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对音乐音响的认识

2015-01-28承德话剧团067000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音响效果音响话剧

王 磊 (承德话剧团 067000)

浅谈我对音乐音响的认识

王 磊 (承德话剧团 067000)

戏剧中音乐音响的使用由来已久,尤其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音乐很早就参与到了戏剧中来。在学习过中国戏曲史后发现,早在我国唐代的歌舞就已经出现了用乐、舞同简单的故事情节结合的戏剧雏形。如当时的代表作《踏摇娘》《钵头》等。而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西方,在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中,音乐也以“序曲”“进场曲”“插曲”“退场曲”“合唱曲”“出间曲”这样的音乐形式与布局成为剧本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音乐音响与戏剧的渊源是何其之深。

除去戏曲,歌剧、舞剧和歌舞剧这些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剧种之外,曾几何时这节奏和律动的音乐的精灵协同他朴实的兄弟音响效果也遛进了话剧的辖区,并从此紧密相连,结下不解之源。

“听的个别性却常常使比较具体的东西带上谜的色彩” 带着“遗传”属性的音乐和音响效果,在加入到话剧艺术的家族后的确给这门“对话的艺术”添色不少。但在与话剧融合的道路上他们并非一帆风顺,人们对声音的价值产生过怀疑和争执。音响效果朴实自然,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被简单的用作再现和还原自然环境。而据阿·波波夫著的《音响效果的作用》中提及:“更广义的说,作为戏剧演出中有机组成部分的音响效果,还是在莫斯科大众剧院第一次使用。”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时间,但从声音艺术参与到戏剧当中的历史来看,人们对它产生认识的时间还是很晚的。更糟糕的是:人们一度对于比较抽象的音乐的使用和认识甚至是片面的。“这段戏要悲,找个音乐先铺一铺;这段要高兴,来个快曲子垫垫。”有人会问:“就着么简单?作作背景烘托烘托气氛?作用不大!”另外,对一些理论极端片面的误读,对音乐音响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耶日·格洛托夫斯基给戏剧作的减法,音乐可以被拿掉。这些人又会说:“我说嘛,作用不大,可以拿掉!”

然而时至今日音乐音响在话剧艺术中的使用依然存在,并且伴随着科技的发达,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作曲家、剧作家、导演、演员知识的丰富和对舞台艺术综合性的认识的加深,使得现如今的话剧舞台上对音乐音响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频繁和灵活。

同样,在导演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直以来把音乐音响作为必不可少的元素训练安排在教学计划当中,让学生把对于音乐音响的使用当作一个课题去认真的研究,可见其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话剧中的音乐音响呢?它有着什么样的魅力?我们又该如何善加利用它,给我们的演剧创作增色添彩呐?

一、什么是话剧音乐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它是作曲家通过旋律(即曲调)的进行过程(其中包括调式、节奏、和声、配器等音乐因素)来描绘自然世界和生活的景象,表达出喜怒哀乐的情绪。继而反映思想内容和精神本质!而在它加入到话剧创作中后,就失去了其独立性,它成为了演剧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成分,一种元素。这主要是因为它必须受制于剧本的整体的风格,导演的构思,服务于演员的表演等等的原因。

“话剧音乐,是指演出中所配置的音乐或插曲。话剧音乐的运用一般有三种:1.有音源音乐(“也称现实性音乐”),即舞台上出现或由舞台外传入,舞台空间延伸的地方有一定的显示依据的音乐;2.无音源的音乐(也称“假定性的音乐”),这种音乐不追究具体的现实音源,而是为戏剧行动作情绪上的补充或延伸,从而加深观众的想象和感受;3.有音源和无音源的混合音乐,二者可以相互转换,这种音乐的转换,往往能改换戏剧的性质,并使演员的思想和行动得到升华或转变。”1“话剧演出中的音乐,有时是作者在剧本里具体提示的,有些是剧情本身的布局,而更多的则是导演为了揭示和深化剧本的主题思想,塑造、丰富人物形象加强演出对观众的感染力所安排的一种处理手段。”2

二、什么是音响效果?

“指专为配合戏剧演出所设计、配置的种种音响,简称“效果”。它依据剧本和统一构思的要求,以各种专门器具和技巧的运用和操作,艺术地再现自然界(如鸟叫、风雨、雷电等)和社会生活(如放枪炮、开动机器、鸣汽笛、撞钟等)以及精神领域出现的纷繁复杂的音响现象,以听觉形象辅助演员表演,烘托场景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增强艺术感染力。”3我们知道在中国的曲艺中有专门通过音响表演的口技,它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同音乐一样,在戏剧中音响效果成为演出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再独立存在。成为综艺术成分之一,存在于同一的演出中。它也分为有源、无源和有源无源混合三种。音响效果对技术的要求要更高。

在了解了音乐音响的定义之后,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它们,我就有必要来具体了解一下音乐音响在话剧创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们又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三、音乐音响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类感知事物的习惯中,视觉是第一选择。在同一时间长度的情况下听觉在收集信息方面的效率要远远低于视觉。光波传播的速度要远快于声波这一自然定律,使得人们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选择了认识习惯——让眼睛远比耳朵敏感的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相对于视觉感受,我们去欣赏一部话剧时耳朵的作用同样处于次要席位。听觉是抽象的,闭上眼睛你听见舞台上演员在说台词,你最多能知道他在说什么。他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你都判断不出来。从大幕拉开到大幕关闭人们使用眼睛获取信息的时间是最长的。甚至我们会习惯的说“去看戏”。

从另一层面上说,就舞台声音范畴内的比较来看,音乐音响也毫不占优势。舞台上的声音分为三种:1.人的声音:演员的台词、歌唱及其他如笑、哭、叹息、呻吟等。2.音乐。3.音响效果。不用说,人声音占的比例最大,处于主要地位。后两部分则占次要地位,在话剧中尤为如此。

与话剧艺术中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来看:话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剧本(文学),灯、服、道、化、舞美(造型艺术),演员的动作(舞蹈),这些艺术成分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取代的。音乐音响只能与它们互相作用,并与它们一起服务于演员的表演。

由此看出,音乐音响与其它艺术样式一样在话剧演出中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它必须依附于演员的表演之中才会发挥起作用,体现它的价值。

好像一切对音乐音响的评价是不利的,别着急还是先让我们看看它究竟能在话剧创作中起到什么作用吧,那个时候我们再给予它客观的评价。

先来看看一个音乐音响小品:《再见吧,妈妈》。故事简单概述如下:

时间:1980年10月的一天

地点:北方某城市一普通居民家

人物:妈妈(46岁)、刘爱国(26岁)、李书记、街道王主任

幕起:收音机里播放着歌曲《边疆泉水清又纯》,爱国收拾背包。看妈妈买菜还没有回来,把窗帘拉上,把门锁紧,来到镜子前从背包拿出军装来试穿。他穿好上衣、戴上军帽,又拿出大红花戴在胸前对着镜子敬礼。(音乐音响交代时代背景,揭示人物内心的状态)听到母亲回来的声音,赶快把衣服等藏好。

母亲买了好多菜准备为刘爱国这次代表学校的下乡演出送行。

有同学在窗外催促刘爱国马上出发,刘爱国出门应付。

母亲做好饭菜,打开收音机,里面传出主持人的声音:“听众朋友们,今天在我们节目中点播的歌曲是专门为即将去前线的战士们而准备的。下面一首歌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全体师生为他们学校即将参军的同学点播的《再见把,妈妈》。志愿报名参军的同学有:刘爱国、孙大庆、李援朝……”母亲愣住,翻开儿子的书包,发 现了军装。随后关掉收音机呆做在桌前。(通过音乐音响母亲有了 重大发现,激发了事件)

爱国回屋,母亲质问爱国到底去哪?爱国依然撒谎是演出,并慌称时间不多,要马上走。

母亲打开了收音机,爱国承认此去真正目的是参军,并说出此前几次参军虽然母亲极力阻止,但当兵的愿望从未放弃过。

爱国恳求母亲允许。无奈之下母亲说出不让儿子当兵的理由:“国的父亲曾经是军人,在战斗中失踪,至今生死未卜。为此母亲受过审查,甚至是批斗。所以不想儿子再走老路。”儿子是自己的唯一指望。

两人争执不下。

街道王主任和李书记上场,感谢母亲教育出这么好的儿子;对爱国的行为大加赞赏,还赠与礼物,并且还为爱国举办了一场群众欢送会。这时远处传来锣鼓声和群众高喊:“向刘爱国学习,向刘爱国致敬”的口号,接着听到街道宣传喇叭里的声音:“同志们!刘爱国参军到老山前线,是我们西安市雁塔曲长安中路街道办事处的光荣!请听刘爱国同志自己清唱的《再见吧,妈妈》……”母子停顿,窗外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母亲哭着打开儿子的包,给儿子穿好军装,推儿子到门口。(音乐音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解决了矛盾冲突)

刘爱国走到门口停下,转身扑到哭泣的母亲怀里,《再见吧,妈妈》歌曲再次响起。(主观音乐,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结束。

结合这个作品,我们来看看音乐音响都有哪些作用:

1.交代时间(时代)、地域和环境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小品中音乐第一次出现是开场收音机播放的《边疆泉水清又纯》。这首歌脍炙人口,人所共知,又具有鲜明的时代代表性。 加之服装和布景的帮助我们很快就知道了小品故事的年代。这不难理解,往往是音乐音响与某些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之间有着约定俗成的联系。观众很容易由此联想到其它。

再比如舞台上常见的音响效果使用:公鸡打鸣――光起,观众知道是天亮了,清晨。“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卤煮火烧,便宜”等叫卖声的集中使用――集市。而且根据音响效果的内容观众还能判断出地域环境。话剧《茶馆》用音响效果交代时代背景堪称典范。音响师冯钦先生用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三种交通工具,清末的马拉车的声音;民国的人拉车的声音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汽车的声音交代了《茶馆》中的三个时代背景,观众一听了然。

2.音乐音响有激发形成事件,解决场上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音乐音响在此小品中第二次出现,是收音机里的广播。这使得母亲发现了儿子并非下乡演出而是偷偷的报名参了军。我们看见这个音乐和音响的出现直接改变母亲的场上行动,由为儿子“送行”变成了“强留”,从而改变了故事情节的走向。试想如果这个音乐音响不出现,母亲不知道儿子偷偷去参军,那么场上一切行动将不成立。所以音乐音响在这里起到了激发事件的作用。更妙的是栾绍凯同学对锣鼓声,群众高喊口号和儿子清唱《再见吧,妈妈》歌曲的混合使用。儿子的秘密被发现后母亲的行动“留”,儿子的行动是“说服母亲,走”。但是冲突到了一定程度后可以说已经停滞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个时候欢送队伍播放了儿子清唱的歌曲,母亲感受到了儿子一心想保家为国的愿望和决心。同时锣鼓和群众高喊口号欢送的音响效果的加入作用了母亲的内心“事已至此,留也留不住了”,于是改变了母亲的决定“给儿子穿戴好,把他推向门口”。当问题没法解决的情况下,音乐音响的使用解决了场上的矛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像这样的例子可以列举很多,这我不再多举。我们的音乐音响的导演元素训练的要求就是如此。

3.揭示人物内心状态,烘托人物性格

我们来看看小品中的第一个音乐音响和最后一个的使用。开场收音机里播放的是《边疆的泉水》。此歌曲清新优美,描绘了祖国美丽的边疆。同时描写了战士保卫祖国美好疆土的幸福心情。这样的一段音乐放在开场,同时又配合演员一系列调度:穿军装,戴军帽,挂上红花敬礼等,充分展现了儿子此时的兴奋、激动和迫不及待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的急切心情。而在小品的最后儿子跪别母亲时由客观转换为主观的《再见吧,妈妈》的进入渲染了人物情感,同时也揭示了儿子既想保家卫国,立志当兵又不放心母亲,对母亲依依不舍的矛盾心情。

再来看看经典之作:《雷雨》一幕中三次蝉鸣的使用很是绝妙。蝉鸣是夏季的典型代表。天气闷热或风雨将至时越发声声不断,越发让人感到烦躁。第一次蝉鸣是在开幕,它一方面介绍出季节、时间,同时烘托出四凤对鲁贵不耐烦的心情。第二次蝉鸣是在鲁大海与鲁贵下场后,场上只剩下四凤一个人。她刚才听父亲说母亲要来这就够心烦的了,现在又听哥哥说还要让妈妈把自己带走,同时也听到了哥哥对周萍的看法,触动了自己的心事,更加心烦意乱。在这种烦人的情绪中,蝉又低闷的鸣叫起来,强调了四凤烦上添烦的心情。第三次蝉鸣,是在四凤与蘩漪的一场戏中。蘩漪下楼见到四凤,想从四凤那里了解周萍的情况,并借此试探四凤的心思;而四凤谨慎的躲闪着,两人都心事重重好似那暴风雨到来之前的两朵浓云。再如三幕四凤“跪誓”那场戏中的雷声,当四凤在母亲的一再逼使之下说出如果再见周家的人“让天上的雷劈了我!”一声响雷直接把四凤心中的恐惧点送给了观众。

烘托人物性格,我们看这样一个例子:在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中为春妮选配一首《沂蒙小调》,这首歌优美、淳朴、有浓郁的山乡气息,而在春妮的性格中蕴含着如这首民歌一样的柔美、温存以及朴实无华,再配合以演员的表演,无疑对春妮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还有另一首外国歌曲《梦幻曲》也帮助了林媛媛这个角色的塑造,使她那种对生活、爱情不切实际,充满幻想追求时髦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由次可见,音乐音响配合演员的表演可以揭示出人在那个情境下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和角色的内心呈现的更加具体。

4.烘托舞台气氛

《雷雨》一幕中的蝉鸣和德国时钟的滴嗒声的使用,烘托出周家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家庭氛围。同时又让人不安,焦躁。有“山雨欲来”外松内紧之感。在话剧《日出》的三幕中作家选用了各种叫卖、女人的诟骂、打情卖笑声来渲染这条所谓“肮脏”的胡同。同时作家还选用了最低层的民间唱曲,如卖笑女唱得调情小调:“叫声夫妻呀百日的恩哪。”乞丐所唱得:“……上写白天推杯来换盏,天天晚上换新郎……”这些曲调渲染了当时的生活情景,很好的描绘了特定的环境,烘托出了这条蚂蚁窝似的妓院小巷的社会气氛。

5.突出全剧主题,揭示演出思想内涵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茶馆》,全剧的结尾处音乐音响的处理是震撼人心的。三个老人经历了人世沧桑,再度相聚在这间茶馆,他们质问这个世道的不公,实业救国是笑话,太平度日是妄想。到最后都落到如此地步,甚至在将死的时候也没有一口棺材……。当常四爷喊出“我爱国家,但谁爱我啊”全场有一个很长时间的停顿,这时外面传来出殡的哀乐和鸣锣声,于是他们拿出捡来的纸钱祭奠自己。最后王利发解下了自己的腰带,到后屋悬梁自尽。只剩下空空的茶馆,与此同时场外传来了游行学生唱的《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这个段落的两个音乐音响的使用充分突出了“那个腐朽封建的旧中国必将灭亡,它必将被新的社会所取代。”这个全剧的主题。

在了解了音乐音响的作用后,我们可以这样说,音乐音响在话剧中的确处于次要地位,但不是从属地位,它们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作用。虽然在舞台上它们只起到了“服务”的作用,但决不能简单的认为它们想用就用,不想用可以随时拿掉。当观众聚精会神的关注那些鲜活具体的人物形象时,往往不会留心它们的到来,更不知它们何时离去,然而就在这悄无声息的来去之中角色感受到了更具体的规定情境和人物情绪;观众看到了更加鲜活的舞台形象,感受到了覆盖整个剧场的舞台气氛;导演则把自己的感受和艺术处理,利用它们更加巧妙地流露了出来。音乐音响丰富了话剧艺术,导演用它们搭建起一座心灵的桥,让观众和角色的心靠的更近。

四、如何更好地使用音乐音响

第一,总的使用原则。必须要把音乐的成分纳入到导演总体的构思当中去,将其成为完整演出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可随意使用,让人感觉可有可无,或简单的将它们当做“译配”和“配音”,真正要做到一旦使用必让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体验生活。做为学习导演的同学我们要更加积极的感知生活,留心一切声音。要尽量的体会各种音乐和生活音响给人的感受,“烦躁”、“忧郁”、“愤怒”等等。同时还要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下的各种音乐风格。对于学习艺术的同学来说,一定要注意这种财富的累积。

第三,音乐音响的制作。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之后,在音乐音响的制作方面,要注意生活音响的艺术化处理,同时音乐音响在制作时就要考虑到与布景等其他舞台艺术的和谐统一,以达到更加逼真的艺术效果。

第四,合理使用技术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音响效果的配制都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如录好一段雨声,在演出时播放。它没有“用蒲扇抖珠子”的繁琐和占有人头多的缺点。使我们的艺术创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但舞台演出有随机性,演员也会经常出现好的即兴表演,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制约了演员的发挥,变成了演员配合音乐音响。我们经常会看看场上演员为了配合音乐节奏而使行动变得仓促。因此,选择合理的配制手段,也是需要导演要提出要求,并亲自把关的。

第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我们经历的音乐音响小品已经达到了初步的训练目的。但小品的内容毕竟有限。就像化学的分子组合一样,舞台上的各种艺术形式的组合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而音乐音响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其潜力是巨大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探究才能更好的认识它,认识话剧艺术。

最后我引用钮心慈老师在她的《话剧音乐在导演创作中的魅力》中的一段话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简括和结束语:“成功的话剧音乐能给戏剧艺术带来无穷的魅力,但它也必定像‘导演死在演员身上’一样地在释放出丰富地内容和情感地同时而自行消融,人们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而使之成为‘边缘艺术’。我以为应该予以足够地重视,在今后地创作中,让我们更好地运用话剧音乐来为演出增添火花和魅力吧。”

注释:

1.纽心慈.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11):175.

2.编者:韩学军,作者:纽心慈.引自《戏剧电影艺术实用手册》第206页.

3.郦子柏.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11):479—480.

猜你喜欢

音响效果音响话剧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顶级奢华的音乐享受 适合富豪的6套HI-END音响(两声道音响篇)
浅谈舞台音响效果的艺术设计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诚实音响
浅谈戏曲舞台音响的应用
浅谈潮剧舞台音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