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蹈创作的若干思考
2015-01-28杭州师范大学311121
李 彬 (杭州师范大学 311121)
关于舞蹈创作的若干思考
李 彬 (杭州师范大学 311121)
舞蹈创作的过程从立意、选材的准备阶段到创编、整合的实践阶段,可以说就是一个从“胸中之竹”到“画中之竹”的转化过程。这其中,是不同思维方式(抽象思维、理性思维)的穿插运用。本文就舞蹈创作的几个步骤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进行类比似阐述,探讨其一般性规律。
舞蹈创作;过程步骤;意境
这个题目乍一看有点宽泛,似乎有悖于常理中的论文写作思路—Focus,可是它却迎合了我多年在舞蹈编创的学习与实践中的思维惯性,或曰思想特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此话怎讲呢,我先不做细解。想先和大家聊一聊做菜的事情,要想制作好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需要重视几道步骤:首先是有想法,指的是厨师在了解了食客的喜好后对于所制菜肴要有一个整体构思,这里看的是厨师们的“眼光”;其次是选材,要把那些质地新鲜的菜料挑选齐备,样样不少,这里要的是“眼识”;再次是刀工,需要娴熟地掌握用刀的功夫,所切菜肉比例必须匀称,这里讲究“力用”;再次就是烹炒,要准确掌握火候的大小,恰到好处,这里看重的是厨师们的“胆识”;然后是调味,各种香料的适当添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须是“心细”;最后就是装盘了,用什么形状的盘,需要哪些点缀之物,如何巧妙地安排好菜肴的盛放布局等等都得思量一番,这里要的就是“心意”了。在这六步之中,第一步尤为重要,需要一种立体思维:广度上“想法”贯穿于菜肴制作每一步的实施中,深度上它体现了菜肴的本身价值,高度上它能够显示菜肴的文化价值。另外,烹炒与调味也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菜肴的口味,所以需要厨师们“胆大心细”。所谓“胆大”就是在文火,细火与猛火、大火的取舍上要适时选择、调整,不容迟疑,智勇双运,当机立断;所谓“心细”就是在香料的添加分量上要拿捏恰当,十分小心,多一分味则重,少一分味则淡。
在简要介绍了烧制菜肴的过程后,我想将舞蹈创作的过程或曰方面与之相较而论,这大概就是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朱熹《诗集传》)吧!
关于舞蹈创作,我认为首先在立意,立意之高下关系到作品的境界。当创作者在被某人、某事、某景、某物感动或感触后,本能的反应、灵感的闪烁、直觉的判断当下产生,内在的情感因素和心理机制随之激发,裹挟着七情六欲的滔滔大浪或阵阵涟漪,在感性(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相互配合下,开始构思酝酿如何将“胸中之竹”化为“画中之竹”。在这转化的过程中,立意至关重要,所谓立意就是一种视角,你是如何看待此人、此事、此景、此物,又将如何传达我情、我意、我思、我想。这里其实已经生成出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意象,内容和形式、题材和体裁的雏形。就在这两个“如何”中体现着创作者的生命修持、宇宙情怀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大化无形中的境界显现。在这里我还需着重提出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立其意,先诚其心”。这里的“诚”字固然有真心实意之义,更有“致虚极,守静笃”(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之旨,只有当摒除私欲杂念,静极定生后,在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的刹那之间,展开想象的翅膀,艺术的创作才能进入自由的世界,无碍的王国。其实舞蹈创作的“立意”与烧制菜肴的第一步“想法”(Idea)是类似的,同样需要立体思维和独到“眼光”:“立意”影响于舞蹈创作的往后步骤和方方面面,关系到作品的形式创新和意义挖掘,显现出作品的艺术境界和格调气派。
其次,同样是选材,舞蹈创作中的选材指的是通过对于舞蹈动作的学习和积累,丰富作品创编的素材,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拣择与取舍。在舞蹈艺术领域,不同的舞种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具备不同特点的丰富的动作语汇:芭蕾舞形成了以开、绷、直、立、轻、稳、准为技术特点和形态特点的几百个基本动作和衍生动作;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律元素群基础上总结出形、神、劲、律的美学原则,在辩证发展的动势规律下,产生出无穷的动作可能性;各族各地的民族民间舞动作更是多彩多姿、数不胜数;加之现代舞以生活化的自然形态的肢体运动作为动作生发的原点,这一概念更是拓宽了舞蹈语汇的内涵与外延;此外,还有不同种类的流行舞:Hip-Hop,Popping,Breaking等。总之,呈现给创作者的“原料”是极其丰富,应接不暇的。那么如何拣择与取舍呢?回答是:一方面要根据创作者的主观情况(学习背景、个人喜好和能力等)在已经掌握好的和可能掌握好的舞蹈动作中选择;另一方面得视客观情况(作品主题、音乐节奏和风格、表演场地等)而进行动作取舍。
再次,就是创编,这一环节类似于“刀工”“烹炒”和“调味”三步骤的综合。如果将“选材”出的动作称为原形动作,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加工,包括:拆解肢体、改变形态、转换方向、变化节奏和调整路线等方法使单一动作“语词”或复合动作“语句”在动态、动律、动势三方面发生转变,以此产生有别于原形动作的“动效”,此时动作的质地(Quality)有了变化。接下去就是要将不同的变质动作进行“烹炒”,包括相互的比较、磨合、吸收、融解等重组整合过程和之后在路线调度、结构安排、关系处理、相互配合以及队形设计(指双人舞、多人舞和群舞)等多方面的设置,由此形成“语段”和“文章”,且需根据音乐、道具等“调味剂”的加入而反复推敲,整体推进,这是一个试验的过程、探索的过程。我之所以将音乐、道具等因素称为舞蹈的“调味剂”,是因为它们与动作发生直接关系,直接决定着动作的取舍、加工与整合。需要指出的是这第三步—创编是运用不同方式方法(Methodology)进行舞蹈编排的实际操作步骤;是依据创作主体的“立意”进行落实的关键发力一步;是需要编创者“胆大心细”的勇气与智慧的。总之,这一步十分强调加工时动作质感的奇妙把握、整合时动作分寸感的精到拿捏,这离不开创作者积累的丰富、历练的长久、灵感的启示、直觉的敏锐、想象的肆意、禀赋的彰显……
第四,就是“装盘”了,意指将定型后的舞蹈动作与服装、化妆、灯光、场景等表演要素进行整合与调试,这一过程是一个“包装”的过程:服装的样式、色彩;妆容的打扮、浓淡;灯光的设计和场景的布置……都得一一考量,既显独运之匠心,又有操作的可行。千思万想,只为“意境”之呈现。王国维在《人间词乙稿序》里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文学如此,艺术亦如此。由此可见,舞蹈作品中动作、音乐、服装、灯光、场景等等诸要素的整体呈现,当以意境之呈现作为考量的前提与目的。以用心的“装扮”,使舞蹈动作的“素颜”之态,或焕发夺目的光彩、或别具回味的韵致,引人入胜,忘我如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此文所探讨的有关舞蹈创作的内容,是一般性规律的总结,于特殊现象、特别想法的舞蹈创作或许还存在争议,例如:某些现代舞作品中的音乐只是一种自然声音,起到的是背景音乐的作用并不与舞蹈动作发生关联;而某些形式感很强的舞蹈作品,服装与动作的编创却又有着紧密的关系;甚或一些实验性的先锋派作品,无需任何音乐、道具等“调味剂”的加入,更无意于舞蹈本体—动作的生发,自始自终只是单一动作的反复表演;还有些作品以生活动作的自然形态本色演出,摒弃艺术加工,在生活与艺术的交界面进行探索,等等。此类创新作品,不一而足。由于理论性文章普遍性的价值需求,所以此文的撰写内容于其不符处,期冀谅解!也望文章中的观点、内容能使广大舞者在专业道路上获益、进步!
李彬,男(1986—)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