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蛙》中“蝌蚪”形象的内涵及意义
2015-01-28骆敏霞周春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骆敏霞 周春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论莫言《蛙》中“蝌蚪”形象的内涵及意义
⊙骆敏霞 周春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蛙》作为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的作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蝌蚪”这一人物形象内涵丰富,他既代表作者的反思与救赎,也代表身份地位的束缚与枷锁,以及男性的霸道与强权,通过分析这个人物形象,揭示可能存在的另一种内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蛙》 蝌蚪 莫言
莫言的作品《蛙》有着独特的叙述结构,其书信体格式表现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色彩,而最后一部通过“俄罗斯套娃”方式呈现的话剧则是作者更深刻的自我精神的反思和批判。笔者试图从叙述者蝌蚪的角度打开莫言对历史罪孽的忏悔和清算。
一、蝌蚪代表作者的反思与救赎
《蛙》中,蝌蚪这样定义自己写作的初衷:“至于我自己,确实是想用这种向您诉说的方式,忏悔自己犯下的罪,并希望能找到一种减轻罪过的方法。……既然写作能赎罪,那我就不断地写下去。既然真诚的写作才能赎罪,那我在写作时一定保持真诚。”①也正如莫言自己所说:“别人有罪,我亦有罪,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和悲悯。”在经历了社会与人生的变迁之后,莫言与蝌蚪走上了同一条反思与救赎之路。
仔细观察蝌蚪与莫言的经历,不难发现,两者都经过了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和计划生育等历史变迁,都是军官转业后成为作家,都在北京生活过,都曾让妻子堕过胎,可见蝌蚪就是作者的生命代表。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对小说中蝌蚪毫不留情剖析,就是对自己的剖析,我没有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形象,我把自己心里很多卑微的想法或者阴暗的想法全部袒露出来。”②
早年的蝌蚪曾为了自己的前途和脸面,让妻子王仁美打掉自己的孩子,间接导致妻子死亡、孩子胎死腹中的惨剧。而晚年的蝌蚪,就像宿命的轮回一般,阴差阳错地通过代孕方式让陈眉怀上了自己的孩子,也曾一心想让陈眉引流这个孩子,终于,在镶贴了数百张放大了的婴儿照片的墙下,蝌蚪幡然醒悟,“听到了一个最神圣的声音的召唤,感受到了人类世界最庄严的感情,那就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此相比较,别的爱都是庸俗的、低级的”③。从此,蝌蚪开始了对计划生育、集体意志以及自我的反思。那便是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悖反、集体意志与个体生存的悖反,是计划生育大背景下个体的痛苦与挣扎。年轻的蝌蚪可以以“小不人道换取大人道”“为全人类做贡献”“单位组织的规定”“把责任推给姑姑等人”来宽慰自己,然而,面对人性的叩问、生命的庄严、人道主义精神,这样的宽慰显然无济于事。于是,蝌蚪只能通过“把自己放在解剖台上,放在显微镜下”来完成对自我的剖析和反思,同时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自我救赎。
然而,让陈眉把王仁美腹中未出世的孩子通过轮回的方式生出来,似乎这可以看作是他的赎罪行为,但是这个行为本身又导致了更深重的罪孽。孩子生出来,但是被他们剥夺了,结果使陈眉陷入到一种疯狂的状态之中。对一个女人来讲,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别人抢去,而且得不到承认且永远不得相见。蝌蚪最后所谓赎罪的行为本身制造的又是一场不幸的罪过。④
蝌蚪的挣扎,实际是个体在集体和国家意志面前的挣扎、无力、妥协和承担。
二、蝌蚪代表身份地位的束缚与枷锁
由于知识分子这一角色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需要树立的道德形象,致使蝌蚪在面对国家政策和意志时的精神负担和道义枷锁比普通农民要大得多,也越容易被制度和道德的压力束缚住手脚。
对于王仁美腹中未出世的孩子,蝌蚪的内心是喜爱的,然而,在现实层面,如果孩子生下来,自己则会被撤销职务、开除党籍,也就意味着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化为乌有,还要背负破坏计划生育制度的恶名,为全中国做出坏典型。面对这样的矛盾,逼迫蝌蚪必须在自我发展和人道主义之间走出一条合适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注定是难以两全其美的。于是,我们不难看出他的痛苦与挣扎,但蝌蚪是善于随遇而安和自我麻痹的,在姑姑的强烈要求下,最终默认了妻子的流产。
正是蝌蚪的军官身份,使他获得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资源和优势,但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军队执行得更加严格,必须恪守“只生一个”的原则。正如富人比穷人更爱惜生命、更珍惜自己的财产一样,拥有的越多,害怕失去的也就越多,蝌蚪所拥有的成就和荣耀,既是他的资本,也是他的枷锁,也是他胆小、懦弱从而默认妻子引产的根源。
同样,晚年的蝌蚪,作为一个“混出人样”的知识分子,面对陈眉的苦难采取推波助澜的方式,正是借助李手的劝导而摆脱了心理枷锁的他所呈现的弱肉强食、恃强凌弱的真实内心,是人性深处的黑暗。从而说明,蝌蚪之前的道貌岸然,无非是他作为军官和知识分子的虚伪面具,撕下面具后的蝌蚪是如此丑陋不堪。
三、“蝌蚪”代表男性的霸道与强权
先说“蝌蚪”这个意象。
整部小说中“蝌蚪”一词出现了约160次,而作为题名的“蛙”一词出现了约202次,表明“蝌蚪”的重要性也许并不亚于“蛙”。
“蛙”与“娃”同音,代表了生娃的愿望和生殖的能力;“蛙”与“娲”同音,女娲是造人的神,象征着人类繁衍的生生不息;蛙的肚腹正像孕妇鼓起的肚腹,表现孕育的生命;胎儿在母亲腹中的生长发育过程正如蛙从蝌蚪到变态成形的过程;高密东北乡一直有着蛙图腾,人们对蛙及其代表的生育繁衍有着虔诚的崇拜……种种证据表明,蛙象征着生育,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那么,蝌蚪作为蛙之子,就是一个新生命,就是以蛙为代表的女性之子。
蝌蚪象征着男性的精子,这一点小说通过小狮子之口表现出来。首先,精子的外形很像蝌蚪,都是一个巨大的头部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其次,蝌蚪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天敌的捕食,成活率低,同样,精子的成活率也极低;最后,蝌蚪长大后会变成青蛙,而精子通过与卵子的结合,经过孕育之后能变成人。所以,蝌蚪是男性精子的体现,也即代表男性这个群体。
在中国的男权社会中,男性通常是一个家庭的主导,而小说中的蝌蚪正是其两任妻子王仁美和小狮子的依靠和归宿,她俩一生的终极目标就是为蝌蚪生儿子。王仁美找蝌蚪结婚时就说“我给你当老婆,生世界冠军”⑤,而后因为第一胎生了女儿,坚持要生第二胎,不惜让非专业人士为自己取节育环,终于怀上第二胎后又无奈堕掉孩子,在手术室临死之前依旧说“小跑我真的挺感谢你的”⑥,她至死都生活在以蝌蚪为中心的男权统治中却不自知。而小狮子也在为蝌蚪找了代孕女反而挨了一巴掌后表达出了她内心积压多年的真实想法:“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你着想。你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没有儿子,就是绝户。我没能为你生儿子,是我的遗憾。我为了弥补遗憾,找人为你代孕,为你生儿子,继承你的血统,延续你的家族。”⑦
她们的生活完全以男性为中心,而且以孕育新的男性为终极任务和使命,这种女性自主意识和自主权利的丧失正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是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是可悲的男性中心,而她们自身从未意识到。
以蝌蚪为代表的男性群体,在享受男权社会赋予的权利和优势的同时,却鲜少意识到自己身为男性的幸运和对女性的愧怍,从他对王仁美和小狮子的态度即可看出端倪。蝌蚪们似乎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而认为理所当然,这是蝌蚪这一人物形象更深层次的悲哀和反思。
四、蝌蚪人物形象的意义
蝌蚪代表我们每一个人。
人性的自私与怯懦、阿Q式的健忘与精神胜利、生存法则的弱肉强食……从某种意义上说,蝌蚪的罪性和罪感其实带有人类原罪的性质,蝌蚪遇到的矛盾和挣扎实际也是我们人生的纠结。莫言在接受访谈时曾说道:“这一代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私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中的通病,每个人都比小说中的蝌蚪好不到哪儿去。”⑧蝌蚪的弱点也是每个人懦弱、自私、虚伪的集合群,似乎是人类人性弱点的母题。
五、蝌蚪体现了悲悯情怀
莫言把带有自传色彩的蝌蚪拿到解剖台前无情解剖的行为,除了自我反思和救赎之外,更深刻的意义是一种大悲悯情怀,是正视人性之恶、正视自己的阴暗面,是从更高的角度往下看,是对好人和坏人、对善与恶的大悲悯。
“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⑨真正的悲悯情怀是对人间苦难的一种博爱和同情,是对陈眉和张拳的谅解和怜悯,而对于人类的缺点、过错、惰性,也会有一种低调而又温柔的谅解。
①③⑤⑥⑦ 莫言:《蛙》,《莫言文集》,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185页,第273页,第83页,第141页,第256页。
②④⑧ 莫言:《〈蛙〉中“蝌蚪”的原型是我自己》,莫言的博客。
⑨ 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1期。
作 者:骆敏霞,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本科生;周春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乡土文学与女性文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