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2015-01-27温长吉贺珊珊王增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2期
关键词:本科生科技大学生

温长吉,贺珊珊,李 健,王增辉

(吉林农业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地方高校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温长吉,贺珊珊,李 健,王增辉

(吉林农业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本课题以吉林农业大学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为主要实践对象,在吉林农业大学校级重点研究课题资助下,通过文献查阅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科学地发现并理解高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出个中不足,从而为地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对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进行说明。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一、引言

在2003年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胡锦涛同志提出并强调的问题。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活力,就要求我们对于创新教育给予更多关注。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专业性人才的社会性机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是其职责所在,不容逃避。

然而,目前对我国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较少,更是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从2007年开始,各地方高校开始陆续实施创新性研究实验计划,并对此给予了相关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现阶段国内本科生的创新活动通常都是以课外团队形式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学生凭借自身的主动性自发组织成立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以参加某种大学生科技竞赛为目标而组建的科技创新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为目的而组建的课题小组;组建校企合作团队,建立本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或者创业孵化基地,在此围绕特定课题项目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

国外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比较多。目前来看,国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之所以较强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教育的科技意识取向,即国外始终坚持创新、创造。

相对于国外较为成熟的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和团队研究来讲,我国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课堂团队组建未普遍实行;教育辅导资源明显不足;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缺乏教师的引导、帮助;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技含量不高,精品少;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物质支持,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难以为继。

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缩小与国外在培养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差距,进而客观研究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是对本科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的新尝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这样的革新更加有助于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体制深化,从而为地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二、研究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走向。“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这是王英杰老师对创新教育的观点,而在林淑华看来,“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最高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反思。”创新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教育。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为了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至关重要,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然而,我国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再加上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甚至是缺乏的问题,这也导致高校大规模扩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质量提出严峻的考验,因此,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成为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正确、科学地认识高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出个中不足,可以使地方高校全面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为我国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提供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平台;能够使地方高校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地方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更有利于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人才。从理论上,本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丰富了理论体系。但该问题直接来源于实践,其实践意义远远大于理论意义,对实践起着更大的指导作用。

三、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思路是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探讨地方高校如何组建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本着创新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前沿性、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的原则建组,通过组建科技竞赛团队、创新项目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来研究。将国内外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现状进行对比,对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现状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改进方向。

(一)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队原则

组队主要从以下原则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和实践,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1.创新性与实践性。这是在组队时要把握的首要原则。基于提高创新能力的要求,进行活动也主要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以达到提高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实践时要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吸取宝贵的经验,少走弯路。也不能想当然,只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修正理论。

2.基础性与前沿性。对于本科生组建的创新、创业团队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是在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所必须的。一切从事实出发,基于团队的研究基础,不断地进行基础性研究和学习,使团队不断自我更新,也对研究目标做出适时的调整,开拓出更宽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

3.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性。要按期完成既定的研究目标,团队的稳定存在是很必要的。一个团队要稳定发展,首先要保证有稳定且充足的人力资源,其次要保证该团队有研究的课题活动。由于受到各种现实状况的制约,我们要提出更多的应对措施。一个团队要有一个有远见有思想的领导者,把握团队的前进方向;同时,吸纳更多新鲜的血液也能为团队带来更多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得团队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模式

1.组建科技竞赛团队。以各类赛事为依托,通过参加某种科技竞赛为目标而组建的合作团队,是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组建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全国“挑战杯”等综合类赛事为龙头,以各学院的特色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为基础,以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竞赛为载体,组建各类本科大学生竞赛团队。

2.组建创新项目团队。通过启动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等自主项目,每年投入一定资金对申报并审核通过且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项目及该项目的研发实施团队,给与适当的补助,用以支持团队开展创新活动。

3.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据统计,参赛作品一般有三类形式:一种是占十分之一的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一种是占五分之一的导师带学生做的项目;剩下的半数以上的是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或创意,依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商业性质的包装和设计而产生的。创业类参赛作品的质量不高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扶植政策,例如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学校可以批准延期毕业,并在上课、选课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此外,每年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设计等大赛,对获奖创业创意方案给予一定量的资金支持,并对于其中具有较好商业转化前景的方案,通过沟通协调,促其孵化。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自身和学生社团组织各类型的创业讲座,用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思想。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通过如下方法和实施步骤,研究和探讨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的理论和实践方案,从某一具体角度研究和实践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文献查阅调研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调研方法能够了解有关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的背景和现状,以此来确定课题研究理论基础;对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一定的认识,有助于后续的观察和访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于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理论、概念和实施模式的全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问卷调查分析方法。对于此项调查,我们综合运用了历史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协同谈话、个案研究、问卷、测验等科学研究方式,对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系统的了解,然后对得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一般规律性的知识基础。

3.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法,将国外高校以及国内重点大学的组队形式、激励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与地方高校相关方面的工作进行比较,认识到问题和差距的存在,借鉴有益经验,为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四)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发展模式研究

1.借鉴研究成功的有益经验。通过文献查阅调研方法能够了解有关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以此来帮助确定课题研究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把国外高校、国内重点大学组建团队形式和地方高校组建团队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存在的差距,从而为各类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一般规律性的知识基础。

2.为团队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培养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必备物质条件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所以高校要积极支持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改善硬件设施环境,构筑出适合于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的硬件环境。

3.建立起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立项要建立相对完整的程序,如:从项目申报到相关单位的评估,审核通过后立项研究,经过分阶段资助、中期检查、资助配套等研究过程,最后评审和公开答辩,进行评奖以及表彰奖励等,使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逐步进行规范化,以达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本次研究首次以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首次有针对性地在高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提出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教育模式,以此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以完善其体制机制。但是从理论到实施还需要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要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使得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有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1]刘桂芳,胡家贵.浅谈胡锦涛的创新人才培养观[N].管理视野,2008,(01).

[2]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福安,林淑华.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G642.0

A

1674-9324(2014)42-0146-03

吉林农业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xjzd051)。

温长吉(1979-),男,吉林市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研究。

李健(1981-),男,吉林长春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空间推理方面。

猜你喜欢

本科生科技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大学生之歌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科技在线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