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2015-01-28

2015年16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人口经济

董 佳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董佳

摘要:文章首先通过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进行了阐述,接着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

一、前言

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增长,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活的环境问题也关注越来越重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一)人口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由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此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将面临着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四个高峰,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男女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凸显,如何更好的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的人口大国,人口素质偏低,人口就业难,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问题带来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资源供应等问题长期恶化,生态环境长期处于不良状态,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人口的素质低下,人力资源投资少,导致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不出,更严重的是这已经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一个重大包袱。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的安置,新的劳动力又处于待业状态,数亿失业大军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口的剧增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6251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00403万人,年均增加1262.9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1.5%增加到2012年的74.1%,年均增加0.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也在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二)资源问题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也是一个资源小国,从资源总量上来说是一个资源大国,具体到平均人口就是一个资源小国。伴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急剧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以及资源的浪费引发的资源结构性短缺。例如,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大多是一些对经济建设需求小的金属矿,劣质能源占的比例高,贫矿过多导致开采冶炼的成本提高。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持续减少,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科学技术能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是某些资源的衰竭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环境资源的主要生物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超负荷的状态。

(三)自然环境问题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及生态的破坏,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迅速蔓延,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是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演化的产物。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它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在劳动过程中,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代谢的过程。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快,存在着对自然环境方面,有减少其存量,削弱和破坏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环境承载力已经到达了临界点,但是人口还在持续的增长,这已经侵害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

三、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它可以提供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同时为人类提供居住,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环境是满足人类各种物质需要的自然基础,为人类所需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来源。环境容量资源具有吸纳、扩散、存贮、净化人类生产、生活及其他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功能;作为环境舒适性资源,它具备满足人类欣赏自然、认知世界以及通过与自然接触体验生活等精神需要的功能;作为自然维持性资源,环境具有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变换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

目前,全球都面临着人口迅速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粮食危机以及贫困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造成的环境和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出路。

现在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但仍然对环境资源有很大的依赖性。环境资源在现代经济中具有资本品或消费品的性质,它既是财富的源泉也是财富自身。在经济发展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下,资金短缺,人才缺乏,体制政策不规范,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寻求收入水平提高。到经济发展到中后期,生产水平提高了,收入增加,物质生活水平也明显的改善了,从而减轻了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压力,同时也提出了对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道路,既包括经济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又强调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环境通过不断调整以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施策略

对中国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的原则。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能够积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能力。

(一)采取有效的人口政策,加强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人力资源结构

人口迅速增长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应采取有效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上有保障,不再依赖子女,提高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扩大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奇偶碍于机构和媒体等渠道,宣传优生优育,可以大大降低生育率。

(二)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以较少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取得较多的产出,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单位人口自然的承载能力,依靠不断开发新资源和寻找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加速促进自身科技进步的同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并促进其循环利用。

(三)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而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就是公共物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常常表现为负的外部效应,现实生活中每个微观经济主体都可以免费消费环境容量,也不需要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导致环境的更严重的破坏和资源更加稀缺。可以采取产权明晰制度,使得使用环境容量价格不再为零,而且环境容量的稀缺程度通过市场价格得以体现时,人们会自发研究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从而有效的保护环境,提高使用环境容量效率。

总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加大,我们应加强对人口、资源、环境的研究,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参考文献:

[1]丁湘城.论地方政府在生态经济中的职能定位.2011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人口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析
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基础要素组合匹配分析
基于大学生视角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