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古诗词中看群众文化建设

2015-01-28韩春雨河北省赞皇县文化馆051230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群众文化

韩春雨 (河北省赞皇县文化馆 051230)

从中国古诗词中看群众文化建设

韩春雨 (河北省赞皇县文化馆 051230)

中国古诗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中可以窥探不同时期的群众文化发展状况,为当代群众文化的繁荣创新提供借鉴。

中国古诗词;群众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古诗词作为一种文化,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了千年文明的美丽夜空。

中国古诗词不仅推动了其他文学形式的发展,对华夏文化整体产生了强烈而深远的影响,更营造了一个巨大的带有诗情画意的群众文化空间。

一、叙事诗中的群众文化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有完整集中的情节,典型人物性格,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汉末建安时期的《孔雀东南飞》中写道:“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就是当时婚俗文化的一种反映。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的描述,展现了唐朝民间百姓对大众音乐的追求。其他如《长恨歌》《木兰辞》,以及号称“梅村体”的吴伟业的《洛阳行》《听女道士弹琴歌》、都从不同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的群众文化生活、个人的际遇、典型的场面、原生态的事迹,伴随着广阔的社会背景浮现在读者面前,能够窥见历史普遍的真实,意义非凡。

二、抒情诗中的群众文化

抒情诗一直是中国诗歌的主流。从《诗经》《楚辞》到李白、苏轼、陆游等人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抒情诗,《诗经·邶风·简兮》描写了一次盛大的乐舞活动:“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经·小雅·鼓钟》:“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描写了七种乐器演奏的场面。苏轼的《密州出猎》中写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展示了武术真人秀的表演场面。陆游一生写了上万首诗,也喜爱打球,击剑,还精于骑射,如“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霜无饮酒骑马出,驰猎蹴踏川原秋。”等都是中国古代民间体育健身文化的一种体现。

不仅如此,中国古诗词中的抒情诗还有很大一部分展现了当时的节日文化。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无疑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以白描的手法和朴素的语言,写出了缅怀祭祀亲人的场景。端午节在中国也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曾先后入选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代诗人文秀有《端午》一诗为证。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因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所以这个传统节日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五代后唐时期杨璞的《七夕》,白居易的《七夕》,都描绘了人们对月乞巧祭祀的场面,是当时群众文化生活的一种生动体现。杜牧的七言绝句《秋夕》和宋代秦观的词《鹊桥仙》堪称此类诗文中的上乘之作,表达了当时百姓的爱情价值观。

中秋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那个时代的群众文化活动更是被诗人们刻画得淋漓尽致,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杜甫的《八月十五月夜》:“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最著名的还数苏轼的《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诗人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渲染了中秋特定的群众文化氛围。除此之外,重阳节、腊八节、元宵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有诗人们对过去群众文化生活的描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

三、送别诗中的群众文化

送别诗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填词,击鼓抚琴,因此送别诗中所展现的群众文化场景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道别样风景线。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样的送别,不但用歌声淡化了离别的愁绪,还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表现出唐朝民间群众文化生活的和谐和质朴。又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宋代柳永也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句子。古代文人深入生活,把柳变成了诗词历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人的文化生活,在和谐质朴之外,又多了一份雅致的情趣。好多送别诗仔细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文化情愫,不但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更滋润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理念,值得后世学习和效仿。

四、山水田园诗中的群众文化

山水田园诗,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通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其中最著名的的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了当时农民丰收后,喝着菊花酒,吟诗祝贺的文化场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王维的《渭川田家》一诗:“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尤其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都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当时农民或质朴,或恬静,或和谐,或安宁,或雅致的文化生活,赋予自然风光与人和谐相处、景情互映、平等对话的文化风格,能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无尽的文化精神及哲学蕴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那些展现在中国古诗词中的群众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学的精华,中国人文的精华,中国精神的精华,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诗经》中华书局中华经典藏书,2006(9).

[2]《唐诗大辞典》作者:周勋初凤凰出版社,2003(9).

[3]《宋词大辞典》作者:刘尊明凤凰出版社,2003(9).

韩春雨,(1978—),籍贯:河北省赞皇县职称: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古诗词群众文化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爱古诗词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