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
2015-01-27书菡
书菡
【怀壁其罪】
读音:huai bi qi zui
释义: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因财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嫉妒和迫害。
出处:《春秋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示例:修贡之余远争寄,怀璧其罪渠敢当。(宋·张扩《谢人惠团茶》诗)
洪武四年(1371年),浙江青田,山清水秀,年过花甲的大明朝开国元勋诚意伯刘基致仕在家,刚刚饮过两杯小酒,正在庭院里不亦乐乎地和人弈棋。这时,次子刘璟登门,站在父亲身边观战片刻,神色复杂,欲言又止。刘基头也不抬地专注走棋,过了好一会儿才淡淡地说:“有什么话你就说吧。”刘璟嗫嚅道:“父亲,淡洋……又出事了。”
青田有个地方叫淡洋,踞山临海、地势狭长,治安状况很差,盐枭出没、盗贼横行,当地百姓素有怨言。刘基拿着棋子的手在空中停留片刻:“自打我还乡这一年,那么多官员登门拜访,我一概不见,你也知道是为什么吧?”见刘璟点头,刘基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罢了,罢了,我的儿子和我一样疾恶如仇,刚正不阿,我甚感欣慰。这样吧,我写封奏疏给皇上,提议在淡洋设立巡检司,调派军队驻守,使奸民不能互相勾结或胁迫戍边士兵出逃反叛。切记,要把这封奏疏亲自交给你哥哥。”刘璟连连答应,拿了奏疏连夜乘船赶往南京。
刘基的长子刘琏在京为官,他没有通过中书省,直接将这封奏疏交给了明太祖朱元璋。可是朱元璋看到奏疏后,眉头立刻皱了起来,他心想:这个倔老头真是不识时务,朕让你告老还乡,就是让你不再参政议政,朕把你的大儿子留在身边,也不是方便你递话用的。你既然自找苦吃,出了事可休怪朕不讲情面。朱元璋没有当即表态,而是又把奏疏批到了中书省处理。这下,刘基的担忧应验了。
丞相胡惟庸看到奏疏,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初刘基在朝时,朱元璋曾经请教刘基:“老先生,你看谁堪当丞相重任啊?胡惟庸这个人如何?”刘基一听连连摇头,直言不讳地说:“不可不可,区区小犊,一经重用,偾辕破犁,祸且不浅。胡惟庸既无丞相之才,亦无丞相之德,皇上千万不能让他这样的人当丞相,他要是得了志,一定会祸国殃民。”此话一出,便同时得罪了两个人。善于逢迎、一心想当丞相的胡惟庸对刘基怀恨在心,而胡惟庸可是朱元璋看好的丞相人选,被刘基如此贬低,刚刚坐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也大为不悦。
俗话说,“三分天下乃诸葛,一统天下刘伯温”,刘基别名刘伯温,是和诸葛亮一样的军师级人物。当初,朱元璋求贤若渴,千方百计拉拢当时还是元朝政府公务员的刘基跟他起义,就是看中他才华盖世,胸有韬略。刘基追随朱元璋打天下十一年,每个关键战役都有他的决策功劳,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其学问深厚、神机妙算更远在乞丐出身的朱元璋之上。他比朱元璋更会度事,更能辨人,这让朱元璋嫉妒之心横生,可江山未定只好隐忍。
而现如今,江山已经稳坐,选丞相的大计难不成还要他刘基说了算?那朕这皇帝岂不成了摆设?朱元璋最终没有采纳刘基的建议,还是让胡惟庸当了丞相,而刘基只能告老还乡了。
胡惟庸正愁逮不着机会,看到刘琏的奏疏后,立刻找来心腹密谋报复之计。他派人前往青田,假模假式地作了一番调查,然后回来向朱元璋禀报:“启禀圣上,微臣得青田百姓反馈,说刘基夜观天象,看到淡洋有‘王气,便想在淡洋建造他的墓地,以利后代,但淡洋居民极力反对,不肯迁出,刘基便想借朝廷之力,设巡检司以驱民,才导致该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朱元璋一听,立刻暴跳如雷,他最忌讳的就是某地出了“王气”。可是刘基已经退休了,怎么惩罚他呢?要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只有一个办法,朱元璋大笔草草一挥,两下拟就圣旨,然后吼道:“免去刘基的俸禄!给朕传旨,要快!”
对于胡惟庸的诟陷,刘基已有耳闻,他不安地等待着坏消息的到来。他也明白朱元璋的心思,虽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是天高皇帝远,人不在身边更不安全,何况民间百姓因刘基深谙阴阳数术之学,已经把他渲染成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一介臣子岂能比真龙天子还神?因此,当圣旨火速到达青田时,刘基已经收拾好行囊,他要即刻前往南京,向朱元璋当面谢罪,并且,他还让刘琏安排好了供他长期居住的客邸。他知道,如果不这样做,谋反的罪名就会临头。
刘基抵达南京,朱元璋正在气头上,拒不召见。他便来到客邸待了下来,这一待就是三年有余。
这期间,胡惟庸春风得意,任意妄为,朱元璋仿佛视而不见,而他对刘基也始终是不成不淡,全然不过问“王气”之事,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直到洪武八年(1375年),在元旦的早朝后,刘基写了几句应景的诗,博得朱元璋一番盛情夸赞,心里顿觉宽慰不少。
正月下旬,刘基感染风寒,朱元璋听说后,就派胡惟庸带御医前来探望。刘基心里很高兴,可他按御医开的药方服了几天汤药后,病情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觉得肚子里好像长了有如拳头大小的石头般的硬物,令他十分疼痛,心里也隐隐觉得不安。他对刘琏说:“我早就看出胡惟庸不是好人,如果我的话不灵验,那才是苍生的福气。”刘琏看着父亲日渐衰弱,一筹莫展。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地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开的药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老先生多虑了,既然是胡丞相和御医开的药,自然不会错,你只管宽心养病,过几天就会好了。”刘基有苦难言,黯然告退。回到客邸,刘璟前来探望,看到父亲体弱加之心寒,抱着父亲大哭,为当初催父亲为淡洋之事请奏后悔不迭。
三月下旬,刘基已不能下床走动,他上书乞求返还故里,朱元璋准奏了。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护送下,由刘琏陪伴,刘基乘坐传送公文的船返回了青田家乡。回到青田后,他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地维持正常饮食。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刘琏和刘璟交代后事。他就为政的要领讲了一番自己的深刻见解,强调法治与仁治应宽柔刚猛循环相济,这样建立起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上天才能庇佑大明永命万年。然后他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我预言胡惟庸迟早会败,到时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四月十六,一代绝世奇才刘基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
五年后,胡惟庸垮台,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胡惟庸案发后,御医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成为胡惟庸的罪状之一,但下毒是否为朱元璋授意,成了一个谜。总之,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大学士为顾问。
又十年后,刘基被平反。朱元璋赐刘氏家族金书铁券,刘氏家族成员可凭此券免死罪一次。可惜刘琏早已被胡惟庸党所胁,坠井而死。所幸刘璟在明初对开国功臣及其后代怀璧其罪的大清洗中存活了下来。朱元璋曾命刘璟继承刘基的爵位,但刘璟让给了刘琏的儿子刘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