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信任:传统与现代双重维度的重访

2015-01-28王世泰

2015年16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法治政府依法治国

王世泰



政治信任:传统与现代双重维度的重访

王世泰

摘要:“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政治信任是政治哲学不可回拨的话题。一方面,政治信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充分条件,并非是补充条件;另一方面,政治信任是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政治文化不断发展的内在价值诉求,在构建法治政府,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文明中需要创新审视政治信任的价值定位。

关键词:政治信任;法治政府;政治文化;依法治国

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缔造,还是现代智慧政府的建设,都需要人民对于政府的莫大信任。只有坚实的政治信任,才能确保依法治国过程中各项法规、政策和制度的落地执行。政治信任的提出,是政治哲学更加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创新性话题的再审视。

政治信任是政治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大众对该国政治系统的一系列积极和消极的倾向性的表达。政治信任具有阶段性、历史性、客观性和社会性。政治信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重要的内在动力。阿尔蒙德认为如果某一社会中的公民乐于遵守法规,不仅仅因为是若不遵守就会受到处罚,而是因为他们确信权威的合法性,这样法律就比较容易有效的实施。阿尔蒙德也指出所有的政府,甚至最野蛮、最专制的政府,都试图让公民相信他们应该服从法规。

政治信任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共同的政治认同感的过程。这种认同感意味着政治体系有共同的情感的责任,以及对其他公民的认同。参与和认知技能虽不足以构建和创造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文化氛围,但使人们能够信任自己的公民伙伴,并在政治上与之合作,共同维护内心对于法律的真诚和敬仰,从而构建良序的政治生活。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需要要求公民确信权威的合法性,从而实施依法治国。政治信任是依法治国的文化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需要。

一、政治信任:传统与现代的维度

(一)传统角度:政治信任是维系治理关系良性互动的纽带

依法治国是自古以来就被政治学探讨的话题,但是“法治”到底指什么?尽管所有政治体系均不约而同视法治为一种进步,即使法治被认为各国实践并未有统一的概念定义,然而能达成共识的是:公平意味着法治。社会治理最常见的规定就是法律,这些法律必须能够作用于所有人,包括法律制定颁布者,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政府机构公平的必然结果就是,公平贯彻法律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在于平衡各方利益集团的利益。“对于精英人物来说,信任和疏远的问题影响个人的和集团间谈判的性质。统治一个大国要结成广泛的联盟,获得选票和议会多数,并且取得制订和实施政治决策所必需的其他资源。精英人物之间联盟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各个不同的集团对重大政治问题所持的立场,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相互间的信任和依赖”阿尔蒙德的论述指出了政治信任成为利益集团关系维系的纽带(体系45,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02第1版)。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是一种以王权为核心,为王权服务的政治文化,这集中表现为对王权的维护和忠君观念上。在传统社会,君主是国家的创立者,君王影响着并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在当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逻辑中,人们常常“克己复礼”,主要通过克服自身努力来解决不满;受这种传统文化熏陶,中国民众对于王权无可置疑的信任和拥护,甚至到迷信和盲目的个人崇拜。

传统的社会里,政治信任通过等级森严的制度来维系良性互动的治理关系。这种政治信任是内在的隐性的,将各种利益群体维系在一起,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局面。

(二)现代角度:衡量政府执政质量的重要指标

现代社会要成为法治社会,需要法律来维护良善的政治生活,从而实现政治价值。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不断探索性的结合,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各种舆论的爆棚,出现公众信任的受挫。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公众的信任是一种情感,是推动政府绩效的重要力量,它在社会出现危机时候便显得尤为突出:能够成功的利用这些需求或感情推动力的政体,可能降低其实施政策所花的代价,或者保持一种超过其能力的表面价值的生产力水平。现代法律条文是政府履行职能、治理社会的重要工具,也是影响政治绩效的关键变量。但必须强调,依法治国实现的过程也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就是形成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根据马克斯.韦伯观点,前现代国家则建立在国家与社会所形成的法理型制度的基础上,即”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利的合法性至上,他们是合法受命的统治(合法性统治)。现代社会,与传统的社会相比,民众对于国家或政府的态度、情感和评价的依据和逻辑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必然导致民众与政治体系模式的转换,发生政治信任和心理的变迁,由传统的人格信任走向现代的法治信任。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人类思想和行为领域的所有变革。从心理层面讲,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价值观念、态度和期望方便的根本性的转变。这些变化要求人们把自己对具体和与自己直接相关的集团——家庭、宗族和村社、的忠诚度扩大到更大的范围。随着这种范围的扩大,人们显而易见的发现,衡量人的标准是其取得的成就,而非地位。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依法治国的文化基础自然是人们更大基础上的忠诚度的和信仰度的扩大。

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很重要的标准无疑便是法治的现代化。近代以来西方传统的文化主要变现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等基本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人们精神直接的共识和政治生活的追求。依法治国在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博得了主导型的话语权,民主政治被视为现代政治的旗帜,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的标志,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治理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言而喻的公理。虽然人们对于民主政治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解释各异,然而最基本的最广泛的认同是: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是一种在政治生活的竞争状态中展开的集体行动,无论合作或者展开都需要参与者的充分信任,这种信任建立在一种良好的传统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较之前面的执政理国理念的不断的自觉创新与自我完善的一个连续性的政治实践。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更加理性、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并以新的成果不断拓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人们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的同时,能够认识到意见、主场、风格、品位和爱好的差异性,多样性。稳定性和原则性促成了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某种信任,信任作为一种心理取向,通过长期的政治实践沉淀为一种文化,成为公民文化的重要元素。这种元素就像化学元素一样,引起其他政治体系的结构的元素发生各种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是政治信任世俗化的过程,在其过程中凭借构建政治信任,有效提高政府的回应力,增强民众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的认同感,无疑成为了传统和现代不断融合的政治文化成为依法治国的这一当前目标的实现的重要保障。

二、结论:政治信任价值的再审视需要被重视

现代公共权力的运行理念始终应该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维系公共利益,彰显公共性。这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定位所在。现实若是果真如此,就无需加以限制和约束,也就不存在政治信任的问题。然而往往公共权力富有双重的性质,一方面具有工具,维系公共秩序,创造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要,然而另外一方面具有负效应,或许侵害公众利益,促发不良风气盛行,甚至瓦解公共秩序的健康构建机制。因此,人们对公共权力保持着一种怀疑、警惕和不信任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哲学的一个中心主题就是对公共权力以及行使者的戒备和不信任。探寻和避免减少公共权力的不信任倾向,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也就是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这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核心主题,也是不断实现依法治国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应该引起理论和实践的重视。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传统与现代的政治文化的弥合为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了高度的政治文明。这种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这种进步体现了政治制度、政治价值、政治治理等要素的协调有序的文明政府的建构。“文明政府”是一个富有责任,权力有限、运行合法和法治规范的政府。法律与其说是限制还不如说是指导一个自由而又智慧的人去追求他的正当利益。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这或许是英国思想家洛克最为将法律和公民权利紧密结合起来阐述一个受法律规范的政府与社会最好的写照。政治信任在现代高度与法治亲和,这种亲和是一种制度信任。法治政府成为公民政治信任最强大的保障,也成为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织中,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政治文明中不断需要自觉探索创新的价值定位。由此,政治信任成为衡量政府执政质量的重要指标。(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张明?译《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度》,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2014.03,第1版,

[2]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02第1版

[3]上官酒瑞著,《现代社会的政治信任逻辑》,2012.08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孟德斯鸠著,孙立坚译,《论法的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2

[5]张悦,政治文化向度与制度选择——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种解读(1954-2012),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2013

作者简介:王世泰,男,甘肃武威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政府与政治、互联网金融治理。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法治政府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推进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征与价值取向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法治政府生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