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2015-01-28孙慧娟李春艳

2015年16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孙慧娟 李春艳



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孙慧娟李春艳

摘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在对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含义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对本类型人才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找出了提高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质量的培养对策,为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发展营造氛围。

关键词:研究型人才;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升,逐渐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会计行业对本行业的人才日提出这样一个培养计划——研究型人才培养计划,希望以此为基础大幅度提升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让更多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研究型人才的概念

所谓的研究型人才,一般指的是接受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育,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制定完善的研究方案并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和创新的科研人员。社会的不同行业,从事相应的研发工作。通常情况下,此种类型的人才都做过一定数量的科研调查,发表过对本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在这整个环节中,知识是其中的主导力量,发挥着一定的创造作用。

研究型人才,要对社会和本行业的发展前沿有明确地了解和认知,可以带领人们逐渐走进社会的新领域,探究未来的未知世界。要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做一个大概的评估,考虑一下事情发展的结果。在对国民经济具有根基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科学技术问题的进行研究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研究型人才,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英,也是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财富根本。研究型人才和一般的人才不同,有着比较明显的独特性,首先,研究型人才的智力比较发达,具有比较敏力的观察力,极强的记忆力和集中的注意力以及丰富的联想力和全面、严谨的思维能力。这些都是研究型人才的基础要素,而在这些元素的基础上,这些人才可以形成比较强大的创造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才主动地找出问题并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其次,研究型人才还要具备下面这些非智力的因素。包含浓烈的求知欲和表演欲,可以很好地进行创造;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可以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够具备广阔的视野,可以在深入理解本行业知识的同时,又具备较全面的知识,积极地进取、探究知识的真理。最后,研究型人才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知识,他们不但要擅长坐而论道,更要精通身体力行,确定人才为社会的重大进步和改革而努力的目标。

二、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会计行业是一个入门起点非常低的职业,只要懂得记账,任何的学历和背景都能够进入会计这一行业,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部门对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制定培养计划一直是我国会计专业人员探究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实用性人才。但是,到了硕士和博士层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还是一个探究中的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在摸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其主要包含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级会计专业人才,其主要工作岗位应该是金融证券公司以及一些上市公司。它们的规模比较大,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这种类型的企业录用人才,不但需要他们具有世界较前言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是,我国目前多数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的过程中仍然是只关注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却很少投入关注。这就导致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和大型企业需求的人才之间出现落差,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这些大型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宁愿选择一些本科阶段会计专业的学生,而高级会计人才则直接从企业内部提升和选拔。结果,很多普通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不能补充到会计高级人才队伍中,导致培养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加剧了我国大型企业会计专业人才的人数缺口,可谓是两败俱伤。

(二)研究型人才培养没有项目基础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在其导师的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生能参与什么样的项目研究,主要看其导师选择什么样的课题,研究什么样的项目。从我国当前研究界的一般情况来看,宏观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受大家欢迎。因为宏观方面的课题比较容易通过申报,容易争取国家的科研基金。而那些微观的课题,和企业某一项目相关,实践操作性比较明显的项目则比较难以通过申报,即使是申报能够获得批准,可以获得的科研资金也比较少,很难支持导师和学生把课题往深处进行研究。所以,在当前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很少实践类型的项目。这就导致研究生在在校学习期间,基本上不接触基础实践项目,也就谈不上积累项目经验,从学校出来之后,会计专业研究生虽然具有了更加全面的知识,但是经验这方面则始终欠缺。

(三)研究的内容和实践相背离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考查学生的学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者是毕业设计,而我国当前对学术论文和毕业设计内容的要求多是越前沿、越新颖越好。虽然这些内容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是会计专业的必然发展方向,但是它们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现实社会经过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也许才会用到这些知识,或者是发展到来毕业论文或者设计中所提到的发展形势。所以,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内容对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来说都是无用的。但是,尽管这些内容无用,学生想要顺利毕业还是要选择这种类型的题目和科研项目,把研究生生涯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之上。所以,研究生生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

三、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全而专的人才

需要指出的是,全而专并不是说每一学科都要涉及、都要掌握非常专业的人才,研究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的宽泛,并不意味着学生要无所不能。全而专的人才,主要是在自身本专业的基础上对工作过程中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要有所准备和涉猎。高级会计人才,不但具有会计职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所以,对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传授他们会计准则等方面的会计专业知识,管理方面有关的知识也应该成为他们研究的对象。以及别的一些会计从业过程中会用到的一些知识,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培养全而专的人才,其培养过程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的性质。

(二)研究要和实践联系起来

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明显的职业,和实践脱节的研究必定会损害对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只有和实践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研究的成果也才能更加贴合实践。研究和实践可谓是相互促进的。此外,多进行和实践相关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让研究和实践联系起来,可以通过校企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调查来完成,企业也可以主动把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集中起来,提供给高等教育机构,供学校进行研究,实现双方的共赢。

四、总结

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是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必将对我国会计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和企业会计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蔡秀云,张晓丽.财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东方企业文化,2013(23):56

[2]王雪.三本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成功(教育),2012(01):80.

[3]明华.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76.

[4]杨惠红.基于中小企业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探索.教师,2013(26):2.

[5]丁淑芹.高等院校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5):152.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