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民族地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民间美术教学实践

2015-01-28重庆石柱教委409100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族

秦 柯 (重庆石柱教委 409100)

略论民族地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民间美术教学实践

秦 柯 (重庆石柱教委 409100)

民族民间美术是最具感召力的艺术种类,是当地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更是民间艺术家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的体现和结晶。本文将从民族民间美术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加以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讨论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因地制宜、适时开展民间美术课程,以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加强民族地区民间美术理论教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山区;教学手段;因地制宜;素质教育

民族地区的民间美术是具有感召力的造型艺术种类,它源自山区群众为了适应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 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自己手造物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体现出民族地区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现象,反映农耕时代民众的文化审美。民族地区的民间美术不仅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创造并在实用功能之上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更是民间艺术家们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文化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在造物观念之下所创造的形象上,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族地区民间美术表现多样,内容丰富,把民族地区民间美术转换、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既对民族民间美术起到了传承与保护,又丰富了美术教学课堂。如何将山区深厚的民族艺术传授给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性。正如新课标要求在理论课堂中灵活教授理论知识,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针对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山区民间美术理论知识的讲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民间美术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必须对该课程理论知识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创造性的讲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地区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学习的最好方法,如何激发学生对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融入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内容教学时,应该正确的认识民族地区民间美术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族地区民间美术与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各种民间美术品类不仅与当地材质和当地人们代代袭传的手工技艺特点有关,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节日风俗以及信仰禁忌等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只有认识到民族地区民间美术的地域特色性,才能对每一类民间美术品类所赋予的内在的感情表达及人生理想的分析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抓住其基本的特征。其次,针对民族地区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要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克服对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就是造型简陋、荒诞,甚至“不堪入目”的误读。当然民族地区范围较大,教师就应该深入当地调查,收集民间美术样式以及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以便多视角、多维度观察、了解民间美术对客观世界本质特征。再次,精心筛选民间艺术精品,并尽量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制作课件,避免纯碎的理论讲授,增加愉悦性,特别是让深处民族地区的孩子认识到自己身边所存在的这些鲜活造型艺术,理解民间美术与生活密切相连,领悟人们丰富生活、美化环境以及乐观进取的艺术创造和艺术精神。最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身处民族地区内能够反映各民族节日、生产生活等相关介绍的民俗影视作品,让学生观摩欣赏,让学生对其地域民俗习惯有更深刻的认识。如“多彩贵州”记录片,民族歌手——啊幼朵,让学生在聆听民歌时,欣赏山区民族美丽山川、丰富多姿的民族舞蹈,魅力无穷的民族服饰,感悟民俗文化的内涵,从而产生对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吸引力,以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学习兴趣,理解艺术创作要从生活中来,艺术作品为生活服务,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加大民族地区民间美术信息量,让学生对民族地区民间美术有更多理解。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坚持“内容的综合化,教学形势与教学策略多样化”原则。把握好欣赏教学模式将更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特点的整合,结合民间美术欣赏的课型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把握五个维度(建构知识体系,创设视觉情境,渗透史论结合,参与实践体验,体现人文精神)。笔者在讲授本地民间美术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交流评述” 设计思路来教学,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

一是基于丰富资源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意性的学习情境,准备本地丰富的民间美术信息资源,以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教师要有专题规划,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选择欣赏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对专题的知识了解。

二是问题驱动中的主题探索。教师课前设计一些相关调查问卷,让学生就本地民间美术资源的丰富性、类型多样性所感染,从而使学生在这些民间美术资源中自己能够形成一些问题,或者产生相关知识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这种问题驱动中的主题探索教学,不仅解决学生认知与情感上的冲突,也能使学生建构起对民间美术知识的理解。

三是互动中的交流体验。教学中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氛围,引导和协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行搭配组合学习小团队,培养学生互相帮助、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团队精神。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之间在学习中培养通用能力,他们在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过程中是有助于学生对民间美术知识产生新的、深层次的感悟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平等意识和相互理解以及沟通能力。开展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利用一定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甚至邀请其家长参与,针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某一项开展数据采集和整理活动,如就以石柱土家族吊脚楼为例开展吊脚楼建筑样式、吊脚楼技艺大师等内容为主题的“村寨寻艺”;或者以石柱啰儿调民歌为线索,对歌王的生态环境开展“老家记忆”等素材采集和整理的艺术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激发学生团队深入田间开展艺术实践,发现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密切联系,用亲身体验感悟民间艺术魅力,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洞察和判别能力。

四是展示中的交流评述。教学最后环节就是学生作品的展示,这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汇报,还是营造民间美术学习兴趣的氛围和展示学生学习成就的一个重要活动。课堂或者课外活动中采取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广泛参与作品评价,教师先不作定性评价和结论。教师组织和领导学生交流评价,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是主角。首先是学生针对自己或者团队的作品进行自我介绍,接着让其他学生或者团队对该汇报提问或评述,并给予评价分数。汇报者可以做回答,也可以对评价分数提出质疑甚至申述。教师在最后针对所有作品和学生评价进行综述,作品评价正面引导,肯定学生所付出的劳动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进一步挖掘作品深度,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二、教学中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民族地区民间美术课程教学要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除了充分备课、认真讲授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环节,如开展废物利用装饰教室,利用民间戏剧道具开展话剧表演,利用民间美术品开展赏析讲演,利用当地博物馆开展义务讲解活动等,采取这种参与式、探究式教学,这无疑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实现了教学目的。

学校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实验地。在教学环境的创设中利用相关的外界因素刺激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意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适时开展民间泥塑、剪纸、图案制作等教学活动。身灵其境的在现实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现场氛围更能带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获得感受美的直接体验。在班级范围内开展学生尤其少数民族学生听父母、长辈讲民俗、说文化活动,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发言,让学生在倾听、阐述、比较中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分享,并通过教师总结的方式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民族文化的学习、传承。另外从校园文化的创设入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校设计民俗文化学习园地,在实际的行动中加深对民俗艺术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锻炼了合作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借助当地具有民族性的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自我设计节日活动,在实践行动中加深对民族文化内涵的体会。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因材施教,灵活机动的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和探索技法、技能,提高创新思维。

三、对教学实践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评估

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在当地小学美术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经历过程、体验乐趣、自主创新,从而学会学习。总体上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提高认识,大致的程序就是:“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超越—自主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感知”仅仅是学生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辩认、识别,而“体验”是指学生身临具体情境,亲自实践,感受美术语言的丰富与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如在学习《泥塑》时,教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触觉感受到泥土是凉的;视觉看到的泥土是灰褐色;嗅觉闻到泥土的气味,在初步接触中感知泥土。在“自我体验”这个过程中,教者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材料来玩泥巴,可以用钱币压花,用尺子按出线条等等。在玩泥的过程中了解泥的性能,再引导学生交流玩泥的体会,总结泥的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泥条盘制法做游戏,并将尝试之作进行生生互动评析,归纳出泥塑的要领。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乐趣,又了解了泥条盘制的方法。这样将教学过程的知识融入到了自主实践的体验过程中,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内化新知,提高学生的技能,增强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学生创作作品完成后,鼓励学生把作品展示到前面来,所有学生自由欣赏他人的新作,引导学生互动评价。评价可以分这样几个层面进行: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评述各自优点与不足;2.组与组之间互动评价,从多角度听取他人的评价;3.教师与学生“双主”互动评价。进一步达成共识,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这样以多维性、多级性、激励性的评价促进不同的学生,形成自己的基本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体验参与,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的愉悦情感。

四、结语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因地制宜,开展民间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在当地小学的教学研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和收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重视挖掘地域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无疑将会促进民俗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民间美术及教育教学研究将会取得更大成就,民族民间文化也会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传承。

[1]杨学芹.安琪.民族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2]王树村.中国民间美术[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3]张道一.燕尾裁春[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4]赵泓冰.民间艺术教育研究中的资源利用[J].教育导刊,2004.22.

[5]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蔡迎旗.重视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J].幼儿教育,2001.8.

秦柯,男,土家族,中学一级,重庆石柱人,主要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民族
美术篇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