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湾公仔及其英译研究

2015-01-27邱雪琳

中国陶瓷工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陶塑石湾公仔

摘 要:石湾,是我国岭南陶业的重要基地,石湾公仔因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而名扬四海。在艾克西拉等前人关于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理论指导下,探讨石湾公仔的英译,旨在弘扬佛山陶瓷文化以及为当地陶瓷领域的翻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74(2015)04-0043-04

DOI:10.13958/j.cnki.ztcg.2015.04.013

收稿日期:2015-06-26。

修订日期:2015-06-29。

基金项目: 2015年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编号:2015-BZ52)。

通信联系人:邱雪琳,女,硕士,讲师。

Received date: 2015-06-26.

Revised date: 2015-06-29.

Corre ?spondent author:QIU Xueling, female, Master, Lecturer.

E-mail:shirlleyqiu@163.com

Shiwan Art Pottery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QIU Xuelin

(The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Shunde Polytechnic, Foshan 52830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Shiwan is an important pottery base in Ling Nan. Thus Shiwan Art Pottery is well-known for its unique cultural and artistic valu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iqu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trategies for culture-specific items by Aixelá and other scholars, aiming to carry forward Foshan porcelain culture as well as set a leading exampl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local porcelain terms.

Key words:Shiwan Art Pottery; pottery sculpture; culture-specific item; C-E translation

0 引 言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瓷器素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誉,为世界倾倒。佛山,是我国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自古以来就享有“南国陶都”的美誉。佛山源远流长的陶文化底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制陶业已十分发达,明清达到鼎盛。佛山的石湾艺术陶器因其圆雕人物格外生猛传神,民间百姓习惯把石湾艺术陶统称为“石湾公仔”。石湾公仔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自宋代和明代以来,石湾公仔在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起着独特的历史作用。据历史记载,隆庆元年(1567)年中国开始开放海禁,对外贸易开始繁荣起来,石湾陶瓷借助商机,扩大出口,远销东南亚,当时已经是名声在外了。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佛山一系列的陶瓷文化对外交流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今年2月亮相德国的佛山羊年主题陶艺展“欢乐中国”、即将在今年8月份举办的“中美陶艺交流”,以及每年两次的佛山国际陶博会等。陶瓷英语作为对外交流和宣传的重要工具,对佛山陶瓷文化的传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文献查阅,关于陶瓷英语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景德镇和宜兴等地的陶瓷文化和翻译方面。然而,基于岭南陶业基地佛山的陶瓷文化背景下的陶瓷英译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将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石湾公仔的英译,旨在弘扬佛山陶瓷文化以及为当地陶瓷领域的翻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陶瓷翻译的相关研究

陶瓷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部分,属于科技文体。陶瓷根植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翻译上的困难比比皆是。在针对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方面,国外有西班牙的翻译工作者艾克西拉提出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该策略包括了11种翻译技巧,即重复、转换拼写法、语言(非文化)翻译、文外解释、文内解释、使用同义词、有限世界化、绝对世界化、同化、删除和自创。 [1]国内关于文化差异的翻译处理,有两位代表性的人物:一是邱懋如教授,他在1997年上海翻译研讨会上,提出了“建立文化对等”的7种翻译方法,分别是:直译、移译(即照抄原文)、音译、音译加类别词、目的语文化色彩表达取代源语文化色彩表达、解释以及译出含义。 [2]第二位代表人物是王东风教授,他在同一年发表“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一文中,归纳了翻译界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五种“在效果及使用频率上呈等级排列”的文化缺省处理方法,即文外作注、文内明示、归化、删除和硬译。 [3]本文将试图综合运用以上策略,对石湾公仔的文化专有项翻译进行研究。

关于中国陶瓷领域的翻译文献比较鲜见。2005年,李萍、王建国的“景德镇陶瓷及其英译”一文分析了陶瓷领域英译的特点和难点,并指出陶瓷译员需要具有扎实的陶瓷文化和制瓷工艺的知识,以避免误译。 [4]郭小丽等也在2005年发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与陶瓷英语”,侧重研究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及陶瓷英语词汇。 [5]另外,陈丽萍也对宜兴的陶瓷文化和陶瓷英语进行的比较深入的研究。 [6]作为岭南陶艺文化的代表,石湾公仔翻译的研究也非常值得探讨,这对弘扬佛山陶瓷文化和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都大有益处。

2 石湾公仔与英译

2.1 石湾公仔的历史与英译

佛山制陶历史源远流长,制陶业发达,是著名的“南国陶都”,自古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美誉,令佛山人引以为豪;南风古灶薪火相传500年,更是被众多制陶人视为陶瓷圣地而由衷顶礼膜拜。下面将以时间顺序描述石湾公仔的历史与英译词汇。

石湾的制陶业,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1977年,考古学家从石湾地区挖掘到新石器晚期的贝丘遗址,并出土大量的夹砂陶、软陶、印纹硬陶、和磨光黑陶碎片。至秦汉时期,陶瓷雕塑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雕塑品种繁多,其中以“水田附船模型”和陶屋模型最为珍贵。石湾艺术陶器的生产始于唐代,唐代石湾采用近似半椭圆形的馒头窑,釉色以青釉为主,酱釉次之,产品以日用器皿居多,常见的有碗、碟、壶以及陪葬用的高身陶坛、三足香炉等。据“石湾陶塑”介绍,当时的制陶艺术表现力和制作手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 [7]古代的中国陶瓷有官窑和民窑之分,石湾窑属于民窑,主要生产面向民众的日常陶瓷。以上时期,重要的陶瓷英语有:石湾公仔Shiwan Art Pottery,南国陶都Pottery Capital of the South,夹砂陶sandy pottery,软陶soft pottery,印纹硬陶stamped hard pottery,磨光黑陶glossy black pottery,陶瓷碎片potsherd,馒头窑bun-shaped kiln,官窑official kiln,民窑folk kiln,青釉green glaze,酱釉caramel glaze,碗bowl,碟plate,壶pot,高身陶坛tall pottery jar,三足香炉three-legged incense burner等。

北宋时期,广州出口的陶器绝大部分来自石湾,石湾的制陶技术也有了更大的提高。石湾陶瓷在该时期集全国各大名窑之大成,灵活自由地创作了以“老百姓社会生活”为主题的陶器,并最终以“广钧”、“泥钧”闻名遐迩。进入明、清时期,石湾陶塑迎来了它的兴盛时代。明代之前,石湾陶瓷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则以生产白瓷为主。明正德年间,石湾陶瓷将元朝的龙窑(即文窑)进行改革,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火眼,扩大容量,这就是著名的“南风古灶”。经历明、清的发展,出现了成熟的人物陶塑,以佛山祖庙瓦脊上的人物陶塑为代表的作品尤为精彩。石湾人物陶塑中,陶泥、山沙、釉彩是必不可少的材料。这些时期的主要陶瓷英语有:广钧Guang Jun,青瓷celadon,白瓷white porcelain,龙窑Long Kiln,南风古灶Ancient Nanfeng Kiln,瓦脊ridge tile,陶泥clay,山砂hill sand,釉彩glaze color。

尽管由于社会动荡因素,近代石湾陶塑的发展经历诸多波折,但石湾陶塑没有忘记自身的使命,创造了不少石湾特色的釉色、品类和工艺。在釉色方面,创造了以善仿钧窑特色的、被称为“广钧”的石湾釉色。品类方面,有人物神仙、鸟兽虫鱼、山公亭宇、瓜果器物、建筑花脊等。在技艺方面,创造了风格朴实、浑厚大方的艺术特色。涌现了一大批陶塑艺术名家,其中以黄炳最为突出,他首创的“胎毛”技法,把动物的毛发刻画得细腻、脱俗,使动物的塑造栩栩如生。新中国成立后,石湾公仔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进一步发扬它的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注重“现代”色彩,大胆突破传统。人物类陶塑的艺术家代表是刘传,动物类陶塑的艺术家代表是区乾。近现代的核心陶瓷英语有:仿钧窑Imitation of Jun Kiln,微塑miniature pottery sculpture,胎毛lanugo technique,陶塑艺术家pottery artist,人物神仙characters and immortals,鸟兽虫鱼birds, beasts, insects and fish,山公亭宇miniature bonsai,瓜果器物vegetables, fruits and utensils,建筑花脊architectural ridge tile。

2.2 石湾公仔的工艺材质与英译

釉是一种硅酸盐,它经过一定温度的焙烧、熔融,降温后附着在陶瓷胚体表面,形成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手感光滑,色泽美观。五光十色、变幻多姿的石湾窑变釉是石湾釉彩的一大特色。石湾公仔的釉彩品种繁多,釉色丰富,大致可分为红、蓝、绿、白、黑、赭七种。红色釉居多,有大红、朱红、石榴红等。黄釉有酱黄、柚皮黄、柠檬黄等。绿釉有瓜皮绿、祖母绿、翠绿等。白釉有葱白、牙白、月白等。赭釉是黑色釉的变种,有钨金釉、天目釉等。关于石湾公仔釉彩的英语主要有:釉glaze,窑变釉transmulation glaze,粉彩famille rose, 大红bright red,朱红scarlet,石榴红garnet red,酱黄brown-yellow,柚皮黄pomeloyellow,柠檬黄lemon-yellow,瓜皮绿cucumbergreen,祖母绿emerald-green,翠绿jade-green,葱白onion-white,牙白ivory-white,月白moon-white,钨金釉tungsten-gold glaze,天目釉temmoku glaze。

石湾公仔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分,可分为原料加工、泥坏塑制、赋釉与煅烧四大工序。制作工艺的关键英语有:加工refining,成型modeling,配釉glazing,煅烧firing。

人物塑造是石湾公仔精华所在,一代又一代艺人们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技法,可以归纳为贴塑pasting, 捏塑kneading, 捺塑impressing和刀塑engraving。

制作石湾公仔的主要材料是泥和砂,由于各地采集的陶泥颜色、粘度不一,陶艺师们往往会根据不同需要,按照材料比例进行配制。这种由多种泥土单独或混合,再加上山砂或呈色物,经过炼制而成的陶泥,是石湾公仔人物创作用泥的特色。具体的英语有:红泥red clay, 白泥white clay,高温瓷土high-temperature porcelain clay,低温瓷土lowtemperature porcelain clay,纯陶泥pure clay,陶瓷混合泥mixed porcelain clay等。

2.3 石湾公仔精品与英译

(1)人物雕塑是石湾公仔最常见、产量最大的品类。明代石湾公仔陶塑较少,以佛、观音、土地公等佛教和道教崇拜偶像为主题。清代是瓦脊的繁荣期,题材更为丰富,除了宗教人物外,还出现了大量历史、神话、小说及民间故事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各类人物题材百花齐放,有歌颂开国元勋,也有工农兵、英雄人物及现代人生活场景等。以下是综合运用第二节所介绍的翻译策略,对石湾公仔部分人物精品进行英译及分析:

①葱白釉布袋佛

英译:Onion-white Glazed Bag Buddha

*Bag Buddha is an immortal male Buddhist image with a beer belly who always laughs and carries a bag.

分析:文外解释以添加文化信息。为了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佛教的人物形象,在译文下面添加脚注,会使作品更加生动灵活地体现中国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

②腾龙观音

英译:Guanyin Riding on a Chinese-dragon

*Guanyin is an immortal female Buddhist image who shows great mercy and relieves people’s misery.

分析:音译+文外解释+有限泛化。观音是佛教的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信仰,故其名字宜用音译。若译成Buddhism Godness (Godness尤其指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女神), 显然有点牵强。文外解释可以更加深入地介绍观音的特点。

另外,把“龙”翻译为Chinese Dragon, 是因为中西方文化把“dragon”理解成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这种有限泛化的方式不但可以消除误解导致的文化冲突,而且还能揭示深层的中国文化信息。

③济公饮酒

英译:Chai Gong Drinking

* Chai Gong is an unstrained image in Chinese legend who helps those in danger and relieve those in need.

分析:音译+文外解释。济公音译为“Chai Gong”,他是一位集佛、道、儒于一身,平素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形象,但他也有不修边幅、狂放不羁的特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疯癫。有些作品把“济公”译为“the mad monk”,显然过于片面,没有解释其独有的形象特征。

④街头木匠

英译: Street Carpenter分析:直译。从作品的名字看,“街头木匠”包含的文化信息比较浅显,不同文化的读者从其英文直译也能明白作品人物的职业特征。

(2)鸟兽鱼虫类陶塑作品是石湾公仔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早在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牛、猪、鸡、鸭的器物出现。历代鸟兽鱼虫的陶塑多与实用器皿相结合,如彩釉鸭洗等。其中,黄炳创造的“胎毛”技法是该类陶艺的一大特色。以下是动物类部分典型陶艺作品的英译及分析:

①彩釉鸭洗

英译:Colored Glazed Brush Washing Basin with the Design of a Duck

分析:文内明示(即文内解释)。通过文献查阅,得知“鸭洗”是指用鸭子作为装饰的笔洗,所谓笔洗,即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外形奇巧、雅致精美而倍受青睐,很多传世笔洗都属艺术珍品。因此,“洗”不是洗手盆,也不是洗菜盆,翻译时在文内进行解释,以免造成信息传达错误。

②胎蟾

英译:The Toad by lanugo technique

分析:文内解释。“胎毛”是石湾公仔工艺的独特技法,所谓“胎蟾”就是指通过使用胎毛技法制作而成的蟾蜍陶塑作品,因此,在文内进行解释,旨在更加准确表达其所蕴涵的文化信息。

③松鼠花插

英译:Vase with Pattern of Squirrels

分析:文内解释。首先,译者必须对“花插”有一定的了解,它是一种插花的器物,有圆形、筒形、鼓型等多种形状,器身常有花草、动物为饰,因此宜译成vase。其次,松鼠是作为装饰物雕刻在花插的表面,故直接在文内明白解释就能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3)山公盆景是石湾公仔的独特传统工艺,又名陶瓷微塑miniature pottery sculpture,指盆景中加上山公亭宇等装饰配件,使整个盆景更加富有生气和情趣。这些陶瓷微塑统称“山公”,其特点是以小见大、缩龙成寸。山公微塑最早出现于清末光绪年间,由石湾老人刘来首创。以下是部分微塑代表作的英译及分析:

①有福共享

英译: Share and Share Alike

分析:有限世界化,即使用目的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取代源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石湾微塑“有福共享”是四字成语,译成相应的英语谚语,能够让目的语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但英语“Share and share alike”有平均分配之意,这与我们的“有福共享”含义有些许出入。

②松鹤盆景

英译:The Bonsai of Cranes with Pine Trees

分析:文内解释。作品中“松鹤”指的是两种不同事物,即松树和鹤,把它们各自的具体名称分别译出,有助于目的语读者更加形象地理解其内涵。

③万佛朝宗

英译:Thousands of Buddhas Listening Respectfully to Buddha Dharma by Sakyamuni

* Sakyamuni: the creator of Buddhism

分析:文内解释+文外注释。“万佛朝宗”是指佛祖讲经的盛况,佛祖,即如来或释迦摩尼,也就是佛教的创始人,此处使用了文外注释,帮助不同文化的读者领会该文化项。另外,“朝宗”真正的含义就是聆听释迦摩尼宣讲佛法,因此使用了文内解释的译法,这样不仅帮助了目的语读者明白作品的内涵,而且也让他们领略了中国佛教文化。

3 结 语

石湾陶艺不但工艺精湛,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岭南的艺术奇葩。为了向世界展示石湾公仔独特的技艺与传统文化,英语成为搭建陶艺文化交流的桥梁的首选。因此,做好陶瓷资料的翻译对石湾公仔跨文化交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陶瓷翻译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技翻译的基本功,同时还必须对制陶工艺与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理解和欣赏石湾公仔艺术与文化浑然一体的旷世之美。

猜你喜欢

陶塑石湾公仔
虎啸山林,傲骨嶙嶙
——陶塑《虎啸山林》的外貌形态及内涵分析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探讨
宁夏青龙山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石湾的遗产资源与特色小镇
可爱的袜子公仔
毛毛公仔的称重大赛
比较:公仔找相同
整理公仔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
陶塑