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王石论“民间”与“社会”

2015-01-27钟一

时代人物 2014年3期
关键词:王石民办中华文化

钟一

在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王石看来,中华文化促进会民办博物馆协作体的成立,不仅推动民办博物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他有关“社会成长”理论的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注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才开始有了社会的概念,之后,便有了来自社会的力量。”王石不紧不慢地说。

“民办博物馆既是对文明的记录,保存,也是一种文化的集中呈现。”当这位年逾六旬的长者谈及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种种时,总是侃侃而谈,不时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尽管身处体制之中,王石仍有节制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他身上,没有意见领袖那种悲观主义的色彩,“王老师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喜欢和身边的人交流和探讨,谈古论今。说文艺理论,哲学历史,文化问题等等,引导我们去学习和思考。”他的秘书韩阳告诉本刊记者。而本次大会的承办方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吕建中先生也有相同的感受,“他温和而充满理性的思考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我们在中国民办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展方面的想法不谋而合。”

正是两人的这种“不谋而合”,催生了中华文化促进会民办博物馆协作体。自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推动起了很大作用,越来越多有社会责任感并热爱中华文化的企业家投身其中。于是,民办博物馆以极其惊人的速度纷纷涌现,数据似乎更能说明这一切,目前,全国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数量已达647家,占到我国博物馆总量的17.5%,并且以每年100家的速度迅速增长着。民办博物馆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说,民办博物馆协作体的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作为此事的推动者,吕建中先生无疑是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王石说。

其实,还有一句话王石没有说,推动他心中的“社会”不断成长壮大,也是他乐意去做的一件事。在1992年创立中华文化促进会之前,与新中国几乎同岁的王石在军人,教师,编辑,剧作家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身份中不停地转换,这让他对中国文化以及社会形态的认知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而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他却只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为文促会的各项工作而不停奔走——让他心中的“社会”越来越强大。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石民办中华文化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王石:创业要有反弹力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为创始人王石加油
不醉不行
王石审判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