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手机就够了”

2015-01-27

中国摄影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光影摄影职业

Q =洛故A = 柴晋宁

Q:为什么手机摄影会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光影流刑地”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A:现在器材再也不会成为限制人们表达的因素,在这个可以叫做“大传媒时代”的今天,影像语言俨然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后的另一大“语系”。 不过,人们真正关注手机摄影的直接原因是iPhone等手机的影像功能表现优秀。

“光影流刑地”是套用了日本电影《爱的流刑地》,背后的隐情是:我每天上班时会在地铁“偷拍”人物,有一定的原罪感,我当时就觉得,需要有个地方自我“惩罚”下我们这种爱拍照的人。

Q:手机摄影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您认为这是降低了摄影的门槛还是抬高了摄影的门槛?

A:手机拍摄这种大众表达方式的出现,进一步打破了影像在中国所谓“专业”与“业余”的界限。摄影有偶然性,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拍摄手段上降低了门槛,质量上增加了筛选好作品的难度。

很多影像都只是个人生活方式的产物,人们喜好模仿,所以很多图片看上去如出一辙。在某段时间内流行什么照片都隐含着某种趋势与潮流。

Q:手机摄影是否对传统的职业摄影师构成了威胁?职业摄影师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A:有影响,但是没威胁。昨天还看到一篇标题耸动的文章—《下一波下岗的将是“职业摄影师”》,当时我就想到该写一篇文章—《手机摄影师:未来五年的新兴职业》。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让摄影艺术变得大众化,无论是拍摄和发表,门槛都变得比较低。但对比绘画,你就知道区别了。

器材只是工具,工具各有特点。老一代摄影师会不会用手机去拍,我不是很清楚,但很少看到他们的手机摄影作品;不过年轻点的摄影师,包括职业摄影师都有手机拍摄的习惯。目前我视野范围内的手机摄影达人都是对互联网非常熟悉的年轻群体。

Q:您被誉为新锐导师,那么您是如何挖掘优秀的摄影师并培养他们的?

A:各大摄影网站上浏览挑选、网页上广泛搜索、摄影师的推荐、网友互动投稿。他们不用培养,我更多时候的角色像是一个编辑,需要和摄影师沟通选题问题。他们本身就是“视觉极客”,追求极致,我接触的很多手机摄影达人都会像传统摄影师一样有详细且系统的拍摄计划。他们的器材只是手机,加上移动端的后期软件。拍摄、后期、发表,都是在手机上完成,很少有人会导入Ps进行后期。

有句话:爱吃是吃货,会吃才是美食家。同理,和吃货一样,贪,仅仅是贪食影像者,会拍才是摄影师,爱拍是好事。

Q:您怎么看手机摄影对滤镜的使用,它是否打破了真实和创新之间的平衡?

A: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滤镜用于优化影像,这个东西不用纠结,都是工具,都是手段,结果好就行。

Q:手机摄影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即时通讯的功能,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即时分享、交流。您觉得这种分享的属性对摄影本身是否会产生影响,比如人们调侃的用手机给食物消毒等。

A:会,摄影是时间的艺术。手机拍摄成本低,及时发布社交网络的习惯会影响创作者,网络上的点赞等图片热度会影响摄影师的心理。影像沉淀的心理过程中,存在感、炫耀心理状态占了上风,变成优先级。

Q:您心目中最理想的手机摄影作品应当包括哪些要素?

A: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文化倾向喜欢哪种类型的作品,除了图片质量有局限性外,我觉得好作品的标准界定应该和传统的摄影艺术一样。

Q:您本身是否也使用手机拍照,都使用过哪些款式的手机,对比不同手机有哪些优缺点?

A:当然!诺基亚E63、iPhone 4s。光影的专题图文和投稿作品中iPhone摄影占90%,甚至更多。很多App开发团队只做ios应用,这两点足以说明了iPhone拍照是最优秀的。至于其他手机,我目前还没使用过。不过手机制造商也是蛮拼的,某款手机可以拍银河了,某款手机又可以拍运动摄影了。手机外接设备也越来越丰富,这给手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Q:下一步在自身的手机摄影和对手机摄影的推广方面有哪些计划?

A:我个人有机会就会拍。不过最近拍摄的欲望不是很强烈,做“光影流刑地”这个平台后,主要是想为大家展示那些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拍摄欲望没有以前那么强烈,每天在看大家在怎么拍,然后我欣赏那些优秀的作品就够了。

光影编辑部有一本影集正在策划中,可能叫《中国手机摄影100人》,未来也会有线下的摄影展览。

Q:对比国内外的手机摄影作品,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A:除了客观环境,大家的起点都一样,也许因为西方整体生活比较优越,物质和视觉经验都更丰富些。他们也拼命玩花样,跟风,很多作品看上去像出自一人之手,也是蛮拼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光影摄影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光影
光影
职业写作
光影之下
我爱的职业
光影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