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蒙古族多声演唱中的潮尔艺术特色

2015-01-28贾晓光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014000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音蒙古族声部

贾晓光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014000)

浅谈蒙古族多声演唱中的潮尔艺术特色

贾晓光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014000)

蒙古族潮尔音乐,涉及到民族传统音乐的的吹、拉、弹、唱四个领域,甚至影响到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形成。作为一种多声音乐现象,潮尔音乐伴随并影响着着蒙古族传统音乐形态、风格的形成,反映着蒙古民族音乐审美的至高境界,传达着蒙古民族至纯的民族信仰。本文选取与声乐有关的三种潮尔形式:呼麦、潮林道和冒顿潮尔为探讨对象,揭示其演唱特征及艺术特色。

多声音乐;呼麦;潮林道;冒顿潮儿

一、潮尔概说

潮尔,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尔,泛指蒙古族的多声部音乐艺术。包括:1.声乐形式的呼麦(又称浩林·潮尔)和潮林道;2.声乐器乐结合的潮尔形式——冒顿潮尔;3.纯器乐形式的潮尔,包括拉弦乐器形式的乌它顺潮尔、也赫勒等以及弹拨乐形式的托布秀尔。狭义的潮尔也有两种。一种是“潮尔声部”中的潮尔概念,是指呼麦、冒顿潮尔、及潮林道中喉音演唱出的低音持续声部;另一种是“潮尔乐器”中的潮尔含义,仅指科尔沁地区的乌它顺潮尔这种拉弦乐器及其音乐。

关于“潮尔”一词,不同的著作有不同的文本称谓。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等著作中均用“潮尔”这一写法;而元代作家王恽在其《中堂纪事》中则提到了“抄尔”一词,呼格吉勒图的《蒙古族音乐史》及莫尔吉胡的《追寻胡笳的足迹》等著作中也都沿用“抄尔”这一称谓。当前的一些研究蒙古族音乐的一些著作之所以有这些汉译书写上的不同,是作者基于不同的考虑:关注于声乐艺术的人偏向于使用“潮尔”,因为潮尔歌手在演唱时,总是喜欢选择接近于河流之处,在这一温润宜人的环境中,歌手迎风歌唱,于身于心多有裨益。关注于器乐艺术的人均偏向于写作“抄尔”一词,因为是用手来拉奏乐器,“抄尔”一词则更显生动、形象。不同的个人基于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会倾向于不同的写法,锡林郭勒一带,声乐艺术发达,研究者多喜欢写作“潮尔”;科尔沁人器乐传统较为深厚,“抄尔”一词则受到当地学者的偏爱。

二、三种不同的声乐潮尔艺术

1.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人声艺术——呼麦(浩林潮尔)

“呼麦”是鄂温克语,意为喉咙,蒙语称其为浩林·潮尔。

“呼麦”是由一人演唱的多声歌唱艺术。演唱形式通常为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高声部利用口腔共鸣,演唱出类似于口哨的旋律;低音声部用特殊的声乐演唱方法,发出喉音的气泡状的固定低音,这个固定低音常与旋律形成八至十五度同主音或十二度的属音关系。

呼麦的流传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内蒙古地区、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及我国的新疆阿尔泰地区。蒙古国的呼麦比较注重高音声部,其高音旋律具有金属般清澈透明之感;图瓦共和国的呼麦高低音声部

融合统一,不刻意追求旋律化的高音,演唱自然、纯朴;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的蒙古族呼麦古朴苍劲,对蒙古族传统的音乐艺术保存得较为完善。

民族音乐学学者柯沁夫在其“潮尔音乐概论”中特别关注到了潮尔一词与西方语言的密切关系。呼麦艺术,蒙古语称为“chor”,汉语典籍中记为“啸”,而西方将多声部同时鸣响的音乐称为“chor”,

可见三者在发音上几乎是一致的,这样的称谓一定有其历史渊源。

2.由多人演唱的多声部形态的人声艺术——潮林道

潮林道是一种具有仪式性特征的蒙古族高雅艺术歌曲。演唱形式通常为,由一人主唱高音旋律,有二、三个人为伴唱(演唱图日勒格部分),另外有四、五人演唱潮尔低音。

潮林道的高音声部是婉转、悠长的长调,图日勒格部分紧随其后,是由多人运用“长调”演唱方法的一种助唱,低音声部通常是高音声部旋律的主音或属音的长音持续。潮林道多是在隆重、庄严的大型民众集会中或是王府、宫廷等正式场合中演唱。

就演唱形式而言,以民间礼俗形式存在的潮林道与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发展起来的合唱音乐在形式与内容等方面既相近,又不同。西方的合唱是重创作的音乐形式,是运用严格、规范的和声、复调等技巧,创作出的二、三、四甚至更多声部的音乐作品。而蒙古族的潮林道是重表演的多声部音乐,多数情况下只是二个声部同时演唱。潮林道的演唱无需借助专业作曲家来创作乐谱,歌手只需按照约定俗成的、传统的表演方式进行演唱即可。如果将潮林道以音乐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我们会发现它纵向的和声对位无需很强的音乐创作技术,通常比西方的二重唱还要简易。

在合唱艺术中,古今之间存在着重主调与重复调之别,就潮林道而言,它的高声部更具有主调特征,同时也追求低、高音声部的平等地位,又有亲近于复调的倾向。可以说潮林道的主、复调二者的统一体,主调与复调之间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

有些学者将“潮林道”称为“潮尔合唱”,笔者不赞同这一称谓。合唱是一种基督教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多声部声乐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西方色彩,就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合唱歌曲,也是多借用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具有很强的现代性特征。潮尔道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同时它也是一种民族的艺术,其表演形式细腻而庄重,又具有某些社会仪式功能,如果只用一种特殊的合唱——“潮尔合唱”来称呼它,会遮蔽潮林道在特殊文化语境中的民俗性、仪式性等特征。

3.声乐、器乐两栖类音乐表演形式——冒顿潮尔

冒顿抄尔这一表演形式,现今主要流行于新疆阿尔泰地区,表演者首先运用特殊的喉音技巧,发出持续、固定的低音,同时用胡笳吹奏高音旋律。人声发出的持续低音,如幽谷回声,空旷沉郁;胡笳音调飘渺灵动,哀怨温婉;高低声部互为照应,互为依托。

“冒顿·潮尔”的汉语读音是经常引起学习者们注意的一个事项。谈到冒顿·潮尔,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匈奴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冒顿单于,这一名称中,冒顿的汉语读音为(mòdú)。西汉时期,被中原人称为北方蛮夷的匈奴部落强盛起来,其中有一位杀父弑君的大单于,将匈奴人的疆域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范围,成为匈奴民族史上的一位英明的统治者,他的名字就叫冒顿单于。胡笳是匈奴人的乐器,在冒顿单于时代是匈奴人最为流行的乐器之一,呼麦是匈奴人所喜爱的歌唱方法,这在史籍中也有所记载,胡笳这一乐器演奏形式与呼麦演唱形式合二为一的表演形式冒顿(mòdú)·潮尔,笔者认为应该是与冒顿单于的事迹有着某种间接、微妙的联系。因此笔者建议使用“冒顿(mòdú)·潮尔”这一汉语读音,以示我们对文化渊源的认可和对历史传统的尊重。

结语

本文仅就呼麦、潮尔道及冒顿潮尔这三种与声乐相关的潮尔音乐形式作了简要的探讨。随着蒙古族长调艺术被列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蒙古自治区也正在积极筹办潮尔艺术的申报准备工作,因为它即是一项无比深厚的艺术传统,又是一项无比美妙的艺术品种,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1]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2]呼格吉勒图.《蒙古族音乐史》.辽宁出版社,2006.

[3]莫尔吉胡.《追寻胡笳的踪迹》.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高音蒙古族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早春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多声部视唱训练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音乐艺考生需要牢记的五大考试战术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