中—石家庄—济南1000 k V交流通道、山西—江苏高压直流通道和盂县电厂—河北500 k V交流通道等涉及山西的4条重点输电通道的建设进度。促请国家能源局尽快核准山西1000 k V交流特高压、500 k V交流、500 k V直流等外送输电通道建设项目。同时,协调与山西外送电源点建设相匹配的输电通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施工。

(2)灵活协商外送电价。山西应紧抓国家放开外送电价的机遇,在商谈外送电事宜中,可以根据电力供需平衡关系,与受电省份协商合理的外送电价。当前,用电市场相对低迷,首要是尽快占领外送电市场,在保障发电企业盈利前提下,可适当降低输出电价格;当电力市场需求旺盛、需求大于供给时,可适当提高外送电价格,争取山西省企业利益最大化。

5.4 创新拓展环境容量,注重节能环保建设

根据煤电联营企业实际,可分别采取双规制或电量环境容量置换模式,增加新建电源环境容量来源渠道。双规制,新建电厂50%环境容量通过环境容量交易市场由投资方购买,其余50%通过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解决。电量环境容量置换模式,是对于外送电项目,积极寻求受电端接受电量后置换出的环境总量与送电端的交换方式。同时,在发电项目规划中,应考虑配套建设灰渣综合利用项目,并在项目审批、技术、资金等方予以扶持。大力推广新技术,加大技改力度,降低供电煤耗、发电水耗、线路损耗等项指标,加大污染防治、显著降低单位发电量污染物排放量。

[1] 李丽等.煤电一体化趋势下煤电联营的博弈分析[J].中国煤炭,2011(1)

[2] 赵春光等.煤电一体化战略选择、合作模式及运营机制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3)

[3] 杨彤,时如义,康长安.煤电一体化的不利影响及防范措施[J].中国煤炭,2013(3)

[4] 尹伟力.煤电合作理论研究[J].中国煤炭,2006(6)

Shanxi coal and electricity integration path of reform

Liu Ye
(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Shanxi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Taiyuan,Shanxi 030006,China)

Introducing the necessity of Shanxi coal electricity integration reform,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hanxi coal electricity integration approach,mode,effect and experience,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oal and electricity reform.

the coal electricity integration,practice,effec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Shanxi

TD-9

A

刘晔(1977-),女,山西省太原市人,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经济学学士、法学学士,主要从事能源政策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张大鹏)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煤炭基地能源加工转换产业发展方式变革研究(13BJY005), 2013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4年山西省软科学课题——促进山西煤炭经济向综合能源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山西省煤炭山西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