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学院教育教什么

2015-01-28陶义美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处5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国画学院理论

陶义美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处 530000)

中国画学院教育教什么

陶义美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处 530000)

中国画学院教育中出现了重点教技法还是教理论的矛盾,很难调和,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要解决这一矛盾,首先要调整中国画专业的招生模式,其次调整中国画专业的课程比例,最后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

中国画;学院教育

此处的“中国画学院教育”并不包括师范专业与高职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教育,而是专指大学本科艺术类院校、美术类院校或者普通综合性大学的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中国画教育。

中国画学院教育教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在当代正是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为了中国画专业学院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中国画及中国画教育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当代中国画学院教育教什么,是一个十分具体的问题,有不少老师、学生或家长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当然要教“技能”“技法”。的确,“技能”“技法”是中国画学习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况且笔墨功夫需要长时间锤炼,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评判一幅中国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不少学校把“技能”或者“动手能力”摆放到了中国画学院教育的首位,大量的课程都是围绕着“笔墨练习”“构图练习”“树石画法”等内容展开教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提高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最后学生确实能够随手涂抹,当场表演性的“笔会”一番,其笔墨功夫与动手能力也的确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在四年之后的就业过程中还有“优势”可依,看起来也的确很“专业”,但他们画出来的作品总是让人感觉很“熟”很“俗”,总是缺少一点灵气与艺术气息,与市场卖的行画无太大差别,而且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创作中进步的比较缓慢,总是给人“底气不足”“后劲不足”的感觉。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与艺术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的原因。较多的课程围绕着技能、技巧展开,使文学诗词、画史画论等相关理论课程受不到相应的重视,加上学生本身文化知识的缺失,使他们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贫血。文化知识的溃乏使他们在掌握了一定程式的笔墨技巧之后,在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方面由于底蕴不足而不能进一步提高,进而在艺术创作上缺乏创造力与生命力,最终使他们的艺术创作只能停留在临摹或者是程式化很明显的低级程度。行文至此,不少人又会说,那就多教一些他们文化知识与艺术理论吧,多开一些相应的课程,这听起来好像不错的建议,可在执行与操作的时候却也十分困难与棘手,因为文化知识的提高不是一个短时间的过程,它要比笔墨技巧、技法的练习更为缓慢,所需时间与精力更加多。加上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整个艺术类专业)本身文化水平就比较差,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显著的效果是不容易的事。倘若真的加大了文化知识与艺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力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之后,可能出现了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学生文化知识提高不是很明显,技巧技能水平依旧较差,笔墨功夫还达不到相应的水平,感觉四年的大学专业学习没有达到相应的“专业”标准,毕业时学生在找工作时因为没有实践能力的优势而失去就业机会,造成学校就业率急剧下降,最终影响到学校的评估、招生、发展等多方面的工作。这种可能严重危机到学校发展的因素与隐患,应当加以杜绝。所以以提高文化知识与艺术理论知识为途径进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思路也就随之终止了。理论与实践是否成了非此即彼的“死结”,如何给当代中国画学院教育“活血化瘀”“疏通经脉”,使它能够健康的发展,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改善这种状况,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调整:

一、调整中国画专业的招生模式

中国画专业现有的招生模式依旧是西画招生模式的翻版,考试的科目依然是素描、速写、色彩等课程,这毫无凸显出中国画的专业特色。纵观中国绘画史,有所建树与成就者无不在两个方面有较好的基础或素养,即文化知识与书法。古代及近代绘画大师者,或是学富五车、出口成章,极富文化素养;或是在书法方面天资慧颖,独特出众。不管是文化知识还是书法都是中国画专业的坚实基础,然而,当代中国画专业的招生却恰恰忽视了这样一个基础,全然无视这个中国画专业的基本条件,这就造成了中国画专业学生的先天不足。这个先天不足包括三个面:一是学生在上大学前全是西画的练习方式,考上大学后要回归中国画专业的观察、训练学习方式,这中间毫无衔接可言,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不适应。二是没有文化知识储备,因为艺术类招生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很多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很差。三是对中国画很陌生,对毛笔、墨等感觉不好,很难驾驭,因为大学前他们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基于此,应该在招生考试科目上加以改善,即改变以往的考试科目,以书法、中国画或者线描等中国画相关的科目参与其中,并提高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让学生在考学之前就对中国画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也许有人会说,如果这样,可能报考中国画专业的考生会更少,当然,这个改革的确很大、很激烈,肯定会动摇现有的高考模式以及高考培训模式等,因此,就要做好前期铺垫,即加大中国画在中学生中的宣传力度,举办中国画考前培训班,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对中国画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其对中国画的陌生感与恐惧感,进而学习、报考中国画专业,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调整中国画专业的课程比例

这方面主要是加大中国画专业技能与文化课、艺术理论课的教学力度,减少诸如英语等非相关课程,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高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目前,大学里中国画专业的文化课程中,学生花费力气最多、难度最大的课程是英语,记得笔者当年读研究生时,有位专业课成绩极不错的师兄,花了三年时间也没有把学位英语考过,面对英语,也只有实在无奈的长叹一声。在这个讲中文、写汉字的国度力,以英语来评判各种能力与否的奇怪现象,的确让国人有点尴尬,甚至英语成为了考学、取得学位等方面一票否决的关键,甚是令人费解。因此,可否减少英语的教学时间与力度,降低对英语的要求与标准,这样可以使学生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

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让理论专业的教师专业化。因为目前不少院校的理论课程教师是兼职的,或者是理论课由其他专业教师顺便带课,他们非理论专业出身,没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在科研方面也写不出有深度的研究性的文章,这就相当于画不出画的教师在教学生画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在教学时不能传达学术界最前沿的研究与信息,也不能把理论课程讲的生动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多的情况是照本宣科,严格依照教材按部就班、面面俱到的讲授,这样就会使本身文化知识基础不好的学生对本来就比较枯燥的理论课更加没有学习兴趣与动力,这种情况,每况愈下,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提高专业技能类教师的理论水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般来讲,学生都比较喜欢技能课,因为技能课没有那么枯燥,可以实践操作,亲自体验,但部分技能课的教师在理论层面较为薄弱,上课时,什么理论知识也不讲,自己示范完毕后就让学生临摹,这就让学生错失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绝好学习机会。因此,专业技能类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自然会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效率明显提高。

总之,当代中国画学院教育应该理论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层面。如何处理好理论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矛盾,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中国画学院教育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猜你喜欢

中国画学院理论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坚持理论创新
中国画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远方》中国画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