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几点思考

2015-01-28王丽梅

科学中国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教研

王丽梅

长春市第五十三中学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几点思考

王丽梅

长春市第五十三中学

一、如何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更为切实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教学工作。

就当前教育形势看,学校教育处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徘徊,抓应试教育国家不满意,抓素质教育需要过程,如果一时不出成绩家长又不满意,学校就更不满意。其实,我认为素质教育涵盖了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那么,能不能既抓应试教育又满足素质教育呢?结合实践个人认为就是要抓好课堂教学,应试教育需要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更需要课堂教学。更何况素质教育的核心场所就是课堂,即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主要的落脚点。

1、高效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主渠道、主阵地。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否到位,搞得好不好,是否真正减负,最终都要体现在课堂上,在课堂上见高低,在课堂上分优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学目标上的反映,在学生发展的体现上,是三维目标的达成,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会学,乐学的和谐统一,学生在课堂上是幸福的,快乐的。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状况如何,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符合时代,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构建民主、科学、协作、创新、高效的课堂。

2、素质教育课堂化、课堂教学素质化,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一方面,学校必须建立起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促进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的教学管理体制,如评价导向、教师培养目标激励、质量监控、考核奖惩等有效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学校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大刀阔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国家教育精神落实到课堂。当前的教育工作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必须按素质教育要求,建立起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学生应该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在学生课堂上发展学生的知识,健全学生的人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创造,并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一言堂”、“满堂灌”,变“死”为活,变“小”为大,变“多”为精,除“旧”迎新,反“仆”为主,由“单”变双,促“低”转高,转“差”为优,积极构建内外兼修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组建学习的共同体,增加学生的学习的成就感,在课堂中体现出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性合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习能动,三动联合,使学生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课堂最大限度的收获,成就和谐课堂。

4、任何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都必须确保“三维目标”的实现

我们要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训练主线”上下功夫。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中心”的做法越来越多的被认识到这是不正确的,学生中心的口号是越来越响。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寻求一种“课堂平衡”,提高师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关联程度,因此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要落实自主学习,将我们的课堂变为一个自主的课堂,通过自主学习落实三维目标。

要完成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完成当前时代,社会要求下的基础教育,我认为,在课堂中要切实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在习惯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二,在实际的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现实困惑和问题。

校本研修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保证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推进的必须之路。校本研修活动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已经全面展开,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课改和校本研修工作,已经按照新时代的要求,不断的在探索改革中前进。取得了很多成果,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深思。

1、一线教师负担重,对校本研修的开展有制约。

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时间和精力。教师虽然不少,但研修工作只能由一小部分教师兼职完成,或作为课题形式去探索,大部分教师既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等,每天基本上是在学校“早晨一蹲,忙到黄昏”,不能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思想,去进行校本研修工作。校本研修成了学校的镀金装饰,失去了根本的意义。

2、学校的教研布置的任务多,面很广,教师无从下手抓。

教研布置任务繁多,教师老虎吃天,所以深入研究也就少;领导生搬硬套、喊口号,老师探讨问题不积极;听得多,交流少;认识混乱,教师麻木,也使学校校本研修无所适从。

3、专业引领不够,主体偏离,束缚教研的手脚。

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教研内容介绍,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教研,其主体不是领导,而是教师,但由于传统的教研模式的强大惯性,老师搞教研基本上是依赖于所谓专业研究人员。也就是说,从研究课题的选择到研究计划的制订,从研究活动的开展到课题结题,甚至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由哪些教师讲,讲后由哪些人来评,哪些人参加教研会等都加以限制,其他大部分教师都成了配角或旁观者。大多数教师错误的认为教研是别人的事,于自己无关,自己不会也没必要做,只要自己讲好课就行了。在这种误区下,他们以自己的经验为教学的基点,偏离了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上面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也常常思考,教师的负担过重问题如何解决?校本研修是为了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为什么教师却高兴不起来?甚至把它视为额外的负担?如何解决专业引领问题?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2、教研任务要适量,有目标,有方向,让老师轻松愉悦的接受,远离职业倦怠。

3.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放开校本研修的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手脚。

4.要加强实践体验,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操作实践,探究研修,使教师在研修中体会其中乐趣,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爱,从而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真正使教师走上校本研究的阳光大道。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