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草纹样看唐代的文化审美特征
2015-01-28宋国盛西安美术学院2012级设计系硕士研究生710000
宋国盛 (西安美术学院 2012级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710000)
从唐草纹样看唐代的文化审美特征
宋国盛 (西安美术学院 2012级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710000)
唐草纹是中国传统图案之一,由忍冬纹发展而来,结合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特征,以“S”形和波状曲线排列而成。造型具有丰满华丽,卷曲圆润的特点。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及文化审美特征,对我们今天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唐草纹;文化;审美
唐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朝代,自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代的经济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十分发达,对外交流频繁,都城长安是当时亚洲乃至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在这繁荣昌盛的局面下,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引发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这些都给社会文化的发展提升提供了无尽的动力,社会审美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最终成就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极其辉煌的大好局面。就图案艺术的发展角度而言,唐草纹就是这种社会文化和审美精神的良好体现。充分展示出大唐盛世继承、开放、融合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内涵。
唐草纹是在忍冬纹的基础上演生发展而来的,《辞源》上说:忍冬,草药名,藤生,凌冬不凋,三四月花开,气甚芬芳,初开花瓣具白色,经三四日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称“金银花”,是六朝时候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其形式多样,统称为卷草。
忍冬纹为一种由蔓生植物演化出来的纹样,最早产生于古埃及,经希腊传至印度,随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因为忍冬植物过冬不死的特性与佛教追求灵魂不灭的思想相吻合,所以被广泛接受,并被大量使用在日常生活领域和佛教装饰上,以传达人类生命永恒、灵魂不灭、轮回永生的理想追求。《本草纲目》记载:忍冬“久服轻身,长年易寿”,也从侧面证实了人们喜爱忍冬纹的缘由。
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在原始彩陶饰中,卷草纹就已具雏形;商周时期,青铜器和陶器上的卷草纹呈不规则S形;到了战国,铜饰上的卷草纹为对称结构;秦汉的卷草纹具有S形骨架,但叶子和藤蔓没有区分开来;魏晋时期有了叶茎之分,确定了卷草纹的基本样式。东汉末期,忍冬纹已经被广泛使用。
最初的忍冬纹相对朴实,花卉形态较为消瘦、清朗。魏晋时期的忍冬纹常以一个单叶忍冬纹为单位,组成单叶波状、双叶分单纯质朴的枝,四叶边锁等多种造型,以交枝或波浪形为纹样展开骨架,纹样相对简单。其侧视叶状的形象和结构的脉络清晰完整,富有单纯、质朴的美感。
南北朝时期,卷草纹大量运用于碑刻边饰,风格简练朴实、节奏感强的特点。到了隋代,以忍冬纹为核心的卷草纹样进一步发展,为唐草纹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至盛唐,卷草纹的构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将波浪线构图与传统的流云纹结合起来,同时填充的纹样也由中国人喜欢的牡丹、莲花,瑞兽等动植物取代了忍冬花纹。卷草纹变得极为自由、富丽、繁复,逐步发展成为以花卉为主,藤蔓为辅的独特样式。尤其是把花的整个生长过程组合在整合在一个纹样中的做法,既有极大的典型性特征,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和丰富浪漫的想象力。
唐代是我国各民族大统一的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更是我国装饰纹样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在这之前,人们受制于固有的思想观念,处于自在阶段。唐代社会的盛世局面得益于开放文化和开放精神的崇尚,大唐盛世的辉煌局面就是社会文化自由和开放的结果。这个时期,整个社会以一种空前的自信精神和开放姿态面对世界,使民族文化得到可空前的发展。具体的说就是以传承的态度吸收固有文化的精髓,以包容的心理接纳各种域外文化,以创新的精神融合时代特征进行再创作。特别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融汇,都大大促进了文化审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审美取向迅速向自然山水和植物花卉题材上偏移。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的丝织、陶瓷和雕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植物纹样作为审美的载体也得以完善和发展,在装饰纹样的造型特征上,唐草纹充分吸取了忍冬纹样的特征优势,结合社会审美特征,并发展成富于时代特征的新样式。最终形成了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唐草纹。充分展示了当时社会关注生命,追求自由和浪漫的文化审美特征。也反映出大唐盛世和平、富足、强大、繁荣的社会现状,也充分体现出当时社会开放、活泼、自由的文化精神。
唐草纹样作为唐代图案发展的代表,首先继承了前代忍冬植物图案的优点,并在忍冬纹基础上积极创新,同时也充分接纳了外来图案的特色,将西方波状图案的构成方式融入忍冬纹之中,创造出自由舒展、明丽华美的心得图案特征。这也显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外来文化开放融合的博大胸怀,为中国图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草纹样的华美、自由、繁复、饱满的艺术特征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首先是对前代图案文化继承的结果。
从形态上看,唐草吸取了前代植物图案的构成特点,保留了先前以植物枝叶为原型的特征,采用卷曲的线条,主花和卷叶草都以弧形的姿态出现的造型特点。并将以忍冬植物为核心的造型纹样发展演化为以牡丹、荷花为主体的图案。丰满的图案构成方式使花朵层次更加丰富华丽,卷曲旋转的枝叶更加富有自然的动感,形成自由饱满、富丽华美的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唐代独特的文化审美特征。所以,文化的继承性,是唐代图案发展的重要基础。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在与境外文化的交流中,不仅将自身的文化审美传播至海外,也将大量的西方植物种类引进国内并广泛推广。致使境内出现了“海花蛮草连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的全民爱花景象。在这种繁荣的背景下,以花卉为主题的西方的图案造型方式和表现技法也不断的由域外进入唐朝境内,尤其是西方波形构图方式,其二房连续式的图案构成方法被接受和吸纳,并和中国传统花卉S型构图的融合,促使了唐草纹风格的最终形成。所以,开放性和融合性的文化特征是唐代图案发展的重要保证。
唐草纹不是对自然现状的简单描摹,而是以牡丹、莲花等植物为主体,通过夸张提炼,形成一种主观意象的装饰风格,纹样蓬勃的生命力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充分融合,怒放的花朵、流畅的卷叶线条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审美特征。
透过唐草纹这种图案构成我们可以看到,与大唐盛世社会背景相一致的唐代美学精神和社会道德规范,离不开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离不开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纳融合,更离不开结合时代的特征的积极创新。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唐朝的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并最终形成了雍容大度、自由生动的形制和“真、善、美”精神完美结合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规范。
[1]回顾著.《中国图案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0.
[2]李晴,戴向东,袁进东.《唐草纹装饰图案演变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4).
[3]王晓珍.《东千佛洞二窟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艺术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