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年级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5-01-27陈俊竹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2期
关键词:新课标习作小学生

陈俊竹

(江苏省徐州巿光荣巷小学,江苏 徐州 221000)

新课标下高年级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陈俊竹

(江苏省徐州巿光荣巷小学,江苏 徐州 221000)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高年级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习作时没有素材可写,虚假习作非常普遍,习作量较少。针对高年级小学习作教学的调查可以发现,习作教学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尽可能调动起学生习作的情感,引导学生重视现实生活,要积极发掘、累积写作材料,降低命题对习作的束缚,注重习作内容的真实性,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提高习作量。

新课标;高年级;小学习作;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研究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可是,因为对小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主体活动研究不够充分,对小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过程缺乏分析,对小学生的主导生活和情感特征缺乏系统的把控,小学习作教学具有违背儿童情感实施、脱离现实生活、照搬课本、引导评论脱节的状况。小学生年级尚小,知识经验不足,只要老师加强对小学生习作心理的研究,重视小学习作教学里学生已有生活认知朝着文章转变的过程,让学生把控规律及方法,就能够合理改变学生学作教学的被动局势。老师要真正运用现实生活里的语文教学资源,通过对语文学习环境的优化,积极创建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洽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高年级习作呈现出一种不真实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写作情感虚假、习作过程虚假、立意虚假、语言虚假等方面。

首先,写作情感虚假。在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当前高年级小学习作就出现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有些学生在文章的第一段就写出,自己在4岁时,失去了双脚。还有的写自己从小就无父无母。学生将自己与家长摆在残疾或死亡的边界,这样让人毛骨悚然的作文层出不穷。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宁可编造谎言诅咒自己及父母,这样的方式极为可悲和可怜。

当前小学生在习作方面为文造情的状况愈加明显,他们借鉴范文的套路进行习作[1]。通过熟悉的故事情节,运用文学的情感及用语,令写作丧失了真正的意义。如此欠缺真情的文学基调,被语文教育行业称作小文人语篇。

其次,习作过程虚假。习作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的一种自我表达,是一种倾诉,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体验、思考及领悟。所以,习作应当由学生独立完成。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小学生具有写作过程不真实的状况,有些学生并非自己独立完成写作,主要通过家长协助完成。而毕业班的老师通常会自己押题,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里,并没有考验到学生,而是考验到学生的家长。学生为了让作文的分数较高,让家长努力准备作文,甚至还出现了请人代写的情况。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只要将作文背诵和默写下来便可,长久以往,学生便成为了木偶。

通过调查发现,还有很多学生会将作文选或者网络上的作文拷贝下来完成习作。打开小学生的作文可以发现,格式化的现象非常明显,学生找不到适合的体裁进行写作,就会将大人期望他们完成的事情当成真事写出来。比如说题目为“把爱献给XXX”的半命题作文,班级一共有40名同学,其中有30名同学的作文题目都是“把爱献给母亲”,并且有20篇作文的内容都为母亲生病,学生学着母亲照料自己一样照料母亲,展现出孩子对母亲的孝心,将爱给了母亲的梗概。学生在选题上毫无差别,无法体现出个人特色。

再次,立意虚假。学生通过故意提高习作立意,将并非自己的感受写进习作当中,来展现习作的思想高度。学生费尽心思提升立意,就是为了获得高分,步入理想的中学。觉得高深的立意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在同龄人作文里独树一帜,所以,学生会写出一些富有深意的空话并不稀奇。

最后,语言虚假。习作思想以及习作情感的表述要依赖于语言,学生情感的不真实,使得语言也会不真实,表述起来更加模糊不清,令想要表述的情感无所依傍。语言虚假基本已经变成了考试的一种现象。有些学生为了体现深层次的立意,不顾及自身对环境的感受,将书本里的内容生搬硬套,表面上确实做到了深刻,可实则语言非常无力。

有时候学生的作文内容是真实的,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是真实的。可是,却不知应当如何表达,因此经常有拼凑之嫌,最后表达出来的内容词不达意,失去了原有的童真及真情实感。

二、高年级小学习作教学的对策

(一)参与生活,搜索材料,重视积累

对于作文教学而言,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现出真情实感,一定要让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生活,将无心变为有心,将用眼变成用脑,建立对周围事物细心观察、聆听、触摸、体会、思考、记录的习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习惯,就可以累积更多的文学素材,才可以为写出好文章做好铺垫[2]。

首先,将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参与一些活动,例如自己做饭、做家务等等,来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建立观察、思考的能力,乃至热爱生活的思想。

其次,新闻轶事融入课堂。每一天班级里都会出现一些状况,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觉得有意义或者有趣的事件记录下来,每天十分钟,请一位同学将自己手机的新闻趣事及感受讲述出来,然后让大家对此进行评价,加深学生的感受。如此,不但培养了学生在口头上的表述能力,还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并且,学生也能够在写作中加强自信心。

再次,将校园文化融入课堂。学生可以从校园文化入手,比如校园的墙壁,描绘着激励人心的成语故事,教师的图书角有学生喜欢的历史文化,每周周一学生可以在班会课上将上一周所看、所想讲述出来,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不断丰富写作的内容[3]。

(二)降低习作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轻松习作的创作环境

首先,习作教学理念陈旧。习作教学不论是研究儿童还是研究习作,是重视人还是重视文,是重视结果还是重视过程,这些都应当成为先阐明的问题。目前的习作教学,太过于关注学生的“文”,而非学生本身。过多的重视习作的内容及结果,而非学生在习作过程里对情感的体会、表述的乐趣。

比如有一位学生进行习作时这样写道:“小鸟可以飞翔,所以我想做一只小鸟,这样我就可以飞到我想去的地方……”这篇文章老师并没有给予鼓励,而是批评该学生毫无理想,认为这不能叫做作文。

这是因为,在老师的眼中,一只小鸟并不能有远大的抱负。并且这样的叙述也不符合作文的规范,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评论。老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在习作里想要表述的情感,没有体会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所以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肯定、鼓励及安慰,这样的评论不仅否定了孩子的理想,还否定了孩子的情感,也打击了孩子对习作的热情。习作是学生生活的直接体现,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展现,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就具有什么样的习作。我们通常会在不经意之间通过思想性以及技术性作为衡量习作的准则,而忽略了学生生活的独特性以及习作的个性。

综上所述,高年级小学习作教学应当积极分析学生、生活、习作之间的关联,讨论小学生主体活动同习作训练教学的规律,努力让生活融入到习作当中,让习作体现在生活当中,建立以生活习作教学为核心的综合发展框架,让小学生的习作能够真正得到提升。

[1]纪雁平.作文教学体会点滴[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5):107.

[2]宋建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微[J].学周刊,2011,(08):56.

[3]李梅.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05):89.

G632

B

1674-9324(2014)42-0283-02

猜你喜欢

新课标习作小学生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